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打開電腦.看到兩位大大這麼多轉載與討論,個人深感榮幸,同時也是本版的光榮。畢竟還有人願意為台灣水族付出。只要是理性的學術研討,本版都非常的歡迎。
從獵大轉載自香港水族討論區的文章來看,香港的水族水準,已經大大的提升,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要更努力才行。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小小看法,僅供參考用
預防篇
在討論魚隻疾病之前,個人認為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對魚隻來講.壓力是引發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它會降低魚的抵抗力。
其次是溫度的變化.也會讓魚隻虛弱.生病。
飼養密度過高.過量的餵食.都會造成水質污染,導致細菌嚴重滋生,而讓魚兒生病。
水中含有毒物質.飼料單調.與兇惡的魚隻共處一室.撈捕或移缸.不當的植物施肥等等.....都會讓魚隻因壓力而生病。
因此避免上述不好的情況發生,才能盡量預防疾病的發生,當然慎選健康無帶原的魚隻與水草才是最重要的。
治療篇
另外處理魚病.須先觀察後診斷再治療
仔細的觀察.正確的診斷.迅速的治療[這是處理魚病的不二法則]
在此引用一些獵大的轉載,順便提出一些個人小小的看法:藍色的放大字體是個人的經驗
白點病
成因/病症:病魚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白色小斑點, 是因為白點蟲寄生所致。白點蟲容易發生在季節變換,尤其是秋冬之際水溫大幅變化時,如果不及時治療, 剛開始稀疏的白點會愈來愈密集進而遍佈全身, 嚴重時可能有呼吸困難.縮鰭等症狀出現, 且易形成傷口而感染細菌, 造成爛尾鰭等複合感染症狀,導致魚隻死亡。
療法:目前治療的方法及治療劑非常多,最常使用者為提高水溫(30-32度左右),以及添加鹽巴,改變滲透壓讓白點蟲死亡脫落, 當然這還得看魚隻的忍受程度如何。另外使用甲基藍. 孔雀綠等也是很普遍的治療劑;若是和水草混養的水族箱中, 還得注意避免藥物對水草的傷害, 盡量選用不傷水草的藥物。
盡量購買沒有帶病的魚,貴一點沒關係,因為白點的擴散速度相當的快,只要感染到鰓死亡率相當的高,一般外面只說:提高水溫.沒有提到治療;提高水溫只是加快蟲體的生活史,並沒有根本殺死蟲體,只要再來個降溫兩度以上,則又會復發,後續的治療也會比較困難。因此徹底的藥物治療是必須的。可以sera白點藥治療,頑固型白點則用默斯特3000體外寄生蟲劑治療。
食鹽:1.5%-2% (1L 水加 1.5g 食鹽)
甲基藍:2-5 ppm
計算方式:1 ppm 的藥劑就是 1000L 的水中有 1 c.c. 的藥劑。
立鱗
成因/病症:感染的魚兒全身的鱗片都立起來,這可不是魚兒生氣,怒鱗衝冠呦,這可得趕快處理才行,否則你會發現你的寶貝一隻比一隻"生氣",接著一隻隻的起來。
療法:病起初期用鹽水浴即可治療,藥劑可使用亞甲基藍、孔雀綠、或氯黴素藥浴。
可以sera治體外霉菌生蟲劑搭配sera魚池滅菌特來治療,當然也得降低水中硝酸鹽no3含量。
夾尾病
成因/病症:有很多原因能導致夾尾,包括魚隻緊張或感到其他不適;水質惡化等。
療法:一般的情況下,每十公升水下三湯匙鹽便可以治愈;不過要留意魚兒夾尾是否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如果是的話便要對症下藥了。
除了水質惡化以外,還須觀察是否有口絲蟲等等...感染,可用sera治白點劑來治療。也可以在換水後添加水質穩定劑來安定魚隻及改善水質。
