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303|回復: 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吸蟲病與河川施工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3-31 23:5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引用:
原帖由 cj211 於 2008-3-31 11:03 發表
看到這種情形...
可以寫信到台中縣政府相關單位請他們投藥治療喔...
想不到...黃吸蟲已經蔓延到中台灣了...
告知台中縣政府真會來投要治療嗎?幾乎霧峰所有溪流均已感染.加上馬口特喜歡小山溝只要有水就會力爭上游習性.
有辦法到達的點幾乎全感染了.我想有看過幾個點有作魚梯的是否該弄掉了.再溪流中繼點改成讓魚游不上去的攔砂壩會比較好.
不然魚會被大水沖到下游較差水質地點兒感染了吸蟲病或其他魚類疾病.而又力爭上游到適合自己生長的上游.而相互感染.
這樣說有道理ㄇ?希望個位大大給個意見.感恩.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8-4-1 09:51:1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黃吸蟲蔓延速度那麼快...
我想是因為冬季水量少...
流動情況較差...水質相對也較差...
故魚兒染病機會大增...
相信雨季來臨後,情況會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生態循環造成蔓延區域擴大也是一個問題...
感染的魚而被鳥吃掉...蟲不會因而死亡...
蟲的本體有囊包保護...
反而會跟著鳥類遷徙而到處傳染...
若只避免魚類上溯,效果有限...

很多人會質疑投藥的成效...
但有治療總會有一定的效果...
您說是嗎?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8-4-1 11:12:0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j211 於 2008-4-1 09:51 發表
其實...黃吸蟲蔓延速度那麼快...
我想是因為冬季水量少...
流動情況較差...水質相對也較差...
故魚兒染病機會大增...
相信雨季來臨後,情況會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生態循環造成蔓延區域擴大也是一個問題...
感染的 ...

黃吸蟲主要寄生在魚體肌肉中,形成黃白色囊胞,病魚體表可見黃白色泡狀凸起,而影響其外觀。將囊胞破壞時,可見蠕蟲狀蟲體行蠕蟲運動釋出。囊胞分佈廣泛,在魚體軀幹肌肉、鰭基及頭部為主要部位。嚴重感染時,會造成肌肉單純性萎縮,影響鰓誘峇W下頷運動,造成呼吸及攝食困難,使罹病魚生長遲緩或死亡。黃吸蟲的生活史中,螺螄與淡水魚分為其第一中間寄主,為第二中間寄主,而鷺鷥為其最終寄主。目前黃吸蟲症並無有效的化學療劑,只能利用阻斷蟲體生活史的方法來控制疫情。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8-4-1 11:41: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阿伸 於 2008-3-31 23:59 發表
引用:
原帖由 cj211 於 2008-3-31 11:03 發表
看到這種情形...
可以寫信到台中縣政府相關單位請他們投藥治療喔...
想不到...黃吸蟲已經蔓延到中台灣了...
告知台中縣政府真會來投要治療嗎?幾乎霧峰所有溪流均已感 ...

攔砂壩的興建,對水土保持工作固然有一定程度的效益,但設計上缺乏對水域生態系的整體考量,卻使得攔砂壩上、下游水域物理環境丕變,進而嚴重衝擊水生生物族群的生存,攔砂壩不僅改變溪流彎曲有續的原貌、與泥砂搬運、淤積的平衡;在壩頂泥砂堆積後,溪水變淺,水溫昇高;更將溪流中原本自由遷移的水生生物,封閉在有限的水域內,使得這些被切割成小族群的水生生物,無法再利用其它溪段適合的棲息地,彼此間也無法藉由生殖活動而交換遺傳物質。配合洪水期的沖刷,許多原生種淡水魚類,尤其是生活史中具溯、降河行為的種類,逐漸在其記錄中的分布區域內,攔砂壩興建後的上游溪段消失。
降低攔砂壩或設置魚道:為減輕攔砂壩阻隔魚群的效應,在考量水利與安全需求下,應儘可能減少攔砂壩的設置。即便非設攔砂壩不可,亦應考慮以較低的壩體,取代傳統動輒 5 公尺以上的高壩,或在壩體上,針對焦點物種設計魚道。目前,魚道興建儼然溪流魚類保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惟其並非解決攔砂壩問題的萬靈丹,尤其國內魚道設計仍處於嘗試錯誤的階段,主要原因即在於基本資料的不足,因此對原生種淡水魚類的分佈狀況、生態習性、乃至於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實有加強的必要,以就生物學的角度提供魚道設計者較完整的資訊。且魚道所形成的各環境因子,如水池深度與其間落差 水池內水文、頃注水體、持續水波、休息區、沖激潭內氣泡與水量變化之間,絕對是環環相扣的,設計上還有待經驗的累積。
目前在台灣對溪流環境與水生生物生態習性的調查,不僅有其必要性,更有一定的迫切行。必要性來自於許多生態上的訊息,是經營管理計畫中重要的依據。例如水生生物的成長速度、生殖季長短、或遷徙的習性,在在影響棲息地維護及復舊等工作的規劃。至於其迫切性,則來自溪流環境品質的快速惡化,伴隨水利工程的施作,使水生生物的保育工作,更存在時程上的壓力。然棲地維護或復舊工作的成敗,往往卻繫於生態學者、工程專家或經營管理者對焦點物種生態習性的瞭解程度。顯然,溪流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亟待跨領域的合作,同時有賴政府與在地居民力量的結合。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8-4-1 20:44: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平 於 2008-4-1 11:41 發表

