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536|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3/3公視節目...造成石門水庫汙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3-4 07:4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杯清水.250億....
以下內容轉載公視網站...有興趣可去點選其他更豐富的內容...
天降豪雨,下游居民卻無清水可用。一連串的檢討聲浪指向石門水庫的設計,以及上游集水區的保育問題。民國九十五年一月,立法院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預計以250億的經費,進行緊急供水工程及水庫更新改善、供水設施改善、以及最重要的--集水區保育治理。於是,梳子壩、固床工、水泥邊坡,各式各樣的工程以保育為名進駐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納稅人花了250億,能不能換回一瓢清水?還是眼睜睜看著大筆經費隨著土石崩塌流進水庫?



 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它上游總共有64條支流,最上游的塔克金溪發源於品田山與大霸尖山,整個集水區面積廣達763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台北市的大小。



 九十三年的艾莉颱風與九十四年的馬莎颱風,超大集中的雨量加上破碎鬆軟的土石,形成了現在集水區處處崩塌的景象,也為石門水庫帶來將近四千萬立方米的土石。為了讓石門水庫起死回生,從民國九十五年起,政府計畫在六年內投入250億預算要”活化”石門水庫。上游的整治如火如荼展開,包括214處的野溪整治、67公頃的崩塌地處理。但是環保團體非常擔心,這些工程很可能又是另一場惡整山林的戲碼。他們組成了「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親自到整治現場調查。



 我們跟著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的梁蔭民老師深入集水區上游,第一個充滿疑問的工程是寶裡苦溪的整治。為了避免水流侵蝕道路的坡角,水保局打算在這裡建造五座固床工,但環保人士認為河床堅硬的岩石本身就是天然的坡崁,根本不需要大興土木,尤其是工程的興建本身已經造成傷害。經過環保團體的抗議,原本耗資四千多萬的固床工程減為三座。但不只是寶裡苦溪,沿著北橫往上游前行,包括匹亞溪、蘇樂野溪、泰平溪,原本自然的河床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防砂固床水泥設施。上游十幾公頃的崩塌,讓蘇樂野溪的梳子壩完工不到一年就已經淤滿,這些攔砂壩檔得了一時,檔得了永遠嗎?另外在泰平二溪,整條野溪更是被整成一條施工便道。這些動輒三四千萬的整治工程,因為缺乏保育的思考,成了野溪殺手。另外也有基於保育而興建的魚梯,因為設計不當選在崩塌地的下方,才剛完工就被土石淹沒,導致上千萬的經費就這樣付諸流水。



 我們沿著玉峰溪上溯,前往新竹尖石鄉的後山,這裡可以說是台灣最偏遠的山地部落,是泰雅族的原鄉,也是數百萬人飲水的源鄉。現在在山區道路來來往往的,八成以上都是砂石車與水泥預拌車,可以想見深山裡面的工程有多麼密集。在新光部落的左右兩邊各有兩處崩塌,居民說自從艾莉颱風之後,這裡就成了被土石流包圍的聚落。但是現在新的隱憂又開始了!水保局在部落下方進行排水工程,居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條小小的排水溝渠,沒想到一旁的山坡地卻被大肆開挖,被整成階梯狀,植被被砍伐殆盡,危及上方部落安全。新光居民曾為此開過部落大會,幾乎全部村民都反對工程繼續,卻無法阻擋工程進行。



 新光的案例是特例,還是普遍的現象呢?整治工程究竟在什麼環節出了問題?帶著疑惑,我們繼續向司馬庫斯前進!



 司馬庫斯被譽為上帝的部落,近十年來以部落集體的力量經營生態旅遊,想要打造一個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據說這裡也在進行野溪整治工程。我們到現場一看,只看到一條用人工硬是挖掘出來的水泥溝渠,進水口沒有水,出水口是一片完好的竹林,也就是說,這裡根本沒有野溪,那為什麼要做整治呢?



 司馬庫斯的頭目告訴我們,當初施工單位來部落說明的時候說這只是一個二十幾萬,小小的排水工程,但上網一看工程經費要八百萬,而當初承諾的生態工法,最後是三面光的水溝。



 為了避免工程粗糙浮濫,水利署設計了「滾動式檢討」的評鑑機制,讓民間團體可以參與工程的施工評鑑,但監督督的腳步往往趕不上施工的速度,有些工程已經完工生米主成熟飯了,才發現問題嚴重,來不及挽救。最根本的辦法是在規劃階段就要讓民間團體一起參與,百歡溪的整治就是一個例子。水保局規劃在這條自然的野溪內做二十幾個水泥設施,等於是把小溪改造成一層一層的樓梯,有這個必要嗎?在民間團體的要求下,水保局召集了學者專家與當地居民一起到現場勘查,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溪流,而是上方排水不良的農路。



 百歡溪的整治宣告暫停,重新規劃,替納稅人節省了三千萬不必要的冤枉錢!仔細觀察,我們發現許多治水工程是治標不治本,比如說很多崩塌地的問題是出在山區道路排水不良,道路的排水溝不清,在崩塌地做工程又有什麼用呢?



 根據統計,石門水庫集水區內崩塌地的造成有22%都是起因於道路,佔總崩塌面積的48%。以桃園復興鄉通往新竹尖石的道路桃113為例,這條路位於石門水庫的順向坡上,地質條件不良加上選線錯誤卻又不斷拓寬,導致道路沿線處處坍方。



 集水區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靠工程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對於真正住在危險區的居民來說,什麼才是符合他們最大利益的方案呢?