凸眼症
成因/病症:突眼只是一種外觀上的病徵,除了眼睛突出,還會有白濛現象產生,嚴重時眼睛還會脫落。但突眼的病魚不會馬上死亡, 甚至在眼睛掉出之後,還可繼續存活。 一般而言,突眼症常與腹水病等合併發生,如何讓突眼現象痊癒,目前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常使用的藥劑是抗生素,口服藥浴皆可,其治療方法與腹水症療程相同。腹水症和突眼症大多與水質變差和水中有機物過多有關,既然在藥物的投用治療有所困難,還是將水生環境管理良好來得重要。尤其是種了水草的水族箱, 更應加強過濾器的效率,減少水中的死角為要。
療法:換二分之一的水並將濾材換新;在20公升的水中加入250毫克的氯黴素,直到症狀消失為止。或以市售品牌SERA治細菌治生蟲藥、美利堅滅菌靈或福魚素抗菌靈。
除了良好的水質管理外,sera治細菌生蟲劑最好搭配治體外霉菌.生蟲劑[粉狀],此藥鹽除了調節滲透壓.幫助腹腔積水排出外,還有裂氧效果及增加療效。
眼球白濁病
成因/病症:一種是眼球表面出現白濁,這是由於水質惡化造成的。
另一種是眼球的中心或是附近產生白化的現象,甚至長出白色棉絮物。這種大多是因為營養不均衡造成的,或是眼睛受創傷遭到細菌感染所致。
療法:第一種情況應將魚缸的水換掉1/3,并維持恆定的度,數日之後就會好轉痊癒。
第二類情況必需用藥物治療,以水溶性的青霉素或類專用藥劑來隔離處理,如Azoo、Tetra、Hagen等等的治細菌劑直接治療,在進行藥浴同時需提高水溫。細菌性眼球白濁其復原會比較慢,可能要需3-5個月才能有好轉。
有時酸鹼變化過劇.水質改變過大,也都會造成眼球白濁.或黏膜受損,穩定的水源及水質是很重要的。
另外眼蛭也有可能,可以外寄生蟲藥劑來治療。
細菌性鰓病及爛鰭病
成因/病症:初期病魚在鰭及鰓部邊緣呈乳白色;更嚴重一點的,鰭及鰓部都已破敗。身體所分泌的粘液增多,鰭及鰓部到末期大部份都會變黑,而細菌性爛鰭病多導源於水質管理不善。
療法:每20~25公升的水中加入250毫克的氯黴素(Chloromycetin);以此劑量持續用藥至少四天。和所有的抗生素一樣,一定要使用足夠且正確的劑量以防止細菌產生出有抵抗力的品系。抗生素往往會造成魚體內維生素的缺乏,特別是其繁殖所必須的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故以抗生素治尿時,必需給予額外的維生素補充其不足。而遠東地區往往由於缺少藥物管制法的約束,而致抗生素不必要的濫用,這可能便是造成許多七彩神仙魚不孕的主因。或以市售品牌SERA治細菌治生蟲藥、美利堅滅菌靈或福魚治爛尾爛鰭藥可以治癒。
很好的言論:不要濫用抗生素,一定要使用時,也須注意水的排放與分解,可用一些過氧化物,將其分解.煮沸後排出,但應該沒人會這麼做。一旦排出就會污染我們的水源,也容易讓水源地的一些菌體產生抗藥性。所以為了我們自己及下一代,請勿濫用抗生素。
至於治療期間本來就該使用維生素,來補充流失的維生素,以增加魚隻的抗病能力。
魚蝨病
成因/病症:魚蝨的直徑有3-5mm,常寄生於魚兒的身體上,由於身體細薄,若不仔細看是很難發現牠們的存在。魚兒身上一旦有此蟲寄生於身上,便會感到奇癢無比,常用身體摩擦岩石,不僅令魚兒帶來莫大的困擾,而且也和錨蟲病一樣,由於傷口大而容易造成被其他寄生蟲或病菌所感染。
療法:治療此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用鑷子輕輕地把魚體中的魚蝨夾出來,當然要小心不要傷害魚體。驅除錨蟲後再把魚集移到個別的水族箱中輕浸一會藥物以消毒傷口。而原來的水族箱最好也用熱水或藥物消毒。
最主要是傷口繼發細菌感染較嚴重,可用
池塘滅菌特 德國 sera●一種高效能的治療劑,有效治療魚隻的水腫[腹水]和寄生蟲
