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眼海鰱: 學名 Megalops cyprinoides (Broussonet, 1782) 異名 Clupea cyprinoides 俗名 (中) 海菴;(英) Indo-Pacific tarpon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從紅海到Society 島,北從韓國,南到N.S. Wales;本省各地均可發現,以南部地區較多。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腹部無稜鱗,上頜向後延長,接近眼後緣,被大圓鱗,側線直走,側線鱗數 36-40。背鰭在體被中央,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臀鰭前半部鰭條較後半部鰭條為長,具喉板。體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吻端青灰色,各鰭淡黃色。背鰭與尾鰭邊緣暗灰色。 棲息生態 生活於暖水域沿近海,以小型游泳動物為食,對環境適應力強,可利用泳鰾來當作輔助呼吸器官,並常可溯入淡水之中,各河川之下游及河口常可發現。 漁業 全年皆可發現,夏季較多,南部河口區及沙泥質海岸較盛產。圍網、近海拖網、流刺網均可捕獲,肉質不佳而多刺,多製成鹹魚。 體長 一般約50-70公分,最大可達1公尺。 資料來源:邵廣昭等,台灣常見魚介類圖說(上)--海藻與無脊椎動物,台灣省漁業局,1996年5月初版
2 E! h! w+ m& Q% C, B6 d$ j2 C8 T, z. f0 R& n
[ 本帖最後由 winmin88 於 2008-10-23 10:31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