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弟貼一篇對岸的論文(已譯成繁體)說明一下硫酸銅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未免一知半解,或想了解卻找不到管道的"認真"釣魚人.
題目:硫酸銅在水產養殖的應用
硫酸銅(CuSO4×5H2O)是水產養殖中常用的藥物之一。但該藥的安全濃度範圍小,藥效受環境因數的影響大。因而使用過程中產生藥害或用藥後效果不明顯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普及魚病防治技術,本文主要介紹硫酸銅的藥性、藥理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以及正確使用硫酸銅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並以此供在生產中使用該藥時參考。
一.硫酸銅的特性及影響其作用的因素
硫酸銅為藍色透明的結晶塊或結晶性顆粒或粉末,有金屬味,露置於乾燥空氣中會緩緩風化,本品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弱酸性。硫酸銅屬重金屬鹽類,其水解的銅離子(Cu2+)能與蛋白質結合成蛋白鹽,對原生動物和有膠質的低等藻類有較強的毒殺作用。
影響硫酸銅毒性和安全濃度的主要因素有池水溫度、硬度、pH值、有機物含量等。一般情況下,水溫越高硫酸銅的毒性越大,安全濃度越小,夏天殺死口絲蟲用0.5ppm即可,而冬季需1.4ppm才有效;水的硬度越大硫酸銅的毒性越小,因碳酸鹽能與硫酸銅生成藍綠色的鹼性碳酸鹽沉澱。從而降低了藥效;pH值與碳酸鹽的含量有關,碳酸鹽越多,pH值越高故毒性越小。水中的溶解的有機物尤其是蛋白質和多羥基化合物能與硫酸銅形成有機複合物,因而降低了毒性;其次是水中的金屬化合物能與硫酸銅發生化學反應使毒性降低,如水中含有食鹽或氯化鈣時硫酸銅的毒性減小。
另外,不同的魚類品種對硫酸銅的的忍耐程度不同。據報導魚類對硫酸銅的敏感性依次為:鮭魚類、其次是草魚、鰱魚再其次是鯉、鯽、羅非魚。據測定水中銅離子(Cu2+)含量為0.012mg/L時,鮭魚苗攝食量明顯減少,超過0.017mg/L時停食,水中銅離子每升達5~10微克時,藍藻等的固氮作用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白鰱對硫酸銅的50%的回避濃度是0.3ppm,當硫酸銅濃度低於0.5ppm時對魚的寄生蟲沒有殺滅作用,超過0.8ppm時又易引起魚的中毒死亡,使安全濃度降低。危險性增大。
硫酸銅使用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銅離子易在生物體內蓄積,引起魚的腎壞死、造血功能下降、降低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引起消化系統紊亂。
二.硫酸銅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1.防治魚病
硫酸銅可用於防治原生動物引起的魚病(如:卵鞭蟲病、隱鞭蟲病、魚波豆蟲病、毛管蟲病、斜管蟲病、車輪蟲病等)以及甲殼動物引起的魚病(如中華魚蚤病等)。全池潑灑的用藥濃度一般春、秋季為0.7ppm(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夏季應降到0.5~0.6ppm。用藥時間儘量選擇晴天中午進行,全池均勻潑灑,用藥後要做好解救魚類浮頭的準備工作。
2.魚種藥浴
常用藥浴濃度為8ppm(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合劑水溶液或硫酸銅8 ppm加漂白粉10 ppm合劑水溶液藥浴10~30分鐘。這兩種配方均可以殺滅體表和鰓上細菌、原蟲;對未形成胞囊的粘胞子蟲也有效。
3.工具、食場消毒
魚具用20ppm,硫酸銅水溶液浸泡半小時,可殺滅原蟲。食場消毒可在魚病流行季節定期進行。每次用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溶於水後潑灑在養殖場周圍,面積控制在80~100平方米,先潑藥後餵魚,每天一次,連用2~3天。用以防治原生動物性疾病。
4.控制有害藻生長
硫酸銅還常用於防治微囊藻、卵甲藻引起的魚類中毒。全池潑灑的用藥濃度為0.7ppm(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用藥後要及時開動增氧機,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防止藻類死亡後,產生的有毒物質引起魚類中毒。
硫酸銅可用於清除青泥苔、螺蚌等和防治絲狀藻類附著引起的魚蝦蟹病。全池潑灑與藥浴濃度與上文相同。
三.使用硫酸銅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有協同作用,硫酸亞鐵本身無殺蟲作用,但它可促進主藥滲入機體,增加通透性,提高主藥的藥效。所以應用硫酸銅時,應與硫酸亞鐵合用。
2.硫酸銅的安全濃度範圍小,池水體積及給藥量務必計算準確。並做好萬一產生藥害時,加水和增氧等項搶救的準備工作。
3.一般水質較肥時,應提高硫酸銅的用量,但生長季節以不超過1ppm為限。
4.有些寄生蟲病不能用硫酸銅治療,如小瓜蟲病。用硫酸銅治療不但無效,反而會使小瓜蟲形成胞囊,大量繁殖。
5.因銅離子易在生物體內蓄積,產生許多副作用故應慎用,且不可連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