●治療初期濾過性病毒引發之疾病及皮膚的敗血症,並防範病毒之侵入
●立即抑制細菌之活動[經狂熱實驗.也會殺死硝化菌]殺菌效果特強
●有效的對抗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魚蝨。
●目前市面上唯一可治療輕微病毒及腹水的藥物
●藥效強.不要過量使用[不要超過1ml對20公升的水量]
●魚體潰瘍.發炎.血斑
●消毒及防止產生病毒
針尾病
成因/病症:通常發生在幼魚身上的疾病,尾鰭縮成針狀。一般是由於飼養密度過高或餵飼過度導致水質不良所引起的。
療法:每十公升水下三湯匙鹽。留意保持清潔的水質。
經常檢測阿摩尼亞.亞硝酸.硝酸鹽及磷酸鹽含量,過高須予以降低。
同時也須注意看有沒有感染口絲蟲等...外寄生蟲。
穿孔病
成因/病症:穿孔病的病原體是細菌,剛病發時只見魚兒身體上一片魚鱗泛紅,漸漸地會擴散開來,最後連熱帶魚的筋肉也滲透進去;如情況嚴重,是很難可以治療的,即使能夠治好,但也會留下疤痕,所以最好可以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
療法:治療此病的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歐克索林酸」為最好,而症狀較重的魚兒,因怕會被再次感染,所以最好能和其他染劑一起使用,效果也會更好。
在此補充一些:這些會活動的細菌,通常是在寄生蟲感染之後發生的[併發]感染。通常也會併發二次真菌感染,傷口會朝著體腔方向拓展,致使魚隻死亡。
魚隻治療的越早治癒的機會越大,在治療期間要保持良好的水質.增加過濾與打氣。每次用藥前先更換六分之一水,餵食減量〔不吃不要餵.因為反而會污染水質.導致魚兒中毒.雪上加霜〕。治療結束後慢慢換掉魚缸中部分的水,加入進口活性炭及等比例的進口水質穩定劑。並添加進口維他命〔增強魚隻抗病能力〕。
至於疾病部分個人建議以德國sera抗霉菌和外寄生蟲藥鹽搭配池塘觀賞魚用藥。為期十天以上的治療。
水棲菌病
成因/病症:這是由一種名為「蓋棉」的真菌和一種黴菌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又稱為「蓋棉病」。這多半是由於魚兒外部的寄生蟲(錨蟲、魚蝨等等)或魚兒之間的鬥爭,造成魚兒身上有傷口,因而讓這種菌有機可乘。魚兒一旦被此菌入侵,身上便會附著一種白色如棉花的東西,若置之不管,魚兒很快便會死亡。
療法:治療此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把魚兒放於0.2ppm-0.3ppm「馬拉開古林」之類的染劑浸浴,大約持續三至五天即可見效。市面亦有各種可治療這病的藥物售賣,只要依時說明書所示的方法,效果亦不錯。
增加過濾.提升水的KH[碳酸鹽硬度]增加礦物質微量元素,慎選優良的耗氧與厭氧菌種,一個培菌良好的缸,比較不會有真菌感染的問題。
口絲蟲、車輪蟲及斜管蟲
成因/病症:在身體和鰭上出現乳白色附著物;這些寄生蟲亦會侵害鰓部,導致呼吸急促。鰭部捲曲;魚類會堅硬物體上來回摩擦。
療法:在一公升的水中溶解15克的食鹽,讓魚在其內浸洗10~15分鐘;再將魚移入清水或 100公升水加入10cc的 CQD (Come Quick Danger)中,約三~四天後重覆此步驟。最後一次治療時,換掉一半的水。以1公克的叮啶黃( Acriflavine )溶入100 公升的水治療約10小時。此濃度的Acriflavine非常有效,但是可能會給某些七彩神仙帶來極大的緊迫,此時牠們看起來會因此而靠得很近,若有必要,可將牠們移入清水中。或以臺灣市售品牌SERA治白點藥、美利堅白點病特效藥或福魚素治生蟲藥可以治癒。
白雲病
成因/病症:病徵是魚身覆蓋著半透明的薄膜,細菌生在病魚的鰓部時,會令魚呼吸困難,嚴重時可引致死亡,起因是水溫急劇變化而產生的.
