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縣新豐紅毛港放流20萬尾午仔魚苗 復育海洋生態
from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 ... _breaknews-1-0-news
2020-11-04 14:44 聯合報 / 記者陳斯穎/新竹即時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年縣府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今天下午在新豐鄉紅毛港進行魚苗放流。記者陳斯穎/攝影
新竹縣政府每年辦理魚苗放流活動,除復育海洋環境資源,也藉此增進漁民收入,縣府農業處表示,今年縣府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今天下午在新豐鄉紅毛港進行魚苗放流,共放流20萬尾長度逾5公分的四絲馬鮁,預計可讓50名漁民每人平均收入增加40萬元。
縣長楊文科表示,希望藉由放流活動提升新竹縣沿近海域漁業的資源量,健全海洋生態系的生物結構,也藉此提升社會大眾重視海洋環境的保育,達到知海、惜海的目的。
農業處表示,每年年初縣府都會與漁業署討論放流魚種,而四絲馬鮁是漁民反饋中成效最佳的,四絲馬鮁俗稱午仔魚,為中低生態位階的魚種,主要棲息於砂泥質海床,包括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是常見食用魚類,具高經濟價值,且有生態修復功能,因此每年放流幾乎都以四絲馬鮁為主。
農業處說,海洋委員會這次補助縣府37萬元,辦理新竹縣海域生態復育「109年增進漁業資源魚苗放流活動」,此次為竹縣今年第2次放流活動,今年第1次放流在7月進行,共流放104萬尾四絲馬鮁。
而放流地點大多選擇在新豐鄉紅毛港,因此處地形及海況較適合,在運輸魚苗時,運輸車皆配備供氧設備,並依氣溫調節水溫,使魚苗從養殖場所放流到海洋的損耗降至最低,並經專業評估後採取人力傳遞水桶放流方式,以提升放流後存活率,而四絲馬鮁存活率可達7至8成。
農業處指出,新豐坡頭漁港停放的捕魚船約有70艘,但實際有出海捕魚的約50人,此次放流魚苗預估為漁民帶來經濟效益,以50名漁民各捕獲2000尾,每尾以200元計算,總計收入2000萬,漁民平均增加40萬元以上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