攔砂壩的興建,對水土保持工作固然有一定程度的效益,但設計上缺乏對水域生態系的整體考量,卻使得攔砂壩上、下游水域物理環境丕變,進而嚴重衝擊水生生物族群的生存,攔砂壩不僅改變溪流彎曲有續的原貌、與泥砂搬運、淤積的 ...

補個照
很難看
很恐怖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8-4-1 21:08: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平 於 2008-4-1 20:44 發表

補個照
很難看
很恐怖

噁~他還是活的嗎?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8-4-1 22:31: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阿程○ 於 2008-4-1 21:08 發表

噁~他還是活的嗎?

是阿~
一條溪迫害到這種程度
監督者應該不是只有專業而已
應該多一點專心
才不枉費本身的專業素養,和納稅人的辛苦錢
分享到Facebook
8#
 樓主| 發表於 2008-4-2 01:02:04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各位大大提供寶貴意見讓小弟事也更寬廣.學習了很多~感恩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8-4-2 01:28:5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平 於 2008-4-1 11:41 發表

攔砂壩的興建,對水土保持工作固然有一定程度的效益,但設計上缺乏對水域生態系的整體考量,卻使得攔砂壩上、下游水域物理環境丕變,進而嚴重衝擊水生生物族群的生存,攔砂壩不僅改變溪流彎曲有續的原貌、與泥砂搬運、淤積的 ...


現在砂石ㄉ超挖已經是最嚴重ㄉ問題了以疏濬之名行道採之實導致河床嚴重下陷.就算攔砂壩與魚道設計ㄉ再怎麼完美
ㄝ敵不過大自然與人類ㄉ直接或間接破壞.算了不想說太多直接看圖說故事....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8-4-2 02:35: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平 於 2008-4-1 11:41 發表

攔砂壩的興建,對水土保持工作固然有一定程度的效益,但設計上缺乏對水域生態系的整體考量,卻使得攔砂壩上、下游水域物理環境丕變,進而嚴重衝擊水生生物族群的生存,攔砂壩不僅改變溪流彎曲有續的原貌、與泥砂搬運、淤積的 ...


現在砂石ㄉ超挖已經是最嚴重ㄉ問題了以疏濬之名行道採之實導致河床嚴重下陷.就算攔砂壩與魚道設計ㄉ再怎麼完美
ㄝ敵不過大自然與人類ㄉ直接或間接破壞.算了不囉唆直接看圖說故事....

圖一.當初這ㄍ攔砂壩建好時只高2-3公尺可是經過數年時間就變成這樣了.而且這是雙攔砂壩設計只是河床過低導致河水直接貫穿壩底而流失.導致欄沙壩失去其功能

圖二.這張與上一張照片是我站在同一ㄍ點上拍攝ㄉ魚道與河床落差太大一樣失去功效.就算有水流通ㄝ會因為魚道起點與河道落差太大而形成瀑布一樣失敗



PS:這2張照片是我在去年颱風過後2ㄍ禮拜.在苗栗某觀光釣點所拍攝ㄉ.水量還滿大ㄉ.可是到了枯水期情況會更慘

[ 本帖最後由 暗夜追魂曲 於 2008-4-2 02:45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1#
發表於 2008-4-2 02:48:47 | 只看該作者
麻煩板大幫我把上上篇刪掉.我不小心發錯了.謝謝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8-4-2 16:53:16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不小心吃到有黃溪蟲的魚.會造成人體傷害嗎????

[ 本帖最後由 豆腐阿弟仔 於 2008-4-2 16:57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8-4-2 19:36:06 | 只看該作者
好噁心的蟲...好可憐的魚....
看了就替魚感到心疼.....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8-4-3 00:26:09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分享

就恐怖的蟲耶......
分享到Facebook
15#
發表於 2008-4-3 14:16:36 | 只看該作者
那一種蟲看起來好像是魚卵喔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08-4-4 16:16:22 | 只看該作者
想不到黃吸蟲病害已況展到中部以北半個台灣之大.有關單位不只要護魚更要會"醫"魚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5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