療法:治療和白點病療法相同,但也可用一些古老方法,用食鹽10克溶解於半公升水中把魚浴於其中.
使用良好及穩定的水源是必要的,食鹽的使用須小心反效果,食鹽會傷害魚隻黏膜,TDS太劇烈的變化也會傷害魚隻,KH的下降及GH的大幅提升,也會影響魚隻及水質。
謹慎使用RO水及離子交換樹脂,避免造成水質劇烈變化是必要的。
球蟲病
成因/病症:眼球深陷及顯著消瘦,病魚挺起頭部,可看見黃色液體自肛門排出,當壓下患魚胃部,此情況更為明顯。
療法:水塘收集的紅蟲及玻璃蟲,常導致魚患此病,發生腸發炎,此病頗具傳染性,不能用藥療治癒,可從保護魚著手,避免使用紅蟲及玻璃蟲餌料,撈除病魚,消毒魚缸。
盡量避免餵食活餌,這是非常正確的觀念,避免帶回一些感染源。
絲蟲病 (線蟲)
成因/病症:拒食,糞便呈白色細條狀,腹部有些微的腫脹。這些症狀已很確切的證明魚兒被線蟲(Capillaria)感染了,但若要更詳細的診斷可能就得靠顯微鏡了。
療法:在100公升45毫克的 Masoten 中常期浸泡:每天換掉四分之一的水並加入四分之一的 Masoten液,直到正常為止(約三~六天)。最後治療時,換一半的水,並以活性碳過濾。或SERA治細菌治生蟲藥可以治癒。
體內寄生蟲的感染,通常是因為餵食活餌所致,避免餵食活餌,可以預防線蟲的感染,尤其是駝形線蟲感染,死亡率極高且快速,幾乎很難治療,所以預防還是勝於治療。
腹水病
成因/病症:初期會看到魚隻呼吸非常急促,等到發病時,每隻腹部呈腫脹現象,且隨著病情加劇,腫脹情形會愈來愈嚴重,甚至引發複合感染,造成突眼症或立鱗病,這時魚隻通常已經回天乏術,治癒希望渺茫。
造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內臟器官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尤其是消化道感染,另一方個原因則可能是滲透壓失調,導致腹部積水。一般而言,如果看到魚隻腹部明顯膨大,還沒有其複合感染症狀時,就應該立即處理,因為腹水症治癒機會不大,而愈早治療,希望愈大。
療法:治癒腹水症最常使用抗生素,如氯黴素.富來頓等,一般分為口服和藥浴,口服當然有較佳的效果,可採灌食或飼料添加. 浸泡藥劑後投餵,其療程約需兩星期,大概投餵7.8次左右,這對單純消化道感染有不錯的效果。不過已經得腹水的病魚, 通常食慾欠佳,不太愛吃東西了,因此利用抗生素藥浴還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早期的腹水症,可用抗生素藥浴。通常是以四環素和氯黴素配合藥浴。但老實說,治癒的機率很小。
可以德國SERA治體外霉菌生蟲劑[粉狀],來幫助調節滲透壓,幫助排除腹腔積水,本身有裂氧效果,在治療期間防止魚隻缺氧。並搭配SERA池塘滅菌特,同時改善水質,還是有治癒的機會。
錨蟲病
成因/病症:大型錨蟲的體長超過1cm,身體細長,頭部如船錨一般刺在熱帶魚的身體上,故其名「錨蟲」。熱帶魚患上此病雖不致死亡,但由於傷口大而容易造成被其他寄生蟲或病菌所感染。
