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9266|回復: 2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浮游磯釣的咬鉛配置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2-6 19:0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咬鉛的用途十分單純:控制浮標殘存浮力和調整線系狀態。但許多人對這玩意究竟該如何配置,還是有很大的疑問。, ^+ v! |+ e5 I) f& C
  控制殘存浮力不難理解:想要把浮標看得清楚些,就得保留較多浮力;想讓它沉一點、敏感一點,就得將配鉛調重些。實在沒把握時,咬鉛還可以慢慢加,直到浮標露出水面的長度符合你的要求為止。1 D+ ]! f4 n( @" X  v
  調整線系狀態可不一樣,雖說調整的原則就是讓釣組伸展開來並能適度傾斜,但自然環境的變量那麼多,釣組沉在水裡又看不真切,誰知道加幾顆咬鉛、每一顆有多重、加在什麼位置才恰當?1 T; }9 F; L8 A6 t: c( o+ @
  經常聽到一些磯釣高手們故弄玄虛地說:加咬鉛對技術要求頗高,必須把潮水流向、流速、風力、風向、浪況、釣場環境、釣棚深度、目標魚種、當天咬況、用餌種類等諸多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否則必會弄巧成拙。結果使每一名初學者都聽得一頭霧水……3 D- T. g7 `) Z/ B: _% G
  但不幸的是——事實還真的如此!如果您不對下竿當時的各種狀況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是胡亂地把釣組綁起來往海裡一拋,就認為魚大概會來咬了,要是有收穫才怪!
% h0 K6 z/ \; t& g! r# y  o  更現實的問題是:就算咬鉛用得恰當,釣組入水時也往往會呈現咬鉛先沉、釣鉤隨後以及浮標跑得快、釣鉤漂得慢等情況,因此要談所謂的咬鉛配置方法,就必須瞭解:這要與操竿控線技巧互相搭配,才能發揮完整功效。( B* M; O8 z7 d2 _9 l; |
  這麼說來配咬鉛的學問真的很深奧難解?倒也不盡然,只是因為魚是活的,自然環境變化又那麼複雜,所以釣魚活動注定沒有辦法套公式。換句話說,若有人打算*背公式釣魚,那奉勸閣下還不如趁早改打高爾夫球比較實在——至少小白球是無生命的、沒有脾氣、自己不會亂跑,也比較容易掌握些,不會害你白花一大堆冤枉錢。
# Z' P1 z9 F7 A, O* p6 l. _4 L0 X  配咬鉛雖無公式可循,卻有些基本原則不難掌握,譬如說最簡單的:水流速度很快而你希望釣組不要太漂時,就需要用咬鉛(有時會用到好幾顆)來使子線下沉;若是垂釣遊速快且泳層變化較大的魚時,原則上咬鉛越少越好。
" ]$ b6 a6 j- x" q9 w# H* [  還有,咬鉛有各種不同重量,當你在釣組上把越重的咬鉛加在越接近鉤子的位置時,就越容易造成浮標跑在前面、釣鉤拖在後面的情形。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表層流速較快、深處流速較慢,浮標的體積較大、比重較小,易受流水推動,而咬鉛剛好相反。故只有少數特殊情況下會如此搭配咬鉛。
* }9 R# G8 r9 @. G" O! @8 [. j  不知有沒有人想問:使用長標的各類釣法,都是以集中負鉛且子線上全無額外重量的「垂直釣組」為主,為啥浮游磯釣獨獨不同?, v. P) Q, b( Q  ^$ x- l" t
  事實是,並沒有人規定丹錐不能搭配垂直釣組,只不過阿波釣法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強調一個基本的釣組組裝概念——盡量選擇所能用的最輕巧的浮標、咬鉛能少用就盡量少用、釣組必須在水流中充分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因此我們極少聽到或看到關於垂直釣組的介紹。
6 Q: V+ e9 t1 F, b  最基本的垂直釣組就像一般的筏釣黑鯛那樣,母線末端直接綁一顆足以平衡浮標的轉環鉛,下面再接上短短的兩條子線即可。有一種組合是母線下接轉環,然後接一段約0.75米~1.5米長的中繼線,中繼線末端綁一個轉環鉛,之後再接綁長度各為45厘米和1米的雙子線,最後拴上釣鉤。
1 h& r/ B' P, m; b) G  這裡面有一個搭配的問題:假如母線為4號尼龍線,中繼線可用3號碳纖線,子線則可用2.5號以下碳纖線;丹錐假如用的是1.5號,轉環鉛就用1錢~1.2錢,並在母線末端轉環的上方夾一顆咬鉛,以調整浮力。
% Z5 A/ e; q& j. H* D2 g+ C2 w' D; z  這種釣組可有許多變化,例如可把轉環鉛位置改到母線末端,而將中繼線銜接子線的工作交給小轉環,讓雙子線更活一些。或者將轉環上方咬鉛移到轉環鉛上,使釣組更加垂直。還可以把轉環乾脆也改為轉環鉛,但重量不一定與下方轉環鉛一樣,只是將整顆浮標的浮力分散由兩個轉環鉛來承擔。3 J( Z" B* i& y% V, z: ?
  另外中繼線和子線的長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中繼線可以長達3米,但子線則可短到只有二三十厘米。總而言之,這一切都須視環境狀況和垂釣需求而定。: w, s1 [, ?8 _0 m; `" C  R  [  i
  接下來我們就盡量依魚種、釣場特徵、環境變化等狀況來將垂釣需求條例化,以便說明各種不同的咬鉛搭配方式。1 J! \( b0 X4 s$ M8 S
  但是——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些都是「原則性」用法。既然是「原則性」就表示必定有例外,所以釣友切勿以公式視之!
9 Z2 f% }% k: o4 m  一、 應付持續游動不休息的魚——所謂持續游動不休息的魚是指「青物」類而言,& m/ `& i5 c0 p  W4 j. v
  這類魚多在海水上層活動,身軀呈流線型,泳速快,以掠食性為主,代表魚種如拉侖、青魽、紅魽、煙仔虎、花飛等等。因為這類魚會在上層持續游動,因此釣組漂一點、能夠打斜最好,也就是說咬鉛以平均、分散、少掛為佳。
8 O$ |, p$ {: o7 y  二、應付游泳時「勝似閒庭信步」的魚——有幾種常被認為特別刁鑽的,如臭肚、白達仔、雀鯛、刺規等都是了。這類魚之所以難搞,其實是因為它們吃餌時都採取隨波逐流的態度,懶得跟水流抗衡,以致釣組越善於跟著水漂,浮標就越難以傳達咬訊。
4 R+ ?: B# E- R* s- K! j  對付這類魚,一般人習慣用大浮標、配重集中、短子線的釣組,使餌的動態跟水的動態不一致,如此魚一咬餌,就會牽動釣組使浮標下沉。但若你堅持以輕浮標、長子線、分段配鉛來施釣,那麼牽線工作就會變得十分重要,否則很難抓到釣組末端發生的變化。下竿標點也必須選擇一下,不要像前述集中配重、短子線釣組那樣在平緩水域下竿,而應找白沫帶、反撥潮區垂釣。
' d2 Y4 t# c6 S5 V$ M: F/ J  三、應付暴沖式吃餌的魚——豬哥、吊仔之類的傢伙往往不咬則已,一咬就會給你來個超大魚訊(有時黑毛、白毛也會如此表現),浮標瞬間栽進水裡幾米深,讓缺乏經驗的人手忙腳亂。' n/ E# l! m) [8 n5 Q
  碰到這種狀況,釣者所需花在咬鉛配置方面的心思就可省掉不少了,因為只要大概依流水速度分段配一下鉛位,線系狀態不要太離譜,基本上魚兒就會來咬。問題是你拉不拉得起它。
9 j# B; N. M& ?- N3 _# u: q  但萬一這些魚警惕起來(通常為天氣太好、陽光明亮、風平浪靜、流水平緩或水溫太低時),那可就比較棘手了。此時必須盡量減少咬鉛的數量,夾附位置也應越*近浮標越好,讓子線盡量漂得自然些,這樣才能降低它們的戒心、提高上鉤率。! W9 k4 F/ F+ G) H$ b9 _
  四、應付在原地細嚼慢咽的魚——此類魚以黑鯛為代表;它們不是不吃餌,只是似乎更喜歡「玩」餌,常常叼著美食半天都不吞下去,既不遊走也不吐出來,讓釣者明明看出浮標已下沉了一點點,但卻就是沒有進一步動態,揚竿後也不會有什麼收穫,只不過在釣餌上發現一點點被咬過的痕跡而已。
0 D6 f! K7 u& @3 j( x  v  一個可以嘗試的解決辦法是:用輕巧浮標、少量配鉛,並盡量減少殘存浮力與釣組的阻力,然後在接近釣鉤的地方加一顆很小的咬鉛(例如 G2),如此就可將細微的魚訊加以放大。
: f: B' [3 U  [( o( l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7-2-13 20:53:30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推上ㄑ8 n; ?' l7 T* B7 [2 s$ o/ \1 m, W
0 g; M4 e6 ~" U* Q( q; r
穫益良多/ d' n9 a( v! i8 G5 n
& l; V4 W; ^  @) w
對喜歡磯釣又長槓ㄉ我又學到粉多ㄉ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11-1-25 01:42:35 | 只看該作者
大大解釋相當清楚,應該一看就懂,待我慢慢融會貫通,  謝謝分享!(內文我已加入個人收藏)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11-5-10 01:06:5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真是受益良多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11-5-18 23:49:09 | 只看該作者


