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跟太極拳一樣,忘了所有的招式,就是最強的招式."獨孤九劍"破完所有武器招式之後,就是混合集成的招式,難怪風清揚老前輩,一生行走江湖只為求"一敗".
亂馬大的用心小弟有體會到,各種釣法也不過是各名門正派的各個招式罷了,如何融會貫通.見招拆招,才是面對海釣場各種魚的通則.扣掉天氣因素,人為放藥,池中藻類異常生長,在所謂科學實驗中的"假設性理想情況下".這林林總總所能被海釣場的池主買來放給你釣的魚,不外三大種類.1.底棲魚2.洄游魚3.掠食魚.根據這三大魚種去設定的釣組與釣法一定通通適用.
很懷疑是嗎?以底棲魚來講,黑鯛,黃鰭鯛是全省養殖最大宗的底棲魚種,用釣黑鯛黃鰭鯛的釣組跟釣法,一樣會釣起一樣是底棲魚的加志,包公雞,紅雞母(俗稱的紅魚),海雞母笛鯛(俗稱的花面),白星笛鯛(俗稱的白點),嘉鱲,青雞黃雞,川文笛鯛....etc.甚至以後海釣池老闆想創新來加放個比目魚(俗稱咬狗),花身雞魚.星雞魚(俗稱的金陵),只要是底棲魚了不起是蝦肉,換成秋刀魚,換成小金魚,一樣的釣組還是"豹子"-通殺.
另外紅杉,紅甘,牛港,(所有鰺科魚類),七星.金目(鱸科魚類).還有不管叫甚麼名字只要尾巴是硬硬的長得像剪刀的魚,都是沉不下去浮在水面2尺左右的洄游魚,一種釣組還是通殺,頂多是死餌換活餌,細線換粗線,短腳換長腳而已.
掠食魚就只有兩種.1.游來游去的掠食魚(如大金目, 大紅古,海鱺鮸魚-可遇不可求)2.蹲在定點等餌游來的掠食魚(如石斑魚,大紅曹)想釣哪一種就去配合他的習性便是.餌就千變萬化,心情好鉤五花肉他也是照咬(大概只有紅古會吃吧 ),想咬到甚麼程度就看你餌準備的多用心,運氣有多好而已,想每次必殺,那包準你很快就被池主畢業了.
開文目的不是要凸顯甚麼臭屁甚麼,更不是吐槽誰.只是小弟以前念高中時老師成教我的兩種做學問的方法."演繹法"和"歸納法"一種是見林不見樹,一種是見樹不見林,端看你是平視還是俯視.小弟用的是歸納法,以不變應萬變.畢竟台灣養殖漁業佔魚業總額的八成以上,全省各區都有水試所,以前在澎湖被視為魚中極品的兩種魚"老鼠斑"(學名: 駝背鱸)和"紅條"(學名:紅鱠)都養殖成功了,( 紅鱠的養殖技術因氣候雨水質不適台灣,還賣給馬來西亞,馬國絕大數的養殖魚都銷往香港與中國)一旦哪一天技術突破,基因改造成功,我想不但老鼠斑跟紅條釣的到,搞不好連鮭魚多有可能.十年前你絕想不到,青.紅甘海鱺這等高級魚會出現在海釣場,十年後它確實現了.只專研一部分,面對現存資料當然足夠,但以後呢?抓住不變的,作一些修改,既使不中亦不遠矣!僅供熱愛在海釣場打魚的夥伴一起參考,望不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