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
|
命名者
|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
| 棲息深度
| 30 - 60 公尺
|
中文名
| 刺鯧
| 有毒魚類
| 否
|
科中文名
| 長鯧科
| 經濟性
| 是
|
科號科名
| 452 Centrolophidae
| 食用魚類
| 是
| 大陸名
| 刺鯧
|
模式種產地
| Japan
| 觀賞魚類
| 否
| 俗名
| 肉魚、肉鯽仔、土肉
|
世界分布
| 日本至東中國海
| 台灣分布
|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url=http://fishdb.sinica.edu.tw/2001new/fishdistribution.asp?gen=Psenopsis&spe=anomala] [url=http://fishdb.sinica.edu.tw/2001new/fishdistri_both.asp?gen=Psenopsis&spe=anomala& ointType2=Y][/url]
|
最大體長
| 30 cm
| 棲息環境
| 大洋、砂泥底、近海沿岸
|
同種異名
| Trachinotus anomalus [/url]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
典藏標本
| [url=http://fishdb.sinica.edu.tw/2001new/specimendetail.asp?asiz=ASIZP0059275]ASIZP0059275 . ASIZP0061099 . ASIZP0061118 . ASIZP0061151 . ASIZP0061528 . ASIZP0063605 . ASIZP0800682 . ASIZP0800683 . ASIZP0901054 . ASIZP0901055 . FRIP00908 . FRIP00909 . NMMBP01746 . NMMBP03519 . NMMBP03687 . NMMBP04054 . NMMBP05798 . NMMBP05807 . NMMBP06009 . NMMBP06124 . NMMBP06124 . NMMBP06238 . NMMBP06239 . NMNSF00939 . NTMP1120 . NTMP1283 . NTMP1389 . NTUM00691 .
|
英文俗名
| Japanese butterfish, Melon seed
|
型態特徵
| 體短而高,極側扁,呈橢圓形;頭稍呈圓形。吻鈍。眼中大。口裂中大;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下頜略短於上頜;齒細小,單列;無鋤骨齒及腭骨齒。鱗被圓鱗,極易脫落,體表面分泌有粘液;側線完全,略呈弧形,具鱗數55-63。背鰭基底長,具分離之硬棘VI-VII,皆極為短小,軟條數27-33,前方軟條最長,向後而漸短;臀鰭基底較短,硬棘III,軟條24-28;具腹鰭,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胸鰭略呈鐮刀狀;尾鰭叉形。體淺灰藍色,外罩以銀白色光澤,幼魚則呈淡褐或黑褐色;鰓蓋上方有一模糊黑斑。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砂泥沙質海域,幼魚成群漂流在表層,有時還躲在水母的觸鬚裡,靠水母保護,等長成成魚後就生活在底層,只有晚上才到表層找食物吃,以浮游性生物及小魚、甲殼類動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以南至中國東海、台灣西部沿海及中國南海。本省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
漁業利用
| 為大眾化且常見之食用魚,幾乎全年都可以吃到,但是以10月到次年的3月為其盛產期,而這時候的魚肉質也最肥美。以一支釣、流刺網及拖網漁法均可捕獲。清蒸及油煎兩相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