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的比例
相信大家會很有興趣,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到職業池作釣時,子線長短腳的比例一直是新手所常討論的且迷惑的,一般以3-6尺 3-6.5 3.5-7 3.5-7.5
4-8 4-8.5 5-9 5-10 ............等進行微調,
個人覺得,影響長短腳調整有些因素,
1.池子的深度(5.5-8.5):通常池子越深,短腳越長,理由是決定三角形的大小,如果於池中,釣一個過"拜"長短腳比例過大,
則長腳訊號,無法出來,除非烏溜吃"拖走",否則整節就等於以一門勾子在釣,
深淺池中,通常池深短腳就長,池淺短腳就短,至於比例則取決於釣的"拖或度"(浮標之高度),理論上釣的"度",
長腳可稍長一點,釣的拖,長腳可稍短一點.
2.釣況:以當天的釣況判斷,長腳吞勾,則小修短,長腳無中魚,則小修短,或調浮標.容易脫勾,加長浮標深度,
提高滯線.
這邊還包括魚的高度,老一輩的常說,揚竿打不到於就將浮標調拖一點,試想魚離池底1尺吸你的螺子,
或貼底吸你的螺子,浮標一樣有動作,揚竿的結果就會有差.
如果魚比較高,只會撞線,你要如何調整,才能魚訊號出來時增加打重頭部的豁然率.
3.季節:很多高手都說明過了,冬夏會有些微的差異.
當然還有很多因素,但是只要以一個"三角形的大小"的出發點去思考,長腳的滯線程度,鉛的位置,就會慢慢清楚.
個有個的一套,歡迎大家提供自己的經驗,以供參考.
Et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