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鑒於愛溪釣的朋友發現中部地區的魚普遍有黃吸蟲症,) S4 K; g( i( n6 M
所以找了資料提供大家參考,
1 }6 d# X7 r+ C& P6 C( L也請前輩們不吝指教... ) q2 z5 Y0 E0 V! `0 j Y; i- |7 b
4 \9 W( W8 x9 ^1 [: k5 V
% B' a9 }1 h8 L. |) y. \" [2 t- x2 v) t4 v
6 H9 ?5 \7 q% b8 t( o" t1 m2 l+ B
黃吸蟲症 4 i! d+ U6 c( V T9 U$ U
黃吸蟲為複殖類吸蟲,因此本蟲的生活史中有2個以上的寄主。黃吸蟲寄生在魚體肌肉後,會形成黃色或白色囊胞,因此罹病魚體表可見黃色或白色泡狀凸起。 7 S& o+ P. I: ^ ]3 E. f) b$ E" |
, |, N# u u8 v7 f3 [若將囊胞破壞時,囊內蠕蟲狀蟲體釋出,並行蠕蟲運動。黃吸蟲的囊胞主要分佈在魚體軀幹肌肉、鰭基及頭部。嚴重感染時,會造成肌肉單純性萎縮,影響鰓蓋及上下頷運動,造成呼吸及攝食困難,使罹病魚生長遲緩或死亡。
# L! h* G6 E- h/ i3 y; q( M. `9 H7 M* r) K& h, ?
黃吸蟲的生活史中,螺螄為其第一中間寄主,淡水魚為第二中間寄主,而鷺鷥為其最終寄主。目前黃吸蟲症並無有效的化學療劑,不過本病可利用阻斷蟲體生活史的方法來控制疫情,亦即在黃吸蟲病發生後,應立剖將病魚銷毀,清除池中螺螄,及防止鷺鷥接近養殖池覓食。如此即可有效控制本症之發生。
$ {" I* O$ j& T: E8 Q/ b+ p
: {* c L+ M( D+ I3 A+ _複殖吸蟲屬扁形動物門、吸蟲綱、複殖亞綱,多數雌雄同體,生活史中需一個以上的中間宿主。成蟲一般呈扁平葉狀,或舌狀或腎形,於蟲體前端具一個口吸盤,體中央附近具一個腹吸盤,吸盤位置及數目因種類而異。
/ a u! G2 S) V# C% [( R8 z) n5 k/ u/ O
複殖吸蟲的生活史較為複雜,變化大,發展過程中需要更換中間宿主,成蟲多數寄生於終末宿主的消化道中,如水鳥的腸道或咽喉,卵隨宿主的糞便排入水中,孵化出毛蚴(miracidium,纖毛幼蟲),毛蚴體被纖毛,能於水中游動找尋第一中間宿主瓣鰓類或腹足類,鑽入體內形成胞蚴(Sporocyst),於第一中間宿主體內發育為子胞蚴或雷蚴(redia),再形成尾蚴(cercaria,尾動幼蟲),尾蚴於螺體內結囊或離開體找尋第二中間宿主或於水生植物上結囊,等待為寄主吞食;侵入第二中間宿主後可發育為囊蚴(metacercaria,被囊幼蟲或後尾幼蟲),隨第二中間宿主或媒介物為終末宿主所吞食後,再發育為成蟲。複殖吸蟲的生活史中,要求一定的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一般為腹足類(螺類),第二中間宿主或終末宿主一般為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甲殼類、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有些種類則需多個中間宿主。
! W: V7 E- j8 o3 G. A- ^$ o# W/ ?: x1 m* ~
[ 本帖最後由 cj211 於 2007-5-29 11:52 編輯 ]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