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95178>昨天無意間轉到公共電視看到,英國的環境紀錄片《魚線的盡頭》感觸良多 特別上官網看,發現這週是公共電視的海洋寶貝周,今天準時在收看,介紹的是台灣海洋的復育,破壞,消失<BR>值得介紹給各位觀看,相信你也會有所感觸<BR><BR><BR>4/26~5/2播出「寶貝海洋週<BR>你所不知道的「台式漁撈文化」<BR>石斑、海參、海鱺、黑鮪魚、吻仔魚……看到這些,你會聯想到什麼?令人食指大動的桌上佳餚?垂涎三尺的沙西米?還是風災後百廢待興的產業?這些都對,但也不全對,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海鮮」是大部分國民日常飲食的主要選項,也是漁民、攤販與海鮮店的生計來源。但仔細追究,這些魚種與生物,都分別面臨了不同的處境,甚至危機。<BR><BR><A href="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About.aspx?PNum=82& URL=oce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http://www.pts.org.tw/program/Te ... m=82& URL=ocean</FONT></A></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