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門復育「沙灘上的活化石」 放流4萬尾三棘鱟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31 12:0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門復育「沙灘上的活化石」 放流4萬尾三棘鱟苗
from:  https://news.ltn.com.tw/news/Kinmen/breakingnews/3117775

鱟苗要經過脫殼才能慢慢長成幼鱟。(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今天在金城鎮建功嶼潮間帶,放流自行育成1至2齡的三棘鱟苗4萬尾,盼為在地球四億年、有「活化石」之稱的鱟,提昇復育率。今年因逢武漢肺炎疫情,主辦單位取消邀請小學生參加。

金門水試所放流自行育成1至2齡的三棘鱟苗。(記者吳正庭攝)


水試所技士黎錦超說,鱟是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在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態,有「灘地上活化石」之稱,由於外型像鋼盔,雌雄成對,又稱「鋼盔魚」、「鴛鴦魚」與「夫妻魚」。
民間更因為「鱟」的字形及背後歷史淵源,稱作「有學問的魚」。

金門縣副縣長黃怡凱(前左一)帶著水試所團隊和在岸邊認識的小朋友,一起前往泥灘地放流鱟苗。(記者吳正庭攝)


副縣長黃怡凱在水試所長楊文璽陪同下,主持鱟苗放流作業。他說,鱟曾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海岸,因棲地環境的變遷,鱟在台灣本島幾乎已經絕跡,僅剩金門與澎湖在野外還能發現蹤跡,尤其是金門,因地處九龍江口,河海交界水域營養鹽豐富,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優良孵育場所;縣府多年前已在古寧頭畫設400公頃的鱟保護區,顯示縣府對環境生態的重視。

金門建功嶼附近泥灘地是鱟棲息地之一,附近的石頭上還刻有栩栩如生、一比一的鱟模型(記者吳正庭攝)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9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