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內容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縣政府配合漁業署政策,去年七月以後把鳳山溪從鳳山溪橋到出海口五公里長的水域,公告全年禁採八公分以上的鰻魚,藉以保護。 縣府農業處表示,事實上在這個區域內另外受保護的還有烏魚、以及其他特定水產動植物。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區域內的鰻魚生態,漁業署透過台大教授韓玉山,委託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調查在前述禁採流域內的鰻魚生長狀況。
協會總幹事劉創盛說,他們大約有七、八人,每個月至少有兩次,趁著大潮的夜晚,向警方報備後進入這個區域垂釣。
他們釣魚的目的,在觀察鰻魚群放流和野生的狀況、數量,進而探討鰻魚的生活史,以及當地其他魚種、相關食物鏈消長情形等。
配合這個調查,水試所在放流成鰻前會植入微電子晶片,並為鰻魚的耳石做螢光染色標識。
協會釣起的鰻魚,首先會掃描辨別有無晶片,以此了解放流後的魚群是否可以成功存活?存活多久?
如果釣起的鰻魚超過卅五公分長,他們會後送韓玉山,由他觀察腹腔內的食物,以及耳石成分。
劉創盛說,魚的耳石就像樹木的年輪,但是它的輪紋卻是每天產生。經由觀察耳石的成分,可以回推這條魚曾經待過的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