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856|回復: 1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測水的重要性~花小錢省大錢.經驗分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4-10 15:3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測水的重要性~花小錢省大錢.經驗分享!

花點錢買測水.避免照成更大的災害是必要的.
這次如果掛一隻短鯛.那些錢不知可以買能用幾年的測水劑了.
不怕各位笑.不過別和我一樣犯同樣的錯誤.還有吃感冒藥時還是別亂動缸子= ="
形容一下狀況.
原本放2尺缸的桌子.為了要擠進1.5尺的檢疫缸.
為了移動2尺缸.所以把水位降到最低方便移動.
也把所有過濾都關掉.包含原桶.
解果一弄就是2個多小時.圓桶停太久導致倒菌現象
事後幾天做全面性測水發現異常.
其中亞硝酸(NO2)飆到1.0~2.0以上(色卡已經不好分辨了).
這很嚴重.會照成魚隻中毒死亡.甚至倒缸.
亞硝酸標準應在零的位子.
處理方法.
1.暫時每天加大換水量.約1/3
2.打氣.
3.加Sera活性碳.

急救2天後降到0.5
3天後0.2
目前幾乎測不出來了.也度過這次面臨倒缸的危機.

3尺草缸也有幾次倒菌的經驗.
是因為上部過濾與底抽的電源插頭容易不小心被撥掉.
也許菌相不是很強.
所以倒菌後亞硝酸(NO2)大概都1.0以下.
照成掛1-2隻燈科.也會照成藻類生長

如果沒測水就無法提早知道.甚至還會一直惡化下去.等到開始死魚就來不及了.
這次也體驗Sera呼吸玻璃的威力.2尺缸就放2包.如果不犯這個錯誤.生物過濾是很強的.
目前也慢慢恢復中.

經驗分享.一切好險好險..

[ 本帖最後由 t1798100 於 2009-4-10 15:37 編輯 ]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9-4-10 15:50:4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經驗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3#
 樓主| 發表於 2009-4-10 16:32:13 | 只看該作者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9-4-10 16:59:17 | 只看該作者
水族版很多高手在 大家有空可以多逛逛或是發問

最近比較迷釣魚 反而比較少花心思在養魚上

雖然養魚是新手  不過有空還是會來水族版閒逛
分享到Facebook
5#
 樓主| 發表於 2009-4-10 17:15: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pyyppyy 於 2009-4-10 16:59 發表
水族版很多高手在 大家有空可以多逛逛或是發問

最近比較迷釣魚 反而比較少花心思在養魚上

雖然養魚是新手  不過有空還是會來水族版閒逛

釣魚是很好的休閒活動.我也很喜歡.只是釣技不好ㄏㄏ
在釣聯上很多高手在每個版面.可以說臥虎藏龍.
歡迎一起討論喔!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9-4-10 21:21: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1798100 於 2009-4-10 15:35 發表
測水的重要性~花小錢省大錢.經驗分享!

花點錢買測水.避免照成更大的災害是必要的.
這次如果掛一隻短鯛.那些錢不知可以買能用幾年的測水劑了.
不怕各位笑.不過別和我一樣犯同樣的錯誤.還有吃感冒藥時還是別亂動缸子= ...


沒錯!切勿有順其自然的觀念
不懂沒把握,可以問站上大大(高手如雲)
放任置之不理..最後當然是...
安心上路 最後走多了

也會終結您養魚的樂趣。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9-4-10 21:46:46 | 只看該作者
打氣雖是個簡單的動作
但是個人認為是很好用的~
除了PH會拉高到中性左右及溶氧過高有時容易暴黑毛藻外(搭配強水流)
打氣可避免水族缸裡氧氣不足.尤其高密度繁殖魚和菌都在搶氧氣
(晚上水草呼吸作用也來湊一腳)..一不小心就會浮頭.
通常惡性循環是:氧氣不足-->菌倒了一些-->亞硝酸及氨中毒-->
魚隻血液輸氧能力降低-->魚缺氧浮頭甚至掛點-->屍體腐爛各種細菌無法各司其職
-->氨及亞硝酸在更高.........倒缸~

所以適時打氣是必要的(尤其高密度裸缸).打氣也可以利用氣提效果可將水中的餘氯
帶到空氣中...另外下藥之後也要加強打氣.. 總之好處多多拉~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8#
發表於 2009-4-10 22:19:54 | 只看該作者
也幸好有發現到
要不然真的會很慘
平時還是需要定時抽查水質的狀況
監測比較重要的數值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9-4-11 02:31:42 | 只看該作者
有大家的參與討論.真好。
分享到Facebook
10#
 樓主| 發表於 2009-4-12 00:08:4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788748 於 2009-4-10 21:21 發表


沒錯!切勿有順其自然的觀念
不懂沒把握,可以問站上大大(高手如雲)
放任置之不理..最後當然是...
安心上路 最後走多了

也會終結您養魚的樂趣。 ...

