作者: 【記者王世明/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5月27日 上午12:00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兒童廳前方展池,在假日不定期推出機械魚亮相,這全由台灣團隊研發製造的水下機器人(魚),曾參與日本水中機器人競賽,榮獲冠軍,甫一推出就受到大、小朋友熱烈的歡迎。 海科館表示,在館裡總共有兩隻水下機器人,較常亮相的是仿卡通角色的「尼莫」仿生機械魚,外型可愛,尾鰭也如同真的魚會擺動前進,而最近出現了另一台用螺槳推動划水的螺槳魚,外型如同「忍者」般也相當搶眼。
海科館也指出,水下機器魚的學名稱為「自主式水下載具」,研發目的是為了海底探勘,讓機器人前往人類到不了的深海表層。
這兩隻魚均由海大「水下載具研發團隊」打造,長八十公分,重達二十公斤,身體完全防水,具抗水壓功能,且都不需要靠人類遙控,就可以在池中自己游泳浮潛,依靠敏捷的水下影像辨識功夫以及類似電子地圖之技術,使機械魚具有自我導航能力,所以他們不會撞牆或互相碰撞。
海科館經營團隊慶陽海洋公司表示,機械魚會自己判斷游泳滑水的方向,雖然不用吃飼料,但每四小時就得充電。未來,機械魚每逢假日均會於兒童廳前方展池展出,歡迎民眾一起來看機械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