療法:治療此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用鑷子輕輕地把魚體中的錨蟲夾出來,當然要小心不要傷害魚體。驅除錨蟲後再把魚集移到個別的水族箱中輕浸一會藥物以消毒傷口。而原來的水族箱最好也用熱水或藥物消毒。
鞭毛蟲病
成因/病症:此種寄生蟲非常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而且繁殖能力很強,大部份寄生在鰓部,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疾病。被這種寄生蟲侵犯到的熱帶魚,食欲大減,鰓部的黏液增加,因而引起呼吸障礙,很快便會死亡。水質惡化是這種病的最大主因,所以水質管理是相當重要的。
療法:治療此病的方法是把病魚放於加有「褔爾馬林」100-200ppm的水中浸半小時至一小時便可,效果應不錯,但由於此病不容易發現,所以往往會延誤治療時機,因延誤了熱帶魚的抵抗力會逐漸變弱,治癒的機會便微乎其微了。
福馬林浸泡的方法,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並無法根除一些寄生蟲疾病,而且對我們這些有氣喘及重度呼吸障礙的,有極不利的影響。
可用SERA治細菌性魚病藥水搭配SERA魚池滅菌特,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鰓病
成因/病症:這是由原寄生蟲在魚身,魚鰭或魚鰓所引起的疾病,其被感染的地方會發紅和充血,一旦侵犯到魚鰓便會引致魚兒呼吸困難,甚至死亡。雖然這種寄生蟲不是直接侵害魚體,但若不及時理會的話,很快便會擴散至整個水族箱。
療法:治療此病的方法是把病魚放於加有「褔爾馬林」100-200ppm的水中浸半小時至一小時便可。
爛嘴病
成因/病症:魚兒的嘴及頰部覆蓋白色附著物,鰭、鰓、口部最易感染。此病傳染力甚強,發病後數天,魚箱中的魚兒可能全滅。
療法:可採用跟水黴菌病相同的治療法,或早一點塗抹多聚氰就有效。(若短時間內無法痊癒,每易造成抗藥性細菌,故使用藥劑時宜核對水量及用藥量,以正確治療)
可以SERA抗霉菌外寄生蟲藥鹽搭配治細菌性藥水治療。
爛鰭及爛尾病
成因/病症:本病之症狀恰如其名,除了爛尾爛鰭,大多數病例常有皮下出血現象。病魚的鰭部除了遭受細菌如柱狀菌感染而蝕毀外, 常有水黴菌侵入而引起二次感染。 一般而言,健康狀況本已不佳的魚較易受感染爛鰭及爛尾,尤其是曾經遭受過創傷, 或長期活在惡劣水質中的虛弱魚隻更容易患此病。爛鰭及爛尾初期雖不會立即造成魚隻死亡,但若蔓延至魚體其他部位時, 就很難起死回生了。
療法:目前治療爛鰭及爛尾常用藥劑有抗生素.磺胺劑等, 「氟朗劑」和「抗菌劑」以藥浴2-3次左右較有效果。
沒錯,很多都是細菌與真菌的混合感染,牠們對尾鰭部的侵蝕相當快速。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過濾,足夠的碳酸鹽硬度,優良的菌種,完善的菌相,的確能避免許多的霉菌感染。平時換水後,進口水質穩定劑的添加,能幫助魚體保護黏膜的形成,比較不容易輕易的被感染。
sera的藥鹽可與細菌.霉菌用藥混搭使用,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水質的改善也是必須的。
