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大分享此資訊,剛剛我看完全文還有大家的回應,有些心得,在此提出來跟大大們分享參考看看,封溪護魚固然是好事,但是大家有想過嗎?為何好好一條溪要封溪護魚??還不是來自於人類的破壞,來自文明的生活乞求便利而枉顧環保的破壞,以及人類的貪婪,一切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很多都是觀念問題,釣魚求爽,圖個悠閒而已,何必對魚趕盡殺絕?俗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想在釣聯裡或者是現代新生代釣客都漸漸的有這種觀念,隨釣隨放,拍個照留念就好,這是很好的習慣值得讚賞,另一方面大家是否有想過我們一面放魚,而這些魚卻也沒想過他是否會順利繁殖??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使得動植物沒有一個良好的棲息地,沒有良好的魚場,怎會有大量的魚群??在怎放就是這些魚.....也許有人會說大自然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對於魚場的塑造沒這必要,讓他自己去適應這環境,也是對啦,不過在於人類過度開發導致魚類棲息地的破壞,還又讓魚類去適應這變遷,光是這段歷程下來,勢必造成魚類繁殖不易,再回頭看看我們現今的生活環境,大家講求保育,對於動植物的保護也做了一番很大的努力,在魚纇就是封溪,台灣各地已有相當多溪在封溪,很多地方是封了又封,三年又三年,三年不夠嗎??為什麼?難道是時間的問題嗎?我想答案很簡單是環境的問題,在他的棲息地沒被破壞之前,可以採行保護封溪,嚴禁人類爛捕,這是可行的,但是在於中下游地區或者是海拔不高的溪流呢?封溪就有用嗎?答案是成效有限,why?污水以及棲息地破壞,以及爛捕這三者沒被解決,封溪只是個手段而已沒有太大效果,何不試著尋求資源,幫魚類塑造良好的棲息地同時也考量人的安全建造釣場,再來進行封溪,處理廢水,以及人類破壞爛捕這些防治,或許這才會是雙贏的局面,再來開放釣魚,建議可採行區段性開放,部分區段永久封溪的方式,確保整條溪上游有魚源,經自然的洪水,魚源重新配,一直延綿不斷不是更好嗎??愛看魚的就去上游看,愛釣魚的就去下游開放處釣,我想這畫面不知何時才會有呢?還是只有在日本看的到?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見,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