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入觀看http://www.redturtle.cc/project.php?action=detail&pid=6 * 軟絲復育,政府袖手旁觀 因為軟絲並非保育類動物,不在政府的關照範圍,無法劃設保護區進行復育工作,更不能得到政府預算支援,來建置軟絲愛用的竹叢魚礁。政府不能,我們能!政府不做,我們做! * 豐富東北角海域海洋生態 台灣面積雖小,佔全球陸地面積的比例可能只有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但台灣海洋生物的種類之多,卻可高達全球物種的十分之一。而軟絲是許多大型魚種的食物,軟絲聚集的地方,代表附近也有許多大型魚種。復育軟絲,也能豐富當地海洋生態,讓更多的魚種能聚集到北台灣海域,讓大魚,小魚生生不熄! 為什麼使用竹叢來做軟絲魚礁產房呢?從六○年代開始,政府就開始投放人工魚礁,為了模擬天然岩礁或珊瑚礁,人工魚礁的型態可說是變化萬千,從早期的水泥礁,演變到現在的軍艦礁、電線桿礁、鋼鐵礁等,近幾年來每年花8000萬元,預計一年投放4000座的電線桿礁,還有30座的大型鋼鐵礁,並且從民國89年開始投放13艘的退役軍艦到附近海域,這些大手筆打造「海底魚城」的作法,都是廢棄垃圾。依中研院動物所過去的觀察評估顯示,這些材料雖都有聚魚效果,在培育後代的效果有些並不理想,反而導致海洋的二度傷害。 中研院動物所以新鮮竹叢復育軟絲仔成功,堪稱是全球首例。竹叢魚礁是一種固定懸浮式中層人工魚礁,其優點是材料便宜、搭建快速、環境負擔少,聚魚效果與經濟效益頗高,但也因為竹材的特性,二 、三個月之後,竹葉與竹枝就會開始腐爛分解,也較容易受到颱風與巨浪的破壞,幾乎每到冬天就會完全解體。當隔年春天,到了軟絲仔的產卵季節,就要再重新搭建一次,可說是較為自然環保的人工魚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