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403|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30年食用魚2/3養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7 14: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4年2月7日 上午8:50



相關內容



                                                      
新頭殼newtalk2014.02.07 鄭凱榕/綜合報導
世界銀行、糧農組織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5日發表的《2030年漁業展望: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前景》顯示,到2030年,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近2/3將由水產養殖提供;亞洲將占2030年全球魚品消費量的7成。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世界銀行(World Bank)、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 5日發表的《2030年漁業展望: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前景》報告顯示,鑒於野生魚類捕撈產量趨於穩定,而且全球、尤其是在中國,來自新興中產階級的需求大幅增加,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近2/3將由水產養殖提供。
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魚品總產量的38%用於出口,發展中國家魚品出口的2/3以上以已開發國家為目的地。
  
報告預計,亞洲─包括南亞、東南亞、中國和日本,將占2030年全球魚品消費量的70%。中國作為一個主要和不斷增長的魚品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占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38%。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在增加對水產養殖的投資,以幫助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
  
報告預測,到2030年食用魚的62%將來自水產養殖,其中供應量增長最快的將是吳郭魚、鯉魚和鯰魚。在2010年到2030年期間,全球吳郭魚產量預計將近翻倍成長,從430萬噸增加到730萬噸。
  
報告指出,漁業和水產養殖是提供就業、營養豐富的食物和經濟挑戰(economic challenges)的重要部門,尤其是對小規模漁業社區而言。然而,水產養殖中大規模疾病爆發的威脅和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影響可能會大大地改變這一點。鑒於世界人口在2050年預計將增至90億,以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和經營水產養殖業將至關重要。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台灣水產史料記載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從新加坡引進「莫三比克口孵非鯽」(學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俗稱「莫三比克種」、「在來種」或是「土種」吳郭魚,又稱「南洋鯽仔」、「黑鯽仔」。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先生引進的功勞,特別取兩位先生的姓氏來命名為「吳郭魚」。
吳郭魚現為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英文裡統稱為Tilapia。原分布於非洲等區域。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中國稱「羅非魚」,因為越南語中魚的發音為「羅非」,可能是廣西養魚者對此魚來自越南的稱呼。在馬來西亞稱「非洲魚」;在新加坡叫「日本魚」。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14-2-7 14:37:07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14-2-7 17:33:27 | 只看該作者
  可以一邊釣一邊養殖~~~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14-2-7 17:54:37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14-2-7 18:48:04 | 只看該作者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14-2-7 19:49:44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12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