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9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竿難中魚的原因和策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6-10 21:3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筆者上次對窩中有魚而不食餌作了些分析,之後釣友陸續詢問,漂訊很多,可就是提竿難以中魚該怎麼辦。筆者今天就此談一些體會和看法,歡迎拍磚指教。
4 X( r+ V; b" F    有魚訊而不中魚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垂釣中,我們要善於觀察分析,要分清標上訊號是真是假,是物件魚的還是非物件魚的,透過漂訊正確判斷魚情,對症下藥。6 z: e1 ~) S, \4 j9 e2 H- A) V+ b
一、線組問題:
  k1 Y. {1 f- X7 P: ^$ q8 G' T  (一)主線不符合水情、魚情。一是主線比重過大。比重大的主線下沉到位壓水後,下垂的水線會把標向下拉一、二目。或多或少地破壞了魚標的準確性,也容易出現假訊號;二是主線過粗、過硬。隱蔽性差,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穩定性差,與子線的配合度也差,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標的準確性。在這樣情況下出的標訊,十有八九是不會中魚的。; L9 L/ y  F( }: R: z5 [, e9 F
  (二)子線選用不當。一是子線過粗,目標大,容易引起魚的警覺,魚不敢就餌,魚的竄線、魚鰭的扇動使標出現了假訊號;二是子線過硬或子線打結(特別是在短的那根子線的鉤柄處打結),魚吸餌難以真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魚訊也就難鉤到魚。1 \& c9 s, e. k7 X* e) ^7 v( v
  (三)鉤的運用不適當。一是鉤過大、過小的緣故。過大,餌吃不進嘴,魚難中鉤;過小,刺魚不深,或鉤被拉開(有的鉤彈性好,張開又迅速復位)跑魚。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後空鉤出水,就要考慮是不是這種情況;二是鉤條過粗、過細的緣故。過粗,鉤重餌較難入口;過細,鉤條怕張開。雖有標動,但一個進不了嘴,一個跑魚;三是鉤形的選擇不當。不同的魚,由於嘴形和吃口不一樣,所用的鉤形也應不一樣。如一般來說,掛商品餌釣鯽魚,可以用鉤門適中、鉤柄較短的袖型鉤;釣生口鯽魚、快魚,鉤門稍寬、鉤柄稍長些也無大礙,如歐那新黏系列;釣兇猛、拉力大、有牙齒的魚,則用鉤柄長等類型的鉤,等等。
% k: @, V5 n; v  F( |* r        鉤的選用還不能墨守成規,要根據魚情而變化。如:筆者一次出外比賽,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試竿,也不知魚情。第一場比賽根據現場釣上來的魚,按常規我一直都是用一號袖鉤。魚訊倒不少,但很難中鉤。在裁判點魚的時候,我請教了隔壁的一個師傅。原來這池魚連續幾個月來一直被釣了又放,放了又釣,90%的魚唇、魚嘴都被拉裂、拉缺、拉掉,大部分魚的上唇缺,往裡凹,吃餌有動作,但提竿難中魚。常規用鉤都偏小,鉤不住魚的凹型嘴。根據這魚情,我從第二場開始用了三號的袖鉤,而且釣鈍,不抓第一、二訊號,有時還有意識讓魚拖走釣組了才提竿,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上鉤率。最後,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 v$ o& _2 H3 x/ \2 X
  (四)標的運用不當:
9 \8 n* l# y; q* ~$ J      1.標的選擇不正確。選用不同質地、形狀的標,就有不同的標相(標的反應情況和特點)。標偏大,總體偏鈍,訊號偏弱,標太小,浮力不夠等。一般來說,吃口穩健,沒有小雜魚,可以選用硬尾標;釣不同泳層魚,抓介面,可以用穿程標;魚易上浮,主釣上層魚,可以用竹腳打浮標;小雜魚多,魚較刁猾,可以用軟尾標。& H; f! T( \! {8 Q. ~% @* j
