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q/ _9 _) j; Y; u" M一、前言:小的在接觸溪釣後,常常一人出門獨自享受溪釣的樂趣,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無意發現身旁的外地釣客前輩,在出竿後都會輕輕的將竿頭向流頭方向輕揚個一、二下,本以為這只是避免小魚立即搶食的動作,所以我根本不以為意。但在往後數次的釣魚場合中,似乎很多的外地釣客也都會做輕揚竿頭的小動作,此時才驚覺到是不是高手都要做這個動作呢?當時百思不得其解,想問那些前輩們又開不了口,深怕打擾到前輩們,所以只好依樣畫葫蘆的亂模仿一通,經過多日的經驗累積及各方的旁徵博引,才知這小小的揚竿動作是因應魚兒就餌的習性而做的。
2 q+ `' B# h& h, K
二、何謂餌前標後?假設這段溪水的水流是由右向左流動,右方我們稱之為流頭,而左方我們稱之為流尾,在出竿後對釣組加以控制,使釣組在水中伸展成魚餌在流尾、浮標在流頭的狀態。(如下圖所示)
0 X: b/ M. F* U( F& T$ _- |
# z* E# ^- Z- q. T5 H# M
三、餌前標後的好處: 5 k2 d' O1 p" r! v: `$ g) a
1、大部份魚類均是逆流而覓食的,而將線組控制成餌前標後的模式時,會讓魚兒在覓食時最先遇到魚餌而非其它的釣組,因此魚兒較不會在覓食時對餌產生不自然感及戒心。(如下圖所示)
; c7 D! b: O6 r" `7 _, j# i0 `圖示(1)餌前標後的模式時,魚兒首先看的將是魚餌。
; P# ~9 w) A# n圖示(2)若未採餌前標後的模式時,魚兒首先看到的將是釣組而起戒心。
7 c* b4 ]& D) l$ s7 W+ {6 u5 I2、魚兒在覓食時,拉動浮標的阻力會較低,因而不會立即將魚餌吐出而降低空魚訊的機率。(如下圖所示)
" I) h1 q7 M1 d6 i) y- o$ _ B
7 D* D2 Q2 Z; ]1 u" P& V
圖示(1)餌前標後的模式時,浮標下沉時阻力較低。 m3 v) D, L% R! ^; i* _5 C
圖示(2)若未採餌前標後的模式時,浮標下沉時除了浮標本身的浮力外,還得負擔逆向水流的推力,阻力一增加魚兒當然會發現異狀而馬上將魚餌吐出。 , P( g, }/ ]; q$ y6 f& U
3、會因水流的關係將魚餌輕輕推送至魚兒口中,而較像無受釣組控制的魚餌。(如下圖所示) 9 C' ^$ K p% g2 ^8 @+ `, h
, N# ^. m# G/ p圖示(1)餌前標後的模式時,這樣可以借助水流將魚餌推向魚兒口中方便就餌。
1 L; G. P7 {. x* P) V+ |! F圖示(2)若未採餌前標後的模式時,魚兒要使用較大的吸力將子線弄彎才能就餌;甚至在吸入魚餌前,魚嘴便已先碰到子線,如此一來魚兒大都會察覺而拒絕就餌。
4 A% }, X& p+ m% ~8 N
四、結語:以上是不才的小弟我,將個人的拙見繪製成圖示解說,為的就是要讓一些和我一樣獨自摸索的初學者能節省其所浪費時間的而已;若文中有任何的錯誤或誤導,還煩請各位前輩及大大們不吝指正。總之~不管如何,只要能釣到魚就是對的啦!!!!!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