真棒的解說!又多多了解到一些磯釣的原理了!!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12-1-4 14:41:36 | 只看該作者
真是棒棒....收藏起來囉!!!!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12-4-1 21:23:00 | 只看該作者
以前都沒注意這些 ?原來這ㄝ很重要. 又學到一些  .感謝大大的說明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12-6-10 12:20:06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的分享:D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12-7-11 20:14:5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獲益良多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12-11-30 17:03:26 | 只看該作者


很有深度的學問
3 }  W, l, [. O3 M# C0 E重複練習中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12-11-30 23:29:5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真是棒棒....收藏起來囉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12-12-2 09:57:27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值得收藏!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12-12-23 16:48:31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於 2013-1-1 22:08:07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的解說  受益良多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於 2013-1-9 20:01:47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熱心分享~~祝釣運~~~爆桶!爆桶!再爆桶啦!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於 2013-1-11 22:35:20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熱心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13-1-28 15:15:37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的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13-3-4 00:12:18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ㄉ分享!!+ s! E0 Y4 p& {' X0 h0 f9 J

% y0 W# E( x% e" N) T! V3 ~9 w/ G! N0 p5 I6 O( c: e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於 2013-3-30 23:02:01 | 只看該作者
小弟受益良多8 G+ v  X' k7 n& n
感謝大大ㄉ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13-3-31 20:16:58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6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