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該講的都有人發表過了,懷念又如何呢?每次去大埔,就見落寞寂寥的街景,和以前水庫上萬盞燈輝煌的對比,公筏吃定你,釣大頭和釣鯁魚本是相沖的釣法,朗大頭丟下的餌料,會使鯁魚浮半水吃而不下沉,相反得釣鯁魚的人要開燈比較吵鬧,會使魚戒心不靠釣筏邊,那樣淺的道理,只要上過公筏的人,都是受過傷害很深的經驗,而且是自己花錢買來的挫敗,那又如何呢?業者不可能用以前嘉盈(很久以前聯合公筏)的做法把不同顧客的需求與價值擺在經營策略理面,那又要投入很多經費成本,比較之下,你就可以知道業者的心態,投資報酬率思量,先回本賺飽再說吧,若是有心在經營,行銷的4P手法就可以輕鬆看出來,上筏之後,你有感受以客為尊嗎?任由釣客自相踩腳影響釣果而不聞不問,釣鯁魚的不去鯁魚區,心想釣大頭的丟下的餌料,投機享受別人集魚的成果,釣大頭的人丟下餌料時是否有想過,曾文的水已經不是以前灌溉用水,已經有人要吃了,豆餅更慘,曲腰友吃那麼多麼?反正臭窟了再換地方就好了都可以看出自私的心態,我並不是說自己有多清高,但是以前釣鯁魚時會分兩網,小隻的沒死的放生,留的小魚在,不怕沒魚釣,你看現在公筏釣一天,有誰把鯁魚籤放生的,看見旁邊釣鯁魚連莊,就撒下粒子半袋,搞得大家都沒魚的做法,每每公筏上上演著,所以,上公筏釣,本來就要心理建設,共龜是正常的,不要再連戀過去,釣多少算多少,又沒人逼你上筏,願打願捱都是自願的,結論是,上公筏就是做好事,替大埔救經濟,真的,快沒人去大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