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近兩年多時間由玩開浮波轉為專注玩標,期間對長標的使用有些微經驗, 雖說不上什麼心得,但亦可以分享一下我個人看法和經驗。 首先用長標時不限定於 "重鉛短子線" 概念,這個亦只是長標使用上其中一種方法。 視乎情況下,長標可能是 5B ~ 3.0 不等,子線約一噚至兩噚間。 有一些工具上的比較可以更清楚長標特點: 浮波或者輕釣組對海流情況表達能力較好,對釣組操作要求較高, 隨著流況表現中找尋出標點,再從標點中將對象魚釣上。 這是每個使用浮波的釣手都清楚明白的事。 長標有良好的視目性和魚訊表達能力,釣棚確定性較好,魚訊亦得以放大, 但同樣需要合適操作和視乎釣手對釣場/對象魚泳層和適性的了解, 操作期間要掌握到揚竿節奏和時機。 浮波乘流性較好,操作期間釣手要留意到釣餌能否到達釣棚,釣餌亦較易因操作而離開釣棚, 但釣組/釣餌的沉降和動作都較自然,亦更易跟 "誘釣同調" 的概念配合, 對某些對象魚之下是一種優點。 操作時亦要懂得讓釣餌和浮波有更長時間留在標點和釣棚,或跟誘餌同調流動, 當中亦關系到釣組亦較容易打斜 (相對影響到釣棚), 所以阿波釣法基礎上,釣組/母線擺放/晃餌/張線技巧等操作對釣果有很大影響。 長標乘流性較浮波弱,但對確定釣棚和釣組穩定性上則有所提高, 表面上操作較簡單,但實際上作釣時要懂得擺放母線來給予釣組更大乘流性, 或將假魚訊出現的機會減少 (長標的魚訊被放大,相對操作不當下假魚訊更多!) 而用長標的釣手本身要對釣場的觸覺和對對象魚認識較深才有較好釣果, 因為長標較難從海流中找尋到標點 (微弱的吸入流一定無法表達), 優良地方是對釣棚的確定性和穩定性,要找尋標點便依靠釣手本身經驗和對海洋的認識。 長標中,長短的標腳,有無自重,實心或空心的 top,釣組設定, 有否中繼線,中繼線長短,一門或兩弓....等等都有一定理由和變化, 當中有它自已一套的趣味性。 浮波和長標之間各有不同優勢,各有各精采之處。 近年還流行一種 "簽仔",外形像浮波和長標的混合,玩法上更過癮, 不過親自練習過和一直偷師,發現 "簽仔" 玩得出色的釣手一定要對 浮波和長標的操作有一定基礎,不過介紹或推廣的文章則更少。 另外,玩長標有一個概念好重要,浮標無絕對準確!! 一般長標可能寫 0.8 卻可以負載到 1.2 甚至 1.5,玩開浮波的話可能是一種困擾甚至很難理解, (如果以消費者立場,直頭有點離譜! 3B 就 3B, 0.8 就 0.8 嘛! 買番黎仲要自已試自已再調都幾過份!!) 但係玩開長標便明白到,這種不準確的寬度可以變成更多組合和配合更多不同手法去應對不同場合, 並不是單純地無風無浪大內灣低釣座下才適合用長標。 例如大流/遠投等情況都一樣可以使用長標,只是配置上和手法上需要一定改動就 ok。 (簡單如標腳上加鉛去改變長標負載或自重、又或者用手法去稍為拉緊釣組將魚訊放大等。) 明白到這個概念就知道磯釣中最重要是釣手的操作,任何浮波或長標都是一種工具, 工具只有熟悉和合適與否,不存在那種較好較先進的說法! 同時間能學習和處理好不同觀念下,對整套磯釣概念會更為全面,亦不會輕易跌進釣具的迷思當中。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