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數資深釣友的印象中,「海尾期」雖然黑、白毛的數量比較少些,但是超級大白毛和鸚哥、鸚鯉、粗皮鯛等雜食性魚類有時卻反而比冬天要多,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有:
| | (一)大白毛:雖然進入海尾期以後,氣溫升高,白毛嗜食的腳白菜逐漸減少,但由於進入白毛的產卵期,經常會有超過五台斤以上的超級大魚出現;此時儘管腳白菜日益減少,但是白毛卻對這種餌有偏愛,不論是初生的幼嫩的小葉片,或被蟲蛀蝕過的不完整的葉片牠照樣會吃,以之作釣餌效果也最理想。此外,當大太陽晒過幾天之後腳白菜完全消失的時候,可用紅菜或茶葉菜作餌;選用作釣餌時,宜摘取顏色深看起來比較鮮艷的葉片,剪成手指長。若用大葉青作釣餌,宜選鮮嫩些的效果才佳。
(二)粗皮鯛科魚類:以正吊和獨角天狗鯛較具代表性。這兩種魚通常都喜歡水溫比較高的環境,海尾期水溫轉暖,牠也日益活躍,不論使用青苔或南極蝦餌都可釣獲;垂釣宜選小岬角或海蝕平台邊緣有深的潮溝出口,水比較深處下竿,一般以有陽光天氣比較和暖的日子索餌較強。
(三)黑豬哥:最近兩三年冬天基隆、東北角沿海的黑豬哥數量顯著比過去少得多,雖然如此,進入海尾期之後各釣場還是不時的有大型黑豬哥現蹤;一般說來,在海尾期游近岸邊的多是來自外海的深水豬哥,這種黑豬哥魚皮比較白,體型常在三、四台斤以上;通常在連續的陰雨天,海濱青苔生長茂盛的日子,選水比較深的小岬角附近,以青苔餌垂釣效果最佳。
(四)黑毛:海尾期也是黑毛的繁殖期,魚群經常會出現在水比較深且有海流匯流的小岬角或外礁附近作產卵洄游,此時雖然可以看得到魚,但魚群通常不會吃餌;話雖如此,晨、昏或陰雨天光線比較暗時在岬角或海蝕平台釣場下竿,也經常有機會釣到牠。產卵期中的黑毛比較喜歡吃動物性餌料,特別是在小雜魚特別多的釣場,跳蟲是最理想的釣餌。
(五)鸚哥魚、鸚鯉:鸚哥魚和鸚鯉雖然在冬天磯釣也經常可以釣到,但可能是這種魚比較喜歡比較溫暖的環境,海尾期也更加的活躍;通常鸚哥魚喜歡吃葷餌和粉餌,鸚鯉則嗜食腳白菜;這兩種魚都以大清早漲潮時較容易釣獲。
|
[ 本帖最後由 三芝草魚 於 2009-2-6 12:2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