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21日 上午8:40
相關內容
〔自由時報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南迴沿線溪流預計四月起封溪兩個月,禁止採捕日本禿頭鯊和毛蟹;由於梅雨季節過後是禿頭鯊主要的繁殖季節,加上捕撈魚苗已成在地另類經濟活動,多人得知跳腳,唯恐錯失日本禿頭鯊苗「大發生」良機,少了貼補家計的生財管道,生活變得更清苦。 禁漁2個月 違規將開罰
日本禿頭鯊俗名和尚魚、石貼仔,喜歡群居在清澈未受污染的溪流中,屬於洄游型淡水魚,溯溪能力強,喜攀附在急流區中或瀑布下,專門啃食附著性藻類;成魚在溪流底部乾淨石頭下挖洞產卵,卵會隨暴漲溪水流到海底孵化,魚苗再趁潮水高漲回游,即原住民語喚稱的「司曼寧」,此時民眾就會聚集在出海口持三角網捕撈,倘若遇逢大發生,一天可賺取數千元,不論是「職業」或「業餘」捕手都趨之若鶩。
近幾年時有學術單位和民代向縣府反映,禿頭鯊數量日漸減少,望能適時管制捕撈,經研議決定今年開始禁捕。縣農業處表示從今年到一○五年、每年四月一日到五月卅一日為禁漁期,南迴沿線包括太麻里溪、金崙溪、大竹溪、大武溪和安朔溪都限制採捕日本禿頭鯊及毛蟹;禁漁期間經查獲違規採捕者,依漁業法依漁業法第六十五條第六款裁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
禁漁期南迴溪流全面管制,職業高手「依奇鹿」無奈的說,限制採捕恐讓他們這群專以捕撈司曼寧貼補家計的人,生活更清苦。另一高手「良哥」則說,適度封溪復育確有必要,但也不能全面禁捕,禁漁期間可區分上中下游段,開放中上游捕撈成魚和成蟹,避免一網打盡破壞日本禿頭鯊苗自出海口溯溪洄游生態和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