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仔是馬←魚科魚類的俗稱,台灣出產的同科魚類共有五種,這種魚的胸鰭前方各有數條絲狀軟條,也以此為分類的依據。通常在岸邊垂釣釣獲的通常都是四絲或五絲馬←。
一般說來,四絲馬←身體較細長,體型較小,鱗片較細,一般俗稱「細鱗午仔」,以沙質比較細的海灘較多;五絲馬←體型較寬,鱗片較粗,一般俗稱「粗鱗午仔」,魚體大者常達十多台斤以上,一般在礫石地形的海灘灘釣、漁港防波堤和礁石區磯釣,以及西海岸近海漁礁舢舨釣,釣獲的多是五絲馬←。
可能由於適應水溫的不同,粗鱗午仔通常出現得比較早,一般秋天釣獲的多屬這種;而入冬後特別是接近年底天氣轉冷時,細鱗午仔出現得數量較多。但有時候細鱗午仔魚群也會秋天在連續壞天氣過後出現在河口附近海灘,但數量不及冬天多。
午仔的肉質十分細嫩鮮美,台灣傳統上對於魚類美味排名的口訣:「一午、二紅沙,三鮸、四嘉←」,將午仔排名第一,也可見這種魚的美味與名貴;其中細鱗午仔的肉質又比粗鱗午仔佳,身價也更高;近年市場上一年四季皆可買到午仔,但絕大多數都是魚塭中吃飼料長大的,滋味實在難與自然環境中野生的相比。對於嗜魚的老饕釣友們而言,午仔的出現,應該也是季節的恩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