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2日電)雲林縣漁民去年底捕獲1尾金黃色的馬(跋去足加魚)(俗稱午仔魚),海生館確認為是過去從沒見過的黃化四指馬(跋去足加魚),典藏館中做教育推廣。 海洋生物博物館表示,這尾40公分的黃化四指馬(跋去足加魚)在雲林外海捕獲,海生館幾經交涉買下研究和典藏,一般魚類黃化算常見,但過去沒見過黃化的四指馬(跋去足加魚)。 海生館表示,魚類黃化個體多半還是參雜有灰黑色的部分,除了少數會被當成比較珍稀生物來飼養外,很多在市場就直接被賣掉,不太會特別被保存起來;但是,站在博物館科教展示的功能來說,可以有效增加博物館在科普教育的功能。 海生館表示,馬(跋去足加魚)就是一般市場所稱的午仔魚,一般可以藉由胸鰭的游離鰭條數目細分為四指馬(跋去足加魚)、五絲馬(跋去足加魚)或六絲馬(跋去足加魚)等;一般的馬(跋去足加魚)體色偏灰,新鮮的魚體具有金屬光澤。 民間流行一個魚類諺語「一午、二鮸、三土魠」,午仔魚肉質排名第1,即使是養殖的午仔也能保有細嫩多油的肉質,是許多饕客的最愛。104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