體內寄生蟲
成因/病症:魚隻感染常見寄生蟲有兩大類,一是單細胞寄生蟲,二是多細胞寄生蟲,單細胞寄生蟲以六鞭毛蟲感染最為常見,也最為棘手, 六鞭毛蟲是慈鯛科魚常發生的寄生蟲感染,病魚外觀體色會變色,且日形消瘦,腹部明顯凹下,並排出白色糞便,最後食慾不振, 逐漸衰落死亡。
療法:目前治療六鞭毛蟲症有數種藥劑被使用,如硝基甲嘧唑乙醇(Metronidazole),以及馬連展(Mesothane)。如果魚隻還有食慾, 可攪拌飼料餵食,如果病魚已經失去食慾,則只有藥浴一途了。
至於多細胞寄生蟲感染,則多指線蟲.蛔蟲.條蟲等,有時在肛門部份可看見蟲體伸出,尤其是線蟲常發生在短鯛身上。目前市售有多種驅蟲藥可進行藥浴,例如美邊達唑 (Methendazole)就是常用的藥劑。
六鞭毛蟲等...原生蟲,經常存在魚隻的腸道裡,它很容易併發內部細菌的感染,除了驅蟲外,內部細菌的治療也是必須的,有很多的頭洞病,都是因為餵食活餌.所引發的結核菌與鞭毛蟲混合感染所造成的。
預防:避免養魚的場所太過濕與熱,缸壁與缸底盡量保持清潔,盡量避免蚊子的滋生。盡量不選購不吃東西.躲在角落.排泄物拉長且呈現透明或是白色的魚隻。
當然,定期.長期驅蟲也是必須的。畢竟六鞭毛蟲要完全驅除乾淨是很難的。
避免餵食活餌,是預防線蟲感染的方法之一,不過只要碰到駝形線蟲,通常都很難給予有效的治療,而且致死相當快速。不要選擇體色發黑,肚子凹陷,肛門紅腫,肛門有突出的紅色蟲體的魚隻,才是上策。
霓虹燈病
成因/病症:初期感染無明顯外觀症狀,隨著病程的進行,魚隻逐漸呈現食慾不振、瘦弱、體色變淡變淺、腹部凹陷、脊椎骨彎曲變形及背部肌肉出現白化病灶等症狀,病魚最後衰弱死亡。
病 因:
脂鯉匹里蟲(Pleistophora hyphessobryconis)感染所引起,分類上屬原生動物微孢子蟲門,孢子型小,呈卵圓形,約4×6μm,主要感染日光燈及紅燈管等小型脂鯉。傳染途徑可能為經口感染,於水中的孢子隨食物被魚吞食後,穿過腸壁隨血流到各處組織繁殖,形成孢囊,於魚隻死亡或孢囊破裂時,孢子再放入水中感染新宿主。
診 斷:
1、 觀察魚體背部白化病灶。
2、 檢查病魚,以顯微鏡觀察內臟、肌肉等組織孢囊病灶。
療法:暫時未有藥醫治。
盡量避免購買東南亞等國所繁殖的人工魚,如ㄖ光燈.紅燈管.帝王燈等........
不管是微孢子蟲,或原子體的孢子蟲.因為它獨特的散播方式.散播相當快速,上一代還沒搞定,下一代已經開始在衍生,就算要治療也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與金錢。個人認為只要碰到此病,最經濟的方法是魚隻跟水草都不要了,所有的缸子與器具用藥物以最重的用量為期14天以上的消毒後,才考慮再養魚,當然最好選購野生魚。
以上資料載至香港魚迷討論區---------------------------
以上只是個人養魚幾十年來.小小的經驗值,不一定正確,只是好意提供參考
同時感謝獵漁郎大.林明輝大.江仔大.阿武大共同討論
[ 本帖最後由 狂熱 於 2008-10-2 02:49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