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卡瓦那 於 2012-1-7 23:37 編輯
轉文: (作者:綜合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
英國權威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28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說,日本科學家去年首次拍攝到了最神秘的深海動物之一巨型烏賊的活體照片。“我們拍攝到了自然生存狀態中的野生活體巨型烏賊,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長期以來,“巨型烏賊”之謎一直吸引著人類。古希臘神話和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海底二萬里》中都提到過這種神秘的深海動物。但在此次拍攝之前,科學家見到過的巨型烏賊都已死亡或瀕於死亡,因此研究這種深海動物很困難,人類對它的了解很少。
誘捕
“斷臂”逃生
據英國《泰晤士報》9月28日報道,“烏賊王”雖然體型龐大,但並非所向無敵,抹香鯨就是它命中的克星。日本“國家科學博物館”的洼寺恒和“小笠原島鯨魚觀察協會”的森恭一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抹香鯨經常在距離東京1000公里處的北太平洋小笠原島附近覓食,於是就在它們身上裝上了深度記錄器。追蹤結果顯示,它們經常深潛至海下1000米深處,而這正是科學界推測的巨型烏賊可能的棲息範圍。
於是,兩人準備了一套系統,其中包含水下攝影機、先進照明設備、計時器、深度感應儀、資料記錄器,並將連接著該系統的兩個餌鉤沉入海底,兩個鉤子分別吊著一袋醬狀的蝦餌。
攝影機每30秒自動開啟一次快門。2004年9月30日上午9時15分,在900米的幽暗海底,一隻大如巴士的龐然大物張牙舞爪地來了,它的觸須長短不一,包括其中兩根長觸須在內的身長加起來足有8米長。
蝦的香味讓它馬上對餌袋發起進攻,它的兩隻長觸須環纏餌袋,蜷縮成了一個不規則的球形,動作就像是巨蟒纏繞獵物,要把獵物活活勒死一樣。但是,它沒想到這是一個陷阱,一隻長觸須被袋鉤鉤住了。
這只巨無霸開始奮力掙扎,80分鐘之後,固定在海底的攝影機都被它拖得向上移動了,但它還是無法把觸須拔出來。4個多小時之後,這只大烏賊只好採取“壯士斷腕”的辦法,將一截6米長的觸須留在鉤上,然後逃之夭夭。
這次成功的“捉賊”行動讓活生生的巨型烏賊首次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日本兩名研究人員稱:“我們顯示了巨型烏賊在自然環境中的原始圖像。”
研究
習性兇猛
1873年,巨型烏賊在紐芬蘭附近的“葡萄牙”海灣首次被發現,當時一艘小船遭到了這個大傢夥的突然襲擊,幸虧船主用斧頭砍下了它的一根長5米、直徑約0.3米的觸須,才僥倖逃脫。自此後,人們就開始追蹤“烏賊王”的蹤跡,但令人煩惱的是,它很少在淺海露面,當它浮出水面的時候,不是已經死亡就是奄奄一息,在開展研究前就死去了。全世界至今只有250多個樣本可供研究,這些樣本不是殘缺不全就是嚴重損壞。它究竟住在何處,如何生活,如何覓食和繁殖,科學文獻上至今仍是空白。
科學家透過解剖巨型烏賊的屍體,也推測出了它長年潛伏海底的原因。巨型烏賊的一對直徑達25釐米的大眼睛已經適應深海的黑暗環境,因此,當它浮出海面時會因為強光而致盲,變得脆弱不堪。這就注定了它只能過“見不得光”的生活。
科學家們說:“巨型烏賊最大的特點是長著一對極長的觸須。這對觸須的長度能達到其身體總長度的三分之二。”科學家們說,以前他們曾猜測巨型烏賊是一種行動緩慢的動物。但親眼目睹後才發現,它遠比原先想像得要活躍得多,是一種積極、兇猛的捕食者。科學家說,失去一段觸須不會危及巨型烏賊的生命。 (作者:綜合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