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268|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魚也要學習思考 不要只迷信配方跟高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9-18 10: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久前 跟公司的日籍同事聊過天 他聊到在日本地區性的釣魚比賽 小比賽1~2百人

大比賽甚至上千人 尤其是釣日鯽的比賽 當初他來台灣時也曾跟朋友去職業池釣

土鯽 不過一開始釣的並不好 於是他也開始請教台灣的釣友 但是大部分台灣的釣友給他的答案

大概如下釣餌 A+B+C+D+E  誘餌 A+B+C 等等之類的

但是 他反問台灣釣友 請問這個釣餌 A+B+C+D+E  誘餌 A+B+C  是從哪裡觀察得來的

又是哪一個部分是造成魚來就餌的主因  只見台灣釣友 支支吾吾 說不出個所以然  

於是他又問是A 是B是 C 是D  還是A+B  還是A+B+C還是A+B+C+D 是哪一個成分吸引鯽魚的

然後他又問 這些魚池的魚都是養殖的嗎 是台灣哪一個地區養的 慣用飼料是哪一家公司的呢

請問PH偏高 要用啥餌 偏低又要用啥 如果溶氧不足 你們都怎麼解決呢

最後釣友丟下一句 阿我是從網站上學來的 你要用就用 不要就拉倒

從這個例子看來 許多釣友都只知道要去學 但卻沒有去思考真正的答案

這位日籍同事是日本東京地區日鯽釣友協會的技術指導 雖然來到陌生地區

但還是會虛心向別人請教 然後思考摸索 進而內化吸收成為技術的一部分

而絕對不是在網站上"抄襲" 台灣的釣友最大的缺點就是只知道要去學

但都學到表面 學人家配方 這不能算是釣魚 只能算是去餵魚

所以說 你不問我哪知道你哪裡有問題阿

與其這樣 倒不如在家陪家人小孩 不要去污染環境了  以上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7-9-18 11:59:29 | 只看該作者
竅絕是死的 人腦是活的 釣魚也是要融會貫通的喔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7-9-18 13:37:42 | 只看該作者
我讚成阿昇說法,釣魚是要活用一切....種種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7-9-20 03:4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young123 的帖子

哇~~~~大大

看來你說了 個好方向~~

只是如果研究到這麼透徹~~可能可以當個養殖專家了~~
分享到Facebook
5#
 樓主| 發表於 2007-9-20 10:10:1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y17088 於 2007-9-20 03:40 發表
哇~~~~大大

看來你說了 個好方向~~

只是如果研究到這麼透徹~~可能可以當個養殖專家了~~


恩 民情不同 思考的模式也會不同

日本人罵人最嚴重的形容詞就是 "笨蛋"

指的是 不會思考 不會反省 事情做不好的人 亦或是道聽塗說不經思考的人

但是"學習"能力強的台灣人 如果沒有思考與反省能力

這與日語中的"笨蛋"有何不同呢?

這就是會何台灣人愛用日本貨的影響之一 只知道別人的好

但是卻不知道為何能做到這麼好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7-9-21 00:5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young123 的帖子

日本人專注的精神是相當值得欣賞的~~~不管在任何領域~~包括a片~~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日本的

但是大大~~~台灣人也有一句話叫專精~~~有很多對釣魚有下苦心研究地人~~如果你一直到處釣的話~你一定會遇到的~~那個時候就不是你的日本朋友遇到這些問題而你無法回應

只能順著他的想法走~~進而認為我們台灣人就像你認為的這種狀態~~

當然臺灣的釣魚文化~~很可惜無法像日本一樣~~怎麼說ㄋ~~

釣黑啦~是連天皇都再釣~~在日本釣黑啦~~就跟打小白球一樣是種高尚的休閒活動~~以台灣目前對文化及古老技術的保存之執行力來看~~是很難有好的成果

台灣畢竟只是個200多年的人文歷史的小島~~各種文化技術的發展~~目前是比不上2000多年歷史的日本~~~更何況早期物資短缺的年代~~你阿公~阿祖釣魚只是為了能讓家中的
小孩能多一點營養~打到這邊我想大家都有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剩下的就讓大家去思考吧

這是個人的愚見~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7-9-21 01:12:32 | 只看該作者
同上

[ 本帖最後由 狂刀 於 2007-10-3 16:13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8#
 樓主| 發表於 2007-9-21 21:54: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y17088 於 2007-9-21 01:12 發表
日本人專注的精神是相當值得欣賞的~~~不管在任何領域~~包括a片~~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日本的

但是大大~~~台灣人也有一句話叫專精~~~有很多對釣魚有下苦心研究地人~~如果你一直到處釣的話~你一定會遇到的~~那個時候 ...