嗯嗯!
之前就是養什麼都養不起來.才中斷好幾年沒養的
還是平常多注意一點比較安全.
分享到Facebook
11#
 樓主| 發表於 2009-4-12 00:12: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warf_Cichlids 於 2009-4-10 21:46 發表
打氣雖是個簡單的動作
但是個人認為是很好用的~
除了PH會拉高到中性左右及溶氧過高有時容易暴黑毛藻外(搭配強水流)
打氣可避免水族缸裡氧氣不足.尤其高密度繁殖魚和菌都在搶氧氣
(晚上水草呼吸作用也來湊一腳)..一不小心 ...

謝謝工大又教幾招"撇步"
簡單的打氣作用.也包含一堆學問.
學到了.
這對我很有幫助

[ 本帖最後由 t1798100 於 2009-4-12 00:13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9-4-12 00:52: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1798100 於 2009-4-12 00:12 發表

謝謝工大又教幾招"撇步"
簡單的打氣作用.也包含一堆學問.
學到了.
這對我很有幫助

我也學到了。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10-1-9 14:52:51 | 只看該作者
水質只要好了
養什麼魚都很容易
再次幫老猴呼籲一下
出了問題最好的方式還是只有先測水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10-1-9 21:08:0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l0711 於 2010-1-9 14:52 發表
水質只要好了
養什麼魚都很容易
再次幫老猴呼籲一下
出了問題最好的方式還是只有先測水

推....
亂下藥 會早死早超生喔
分享到Facebook
15#
 樓主| 發表於 2010-1-9 23:52: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l0711 於 2010-1-9 14:52 發表
水質只要好了
養什麼魚都很容易
再次幫老猴呼籲一下
出了問題最好的方式還是只有先測水

如果水質不好還亂下藥.
只能說.耶穌保佑您.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11-8-19 09:56:41 | 只看該作者
請教..
哪些測水工具比較價格實惠,適合新手使用(5合1)或是單一種試劑?(目前只有PH試劑)
我的小缸(35*17*22),內有些陰性水草+孔雀+蝦,
過濾有用水妖精+外掛底抽...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11-8-19 21:22: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ed 於 2011-8-19 09:56 發表
請教..
哪些測水工具比較價格實惠,適合新手使用(5合1)或是單一種試劑?(目前只有PH試劑)
我的小缸(35*17*22),內有些陰性水草+孔雀+蝦,
過濾有用水妖精+外掛底抽... ...


不太建議用5合1
測水的工具如果不準確
測起來就完全沒意義

5合1的準確率不高
而且不容易測到較細
加上台灣的環境試紙容易受潮
還是針對需求使用試劑叫好

一般比較會常用的測水項目除了pH包括氨(NH3).亞硝酸(NO2).硝酸鹽(NO3).磷酸鹽(PO4).鐵(Fe).銅(Cu).硬度(包括KH.GH)
有水草建議還是要測一下銅跟鐵
針對目前養殖的水體建議先測亞硝酸(NO2)跟硝酸鹽(NO3)
後續有機會再補足磷酸鹽跟氨
硬度(KH.GH)也是之後再補足

考慮到使用方便跟準確性
亞硝酸.硝酸鹽.磷酸鹽.銅我會推薦使用API魚博士的
氨跟鐵我會推荐SERA出的
硬度我會推荐TETRA

國外水族大廠對於水質測試也有一定的建議
通常大廠的範圍比較不會差異太大
工具的準確性也較好
事實上這些工具其實很多都可以測很久
銅買了大概測一輩子都沒問題
除了硬度消耗的較快
其他也都還可以測很久

與其花小錢買測不準的用品
我還是建議不如一次到位
買有用的東西比較重要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11-8-19 22:29:0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l0711 於 2011-8-19 21:22 發表 不太建議用5合1測水的工具如果不準確測起來就完全沒意義5合1的準確率不高而且不容易測到較細加上台灣的環境試紙容易受潮還是針對需求使用試劑叫好一般比較會常用的測水項目除了pH包括氨(NH3).亞硝酸(NO2) ...


感謝您的建議..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3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