      2.決好浮標靈、鈍的調釣和運用問題。筆者認為一要多看一些理論性文章,直接汲取別人經驗;二要多參加賽事,多釣,多問;三要多動腦筋,多思考,多總結。同時根據不同的標相,真中抓實,有意識地提前、推遲提竿,隨情應變。總而言之,要花時間熟悉自己每一隻標的性能和標相,這樣才能儘量做到提而有魚。
# h9 x3 F9 Z. }      3.用標還要考慮到影響標正常表現的其他因素。如:水面的漂浮物、油層、水溫、水流等。千萬不要把因此影響而造成的標不下沉等當著魚訊。) s$ }8 Y7 h$ n* t" {7 u
  (五)建議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標座、鉛皮座和8字環等。這些小配件要是五顏六色的,很容易引起魚的注意,使魚競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這樣的魚訊是提不到魚的。0 F0 S5 F& H# z) C9 d" I$ W
二、餌料狀態問題:; C7 u6 W9 b4 k3 t3 A
  (一)拉餌拉絲過長。拉餌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如蓬鬆、適口性好、水底澎化狀態誘魚等。即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上魚率。但如果拉絲粉放太多,拉絲過長就糟了。輕者餌團過大,魚鉤殘留物過多,影響刺魚;重者餌料不成圓團,兩鉤間藕斷絲連,子線、鉤柄上常附著小絲團,魚兒爭吃的是餌的絲和附著的小餌團,這樣的魚訊也是中不了魚的。
- g" H+ b! Z: R8 y  (二)餌料拌得過硬、過粘。野釣小雜魚多時餌料拌得粘硬些是一種措施,而一般情況下,魚餌過硬、過粘則害處大,直接影響上魚。設想一下,一個又粘又硬的餌團,魚吸入口腔後引起標動,魚人激動提竿,整個餌團又幾乎願樣地從魚嘴提出,而後在水阻的作用下餌團掉了,鉤刺不了魚,哪來中魚?!
4 [$ W- b" u$ b) g, J  (三)餌料過松過散。餌料做得鬆散有利於誘魚,也提高了上魚率,這是事實,但過於鬆散,鉤上無餌,即使魚引了一窩,也沒用。標的偶爾一二個訊號,多半是因為魚竄線,碰釣組造成的,自然也釣不上魚。
( f8 N% k- e( [7 t  (四)餌料過於霧化。有些釣友過多地使用白粉一類東西,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這樣也會影響魚就餌。魚聞得到吃不了,乾著急。於是竄來竄去,攪得浮標訊號頻頻。這樣提竿也上不了魚。+ ?" V& J$ o  w( S- x) |
  (五)餌不對口。有些精養池,魚吃慣了某種飼料,形成偏口;在自然水域,有時受環境、人為因素、氣候等影響,魚也會形成偏口。有偏口的情況下,餌料對口性尤其重要。餌不對口,魚就餌不積極,或只是戲餌,這種狀況出的魚訊也不易中魚。
: v; e- x! E( k  _6 i8 S  (六)活餌不宜掛太長。有些釣友喜歡用活餌釣魚,如果活餌掛得太長或掛得方法不對,魚咬餌、拖餌而咬不到鉤,有魚訊也中不了魚。
* s" R& B. z1 B8 Y三、用竿不當、操作及其他問題:
0 \, P' x$ y1 M7 x: Z9 h  (一)要根據水的深淺度、魚體的大小、慢魚快魚的不同,選擇粗細不同的竿和軟硬度不同的竿。過軟的竿影響起魚的速度,貽誤戰機,提不到魚;質地過硬的竿即使及時提竿中魚,但由於揮竿的力度和慣性,很容易拉豁魚唇、魚嘴,結果一樣是空竿而上。- I. S& l, f# g/ u& p2 V; f
  (二)要抓准提竿時機,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都要恰到好處。過猛、過早、過遲的提竿都是不中魚的關鍵。把握好提竿時機一定要通過多練、多實踐,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3 L& C/ C; j  b- k1 S1 I6 u
  (三)炮臺架竿高度要調得適宜,便於操作為准;竿稍入水不宜過長、過深;人的姿態要自然最好不要*背,身子略往前傾,手不離竿,注意力集中。只有這樣才不致於動作滯後,貽誤戰機,才會盡可能把住魚訊,提竿中魚。
9 @2 N) x8 s6 p" K- Q+ o0 `, ]6 `( q9 @    除此之外,掌握鯽鯉、草、鯿、鰱等各種魚的吃口以及在標訊上的反應的特點,抓住有效的魚訊提竿,是提高中魚率的方法。" C. v, a8 v/ ]# G) z/ g) c
本文由亞馬遜釣魚論壇轉載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5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