沒錯大大跟我是有志一同 都愛看日本的

沒錯就是"專精"恨多人就只會釣鯽魚 不會釣福壽魚
日本人也都是這樣 會釣鯽魚 不一定會釣鱒魚
但是同樣都是釣鯽魚 即使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
硬是可以表現出該有的水準 這就是人家專精的地方
而不是只專精在水庫 池塘 溪流 職業池等等
開玩笑人家是拿來當"職業"的,當然要面面具到

最重要的是你對於你的對手(鯽魚)的尊重與態度

[ 本帖最後由 young123 於 2007-9-21 21:55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7-9-23 05:43:57 | 只看該作者
我只能說~~

大大可能去釣過的地方~~可能還需再多增加吧~~

有空可以到~~汐止櫻花~~~新店中生~~新竹柯湖~~看看~這是釣日本鲫

如果要釣福壽~~在北部的話~~去鶯歌寶島走走吧

去到那邊問問池主~~聊聊天~~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再來台灣能把釣魚當作職業的人~~不多也不少~~要看他釣的種類~~

畢竟台灣目前沒有釣魚節目~~以前有可惜做的不好~不像日本每種產業都有一定管道可供了解

像他们的極道~~風俗都有雜誌在專門介紹的~~更何況是釣魚~~


但是有這些並不代表每個愛釣魚的日本人都很強~~很瘋狂的也許就把他當作職業~~那也是一種幸福與幸運的事

但我認為絕大部份還是以休閒為主吧~~畢竟每個人要專業的種類不同吧~~社會才能運作吧
其實打了那麼多~~並不代表甚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看了大大發言~~覺得為一些真的可稱為達人的前輩感到委屈

了一點點~~人家不會再意~~是我們這種肉腳級的才會互相堅持一下~~當然大家愛釣魚的都是一樣的~~說不定那天能跟大大

再池邊相遇一起釣魚一起享受釣魚帶給我們的樂趣與感動吧~~你說是吧~~大大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7-9-26 19:3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young123 的帖子



大大您所提的真是一針見血的意見,沒錯目前台灣的釣魚人士或許就像大大朋友所見的,
但是沒有學習改良真的很難改變現狀,小弟從接觸釣魚以來也都是從不知道,道聽塗說開始的喔!說了您別見笑!
釣聯真是一個好地方能見到大大您的發言,我想大大您一定有許多好的見解與經驗可以跟所有好朋友分享吧!
小弟十分期待大大您的發言,讓小弟在釣魚活動之餘能夠去思考其他問題!
感謝大大喔!
分享到Facebook
11#
發表於 2007-10-3 16:28:36 | 只看該作者
從複製模仿進而了解;
也是另ㄧ條成功之路.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ㄧ樣聰敏的,
人人生而不平等!
尤其是釣魚這碼子事.
大部分的人都是只知其然;
不知所以然;
但是還是釣的很好.
理論派不ㄧ定搞得贏實作派,
當然理論能貫徹實作是最好.
畢竟目前大家只能先做一個好釣手
進而成為釣匠最終才成為釣師.
畢竟師級不是人人可及的,
但也算是大家的終極目標吧

[ 本帖最後由 狂刀 於 2007-10-3 16:29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7-10-3 17:1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狂刀 的帖子

也許是表達能力人所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吧!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7-10-8 02:1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狂刀 的帖子

狂刀大滴一番見解~~小弟由衷認同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7-10-8 18:08:39 | 只看該作者
贊成大大說得˙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分享到Facebook
15#
發表於 2007-10-17 00:13:12 | 只看該作者
基本上   事真的   
台釣競技  事由日本鯽魚垂釣   改變成目前模式

(由我老爸那時候就知道  只有鯽魚  日鯽池  鯉魚池  水庫可以釣)

不過每一個釣法  都是經過演變去適應當地獨特習性達到進化

單說亞洲地區好了
日本磯釣.日鯽.堪稱主導地位(所有釣竿 釣組  釣法都是仿日系)...其他小弟釣魚也沒釣降大略知一二說說聽聽就好  

台灣經由日鯽技巧演化...福壽魚  戰鬥池  職業池  大碑...應該也是堪稱一絕...

大陸.經由台釣技術演變 ...競技拉絲釣法...我相信沒有日本台灣人去比賽能夠佔到便宜...


