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哉!沒魚沒蝦!!
沒魚釣事小,破壞生態事大.
沒有賣老的意思.
我只是想說注重環保,重視生態,才有永續.
二十年前,沒有甚麼休閒池,大都是賭博性的職業池.
業餘愛釣者,大部份都在水庫,野塘,溪流,海邊消遣.
當時經常開車到苗栗明德水庫,後龍溪,(因岳家在苗栗)
台中則是在石崗水庫(以前可以釣魚,不知何時開始禁釣的),往卓蘭的長庚橋下,及沿大甲溪最遠到天冷,(因為都是一人前往,不敢趴趴亂走).
可惜!大甲溪很多以前很大眾化的釣場,目前的水道狀況跟以前已經不同.
二十年前,溪魚多也容易釣,沒甚麼技巧.大家都很享受.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釣具及釣技還是停留在二十年前,沒有進步.
可惜魚越釣越少,越釣越小,徒子徒孫,小弟小妹全入網,全上桌下肚.
最可怕的是,我曾經見過後龍溪被放毒,整條溪的大小魚全翻上來,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好幾年才恢復.
彼時因拼經濟及其他因素,台灣人的環保意識仍未建立.
民國84年移居紐西蘭,真是人間淨土,很多人到港口的碼頭垂釣休閒.也有人到海邊拋投.
洋人釣魚是使用假餌或是到釣具行買餌料.
臺灣人則是充分發揮本土意識,就地取材,翻起石頭捉海蟲作釣.自己以為聰明,洋洋得意.結果把原本自然美麗的海灘,攪得一蹋糊塗.當然引起當地環保人士的抗議.
順便再講一事,紐西蘭純淨的沙灘,有很多蛤蜊,被台灣人發現之後,真的是好康倒相報,依台灣人的習慣是大小通吃,大家互相炫耀成果.
可怕的是最後吸引大陸移民跟進,更是趕盡殺絕.結果跟上述捉海蟲一樣.
其實洋人不一定是世界的模範生,但是他們有很多觀念作法值得我們學習.
單以釣魚來說吧,像目前我居住的加拿大溫哥華,不論海釣,淡水釣都要執照,警察會隨時檢查,釣魚時未攜帶執照者,上法庭見法官,罰款.
在大眾化的釣場,都會有看板,有說明及圖樣,非常明確清楚的規定,不同季節,可帶走釣獲物的公母,顏色,大小,尺寸,數量...
用立法來作環保,生態保護,有時也許是最有效的方法.
台灣這些年在多次大自然反撲,慘痛經驗的教育下,大家在生態環保方面的觀念已經強化很多,但是仍有不足之處.還有很多須要努力.
豐原幫的弟兄們,大家共同勉勵吧!
即使就從釣魚這項作起,
不但要求自己,有機會就教育別人,長久下來也會有成果的.
要想要一直有魚釣,就要愛魚,護魚,保魚,衛魚...
抱歉,又佔版面囉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