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漁會號稱地方金庫.
山上濫墾海邊滥捕.
靠山太大了.
誰敢動阿!
等到山崩土石流,地層下陷.也是全民共業.
以前電視有整理出來一系列海洋受到破壞的專題.
違法行為不抓.
就像警察放小偷強盜走一樣.
我們沒有公權力說什麼也沒用.
一路收集過來的環保生態文章.
只有感觸而已.
轉貼自奇摩新聞.
短視近利 保育政策敗退
更新日期:2009/02/22 04:09
記者鍾麗華/特稿
從去年五二○後,農委會不僅重新開放珊瑚漁船,也計畫對三海里內的拖網解禁。原擬禁捕的?仔魚不但沒有禁,年捕獲總量還增加。農委會一再在保育政策上節節退讓,把海洋生態資源當成討好選民工具,馬政府在選前高喊「藍色革命,海洋興國」的理念,難道「攏係假」?
美國「科學」雜誌曾刊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研究小組的研究並警告,如果目前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得不到改善,二○四八年所有經濟性魚類及海產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將銳減,甚至絕跡。
政府照顧弱勢的漁民,沒有人會反對,但照顧漁民的方式很多,不應短視近利、竭澤而漁。有遠見的政府早該開始著手規劃「負責任」且對「環境友善」的漁業政策,甚至以台灣水產養殖的利基,大力發展出對環境友善的水產養殖漁業,做為替代海洋性蛋白質的來源。
台灣四面環海,過去長期戒嚴讓台灣坐擁大洋,卻無從親海近海,現在政治氣氛不同,民眾開始從海洋來認識台灣。海洋資源理應屬於全民,執政黨應以「永續」的觀念與態度來面對海洋資源,而不是今天吃飽喝足,把問題丟給以後的人來解決。
?仔魚加碼捕撈 保育人士痛批
更新日期:2009/02/22 04:09
開放捕獲量 比去年多5成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農委會原本規劃今年起禁捕?鱙(即俗稱的?仔魚),但政黨輪替後,不僅政策跳票,且今年開放的年捕獲總量竟比去年成長五成。學者與保育團體批評農委會大開保育倒車、竭澤而漁,將造成生態浩劫。
農委會在二○○六年七月宣布今年起禁捕?仔魚,並逐年減少捕獲總量,二○○三年全年為三千六百公噸,但二○○六年已降至三千二百公噸、二○○七年為二千五百公噸、二○○八年為二千公噸。不過,農委會漁業署今年不但沒有禁捕,上週甚至公告今年總量為三千零二十一公噸,比去年還多了一半。
人魚爭食 漁民怨嘆無魚可捕
「我們明明有很多其他食物可以選擇,為何要跟大魚搶食物?」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廖鴻基說,?仔魚屬於餌料魚,是其他大魚的食物,位居食物鏈底層,「一口幾十條,一餐幾百條、幾千條這樣囫圇吞棗地吃,吃掉了海洋生機。」
廖鴻基指出,有研究顯示,捕撈?仔魚的網具中,記錄到二百多種不同魚類的仔稚魚,他與沿岸老漁民聊天,漁民提到近年無魚可捕的窘境,其實就是台灣人吃太多的?仔魚的結果。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也說,農委會以?仔魚資源量不虞匱乏做為藉口,但問題不在於?仔魚有多少,而是漁民使用漁法的問題。事實上,現在撈捕時「混貨」情況嚴重,許多非標的的魚苗也進了魚網,這些小魚苗是要準備進入台灣的河口、沿岸生態系,慢慢長大,卻遭池魚之殃。
政策跳票 台灣海洋生態浩劫
陳昭倫批評,換政黨就換政策,農委會在五二○後,不僅開放珊瑚漁船,也研擬開放三海里內拖網,現在又增加?仔魚的捕獲總量,政策倒退,台灣海洋生態會因此垮掉。很明顯漁業政策鬆動,是受到漁民選票壓力考量。
漁業署:必須考量漁民生計
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陳添壽表示,漁業政策須考量漁民生計,事實上,日本也吃?仔魚,並沒有禁捕。漁業署評估過,?仔魚資源量仍可利用,因此才會調整政策,不過,未來每年捕獲總量會逐年下修。
海洋復育 澎縣府籲漁民不可捕捉幼魚
更新日期:2009/02/22 17:32
(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22日電)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鄭明源今天呼籲民眾對於縣府放流的魚苗,未長到成魚不可捉取,海洋資源是澎湖縣的經濟命脈,民眾應與縣府一起努力,共同作好海洋復育工作。
鄭明源下午主持澎湖海洋生態學家洪國雄「潮間帶走兩回」新書發表會時表示,農漁局每隔一段時候就會放流鳳螺、鐘螺、九孔及各種魚類的幼苗,但民眾往往在1、2周後就到放流區域捕捉,很多魚根本來不及長大,尤其去年年初寒害造成漁業浩劫後,情形更加嚴重。
以澎湖最常見的石斑魚為例,鄭明源呼籲民眾,石斑魚必須長度超過9公分,海膽直徑必須超過8公分才能撈捕上岸。
鄭明源提醒漁民,從3月29日至4月12日共15天是章魚的禁捕期;馬糞海膽則是從 6月1日至9月30日准予採捕,其它時間都禁捕。請民眾與政府配合,一起維護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9802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