所以說勒   如果沒有研究   哪來演變勒....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有些人可以條理的說出道理原因等....有些人知道原理但是說不出所以然...

當然也有些人說不出所以然喇叭嘴一堆....

相信這些人世界各地都有存在吧......

就像狂刀哥所說   有人的路適合拷貝後才有心的創新摟.....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07-10-25 01:35:35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各位大大說的都很有道理,就小弟的淺見是釣技為本,餌料只是輔助釣果而已.各種釣法都有其因時因地存在的價值.
但是若要針對餌料專精研究的話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舉個簡單的例子:光麵粉這單一種材料因添加物的不同不是就可以變化出多種我們平常在吃的麵食嗎?如:麵條   麵包  吐司  蛋糕   饅頭...................等等.主要材料不就是麵粉嗎?差別只不過是製作的方式及程序不同.
而目前任一廠牌的單一包裝餌料(添加劑除外)可以說都是複合式的餌料,都是由廠商依各種材料特性.比例  魚隻索餌習性而調製生產.光單一市售餌裡面就有多種不同的素材,更別說要將兩包不同的市售餌混搭使用.若不能真正掌握每包市售餌的餌料特性(如市售的粒子,各廠牌的粒子用水量的多寡也都有不同的餌料性質),而輕易的混搭兩包   三包.....餌料,不見得能真正去的掌握調和出來的餌料性質(因為因各包餌料添加量的不同,製作出來的餌料也不一樣).
小弟的作法是先就作釣的魚種著手了解該魚種覓食的習性及覓食的食物.再來才是將市售的餌料做單一包的料性測試(如添加水量的多寡  水的溫度   添加水溶性油質   等等)觀察餌料入水後的化度及比重....等等的變化.充分了解後再來思考混搭的方式及比例(就兩包餌料混搭來說,兩包混合後在加水及一包先加水後在加入另一包餌料,兩種所表現出來的餌性不一定會一樣,因為兩包餌料混搭裡面成分太多變化也很大),餌料的混搭有相乘的效果也會造成反效果,怎麼搭配較好要看你對餌料的認識有多少.若是初學者.小弟倒是建議可以參考現場老手的調餌方式,從中了解餌料的變化及為何要這樣搭配,這樣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進步.
要真正了解各種餌料的特性真的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分享到Facebook
17#
 樓主| 發表於 2007-10-25 11:09:51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大大 你不錯喔 重點都有講的很有條理
其實同樣的食物 對於不同地區的魚類的影響程度一定會有某程度的差異
如同 台灣人不愛吃納豆 日本人不愛吃臭臭鍋 同樣的食物 不同的調理方法 喜歡的人就會不一樣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說 在作釣之前有一些工作要先去執行
1.生態調查:魚種.密度.或其他特殊動植物生態
2.食物來源:自然食物來源 非自然食物來源 覓食時間 食物是否足夠 或影響食物供給的其他原因
3.釣客或捕撈行為的頻率
4.其他自然或非自然因素之影響 排水 下雨 颱風 挖掘 風向 流水 季節 水質 溫度 酸檢
5.覓食區域 池底狀況 地區特性
6.針對魚種體型特性的試驗性給料 或試釣
7.餌料種類或狀態的接受度 或其他特殊偏好(包含自然或非自然因素之下影響的情況)
以上 就如同寫日記或科學實驗班一步一步忠實紀錄下來
或許別人要花十幾年功夫 但是有這些準備 至少可以讓你不用走太多冤枉路 思考判斷也是釣魚過程中的樂趣之一

[ 本帖最後由 young123 於 2007-10-25 11:19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8#
 樓主| 發表於 2007-10-25 11:34:04 | 只看該作者
舉個例子來講 幾年前有日本釣神之稱的高橋哲也 被邀請來台參加比賽 慘遭滑鐵盧事件
你要說他釣技不好嗎? 還是他其實是嫩b?
分享到Facebook
19#
發表於 2007-10-27 16:44: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oung123 於 2007-10-25 11:34 發表
舉個例子來講 幾年前有日本釣神之稱的高橋哲也 被邀請來台參加比賽 慘遭滑鐵盧事件
你要說他釣技不好嗎? 還是他其實是嫩b?

身有同感
分享到Facebook
20#
發表於 2008-5-29 09:49:53 | 只看該作者
釣魚  第一  高興就好
        第二  上釣聯交流各同好經驗 ,自己在調整修正自己的釣魚心得   知識可以讀書得來  ,智慧卻是從生活中 體驗出來的
                不要說日本有多厲害 ,你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5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