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與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馬加剪魚的相關知識,
5 M" k& f* Q, U. c( v( N馬加剪魚又稱土魠、馬加、馬鮫、梭齒、頭魠、鰆、土托、康氏馬發、塗魠(澎湖),
+ @2 E7 q9 W& X" T7 k; R2 P7 i4 K台灣分布,東部、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東沙等,文章從馬加剪魚的釣點分佈與適合施釣月份開始介紹,
5 j0 h0 a0 `. D2 q- j+ ^9 I1 G對馬加剪魚的習性與形態做了講解,同時也整理了部分關於馬加剪魚的釣法資料供大家參考
) a$ D, x. n+ N! }5 S1 u/ m* B3 S: `0 K& z$ c/ p0 V" }
馬加剪魚的台灣釣點分佈與相關施釣的月份季節:
. B) \# I. M. l1 d) n; W8 Z, G8 J4 ~6 T9 D5 w5 ]/ ]+ h3 f
馬加剪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w. }6 S! e6 I& |3 j2 Y
; h$ h8 n z, v. C3 r6 w1 Q8 O k
台北港新南堤, 野柳漁港, 野柳風景區 , 龜吼漁港 , 萬里漁港, 外木山漁港, 正濱漁港 , 和平島 白燈, 和平橋 下, 碧砂漁港 , 八斗子 綠燈, 深澳漁港 , 蝙蝠洞 前紫菜坪, 大溪漁港 , 烏石港 , 烏石港 一字堤, 蘇澳南北堤 蘇澳堤.9 F" D3 ^5 H0 h; C, u! s4 g
+ ~0 T9 |/ b0 ?1 ^
馬加剪魚的習性介紹:( `! {4 O$ Q+ A! ~+ O
4 i' J. H; a) e+ D其他中文名,土魠、馬加、馬鮫、梭齒、頭魠、鰆、土托、康氏馬發、塗魠(澎湖),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東沙 體延長,側扁;尾柄細,兩側在尾鰭基處各具3條隆起脊,中央脊長而高,其餘二脊短而低。頭中大,稍側扁。吻尖突,大於眼徑。眼較小,位近頭的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各具齒一列,齒強大,側扁,三角形,12-16枚,排列稀疏;腭骨及鋤骨亦具齒,舌上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0-2+1-8。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鱗較大,腹部大部分裸露無鱗;側線完全,無分枝,沿背側延伸至第二背鰭後方急降至腹側,再呈波浪狀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V-XVIII,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近,其後具8-11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新月形。體側灰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體側有50-60條波形黑色橫帶,幼魚則呈點狀 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主要棲息於淺的大陸棚區,有時會出現於岩岸陡坡或潟湖區,甚至河口域。游泳敏捷,性凶猛,成小群游動。主要捕食小型群游魚類和甲殼類。6 d- i- R( i1 W4 G) d
6 g5 u7 z T. a/ l, @) R* K馬加剪在季節到時滿海都是魚花.攻擊性極強的魚種.所以算是相當好釣的魚.通常淡水漁民都是用整排的魚鉤用”彈”的.就跟基隆漁船在拖釣煙仔虎一樣.我們可以用水球散尾放流釣也可以用路亞作釣.通常馬加剪只要是葷餌都會吃!今年此時馬加剪大靠可是我這幾年來看最多的一次!; l1 H5 @1 p5 m7 B
8 z0 g# l; f% r" i7 I# {+ c8 |
馬加剪魚釣法體會分享:# Q: V3 w+ i; K6 @* Q+ q
' ]2 G. v G9 W3 n$ P5 YA:入秋以後,隨著東北季風吹起,海水溫度降低,鰆魚群又開始活躍在北部和東北部近海。這一陣子,在基隆近海船釣白帶魚的釣友經常可以發現成群鰆魚聚集在船底邊緣的水域嬉游,掠食被集魚燈吸引來的小魚。 不少有經驗的釣友見狀,紛紛改用小型路亞擬餌來釣牠;也有人將釣白帶魚的釣棚深度放淺,改釣這種成群在水面嬉戲的魚群;只要當天海面略有風浪,鰆魚經常會大咬,擅釣者一夜常有數十尾佳績。 而基隆八斗子防波堤附近水域也不時有鰆魚現蹤,不少釣友選擇夜間或晨、昏光線比較暗的時候以活的小虱目魚作餌來釣牠,每當潮水上漲的時候總有魚群出現,雖然釣況不及船釣那麼好,但擅釣者也常大有斬獲。
: g& x+ ?% X) P1 o' ?& ~# P4 e
+ U& B5 y V3 c& w) ~' c2 s一般說來,每年東北季風初起的時候,在台灣北部和東北部沿海出現的鰆魚以十多台兩到一台斤間的「馬加剪仔」居多;據許多資深釣友的經驗,等待再幾個冷鋒面過後水溫再低些,將會有肥碩的「土托魚」或「白腹仔」出現,釣況將會更好。# s# y& ?7 X3 Q- p8 w: V; y
s3 y9 @: a) t/ S'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