 我們進入桃園與新竹交界的下馬美部落,現在這裡只剩下不到五戶人家。在聚落的旁邊有一條小小的溪溝,居民懷疑這條溪溝可能跟下方的崩塌有關。為了保全下馬美居民的生命財產,政府很快設計了一個2150萬的野溪整治工程,避免野溪向下刷深。實地勘查之後,學者認為工程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遷移到適當的地方或許更能保障居民的安全。



 當我們看了形形色色的工程之後,一項事實也就更清楚的呈現在眼前,那就是要真正解決集水區的問題,不在於工程,而是最源頭的土地使用管理。



 面對這片廣大的源鄉,我們的態度是什麼?



 目前與石門水庫集水區有關的權責單位包括水利署、農委會、原民會、交通部以及地方政府,每個部會有自己的本位思考,但是最上位的集水區治理,卻沒有人統籌負責。



 一杯清水,兩百五十億,很貴嗎?



 或許,該整治的不是我們的源鄉,而是工程至上的思維,以及事權分散的管理機制!





  
如po錯區,請見諒....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樓主| 發表於 2008-3-4 08:16:36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9月18日,韋帕颱風摧毀了石門水庫上游的巴陵壩,這是國內首座崩壞的大型攔砂壩。地震、洪水衝擊、水泥老化,多重因素導致潰壩。損毀的巴陵壩暫不復建,但這一垮,卻拖出不少問題。



 石門水庫集水區共有122個攔砂壩,總蓄沙量3444萬立方公尺,主流河道上的三個大型攔砂壩,約攔下95%的砂石量。水利署表示,巴陵壩攔下的砂石,潰壩後隨著溪水往下推移了5公里,巴陵壩下游十二公里的榮華壩首當其衝,正嚴加監測。砂石下移,勢必沖蝕邊坡,水利署希望在汛期前能完成榮華壩與義興壩的結構加強。



 30年前,巴陵壩的興建改變了大漢溪河床,因為壩體攔蓄土石而升高,潰壩之後,原本被攔阻的砂石開始往下移動,堆積到下游的河床,而上游的河床則遭到侵蝕,在河道的新平衡形成之前,恐怕得先面對災難。環保人士林長茂表示,穩坡消失以後,原有的砂石被帶走,兩邊的山會跟著崩。



 來到巴陵壩上游不遠的巴陵大橋,橋基已經裸露,流水不停沖刷基腳,讓人不禁捏把冷汗。



 壩體沖毀,引發新的掏刷,然而當年建壩,衝擊更大。高達三十八公尺的巴陵壩,拉大河床落差,魚類無法回溯,生命的血脈被硬生生阻斷。



 壩體改變了水文,流水衝擊原本不會被侵蝕的地方,日夜掏刷河岸,導致多處路基不穩,時常坍方。



 附近的原住民聚落,在巴陵建壩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是基腳掏空,整個山坡向下滑動,淳樸的房屋成了危樓,居民不得不遷村,聚落如今已成廢墟。



 不管建壩或潰壩,對當地都是災難,然而,建壩究竟值不值得呢?淤滿的攔砂壩,攔砂功能隨之停止,必須仰賴清淤,才能延長使用壽命。



 榮華壩與義興壩都已經淤滿,榮華壩由於地形因素難以清淤,採用水利排砂,而義興壩則是每年清淤二十五萬立方公尺,一方面延續蓄砂功能,一方面將清淤的砂石透過公開招標,供應北臺灣營建材料的需求,所得中,百分之三十左右回饋到復興鄉,其餘的扣除成本後,用作維護水利建設的基金。清淤必須評估經濟效益,其實,集水區中的攔砂壩,大部分都無法清淤。



 從水利的觀點,攔砂壩對水庫的蓄水量有重要貢獻。以大漢溪三座大型壩,攔蓄約3100萬立方公尺的砂石為例,如果沒有攔截在上游,有效容量就相對減少,石門水庫每年要蓄水5次,也就替石門水庫每年增加一億五千萬立方公尺,對整個桃園地區和板新地區的用水,影響相當大。



 但是環保團體卻認為攔砂壩的存在,對石門水庫的濁度不一定有幫助。治水監督聯盟研究員黃修文表示,攔砂壩攔到的是推移質,影響水庫濁度的是懸浮質,而懸浮質是攔不到的。



 由於爭議不斷,目前水利署不在主流河道興建大型攔砂壩,而是朝向低矮的防沙壩,從支流就開始防沙。



 潰壩後,河道將慢慢回歸自然,只是大漢溪仍舊無法再現當年風華。攔砂壩有其水利功能,但是消耗的生態價值卻難以估算。



 砂石來自集水區中的崩塌,除了自然崩塌,還有不當開發而引起的人為崩塌。然而再多的壩也攔不住集水區中的所有砂石。當砂石被攔著無法出海,還會引發海岸內蝕的另一個問題。唯有下游水利排沙,上游加強水土保持,才是水庫永續的基石。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8-3-8 19:59:35 | 只看該作者
大大釣聯有您真好,我們不光會釣魚,透過釣遊活動更進一步認識台灣,關心我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雖然人微言輕我們的看法及想法永遠趕不上既得利益者的腳步,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人願意發現及提出解決之道,就像您有注意到這些問題一樣,感謝您的提出並祝您心想事成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8-3-11 14:38:56 | 只看該作者
上周六去石門上游夜釣, 驚見岸邊淤泥嚴重ㄝ水色渾濁, 果然一夜除海連外... 打個大龜回府, 看來目前上游挖泥施工,近期 將無魚可釣.
半夜有看到ㄚ母坪10餘支大頭竿外, 其餘釣點皆無人煙. 慘慘慘.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8-3-13 15:00:13 | 只看該作者


為何我們國家的政府機關都不相信專業呢?????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8-3-14 22:43:18 | 只看該作者
唉,不能說的議題,檢討到最後難免變調,又成為爭吵帖了。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6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