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 : Plecoglossus altivelis
俗 名 : 年 魚
英 名 : Sweet fish
香魚屬於鮭目的鰈魚科,俗稱鰈魚,一年成熟,產卵後即告死亡,又稱年魚,為高冷性魚類,最奇特是它在全世界只有一種,主要分佈於東亞各國,如中國南部、日本北部、北海道部、南至琉球、韓國各台灣中部、東北部。香魚可分為陸封型與降海型二種,陸封型香魚其一生完全與海隔絕,生活在內陸湖泊,體型較小台灣的原生香魚則屬降海型,春天時期溯河成長至秋季產卵春季再溯河成長,每年秋天的十一月份新店溪香魚開始由烏來流域降河居住,新店至秀朗河床,雄魚先成熟雌魚較晚,隨流產卵,二月至三月間魚身成黑色開始溯河,主要盛產於台北縣新店溪、淡水河、雙溪、宜蘭縣武荖坑
、花蓮木瓜溪、苗栗縣中港溪、後龍溪、桃園縣大嵙崁溪、新竹縣頭前等河川。
香魚體細長,頭小。吻尖,前端向下彎成鉤形突起。口大,下頜兩側前端各有一突起,突起之間呈凹形,口關閉時,吻鉤與此凹陷正相吻合。上下頜生有寬扁的細齒,前上頜骨、上頜骨和舌上均有齒,口底有囊形粘膜皺褶。除頭部外,全身密被極細小圓鱗。背鰭後方有一個小脂鰭,與臀鰭後端相對。身體背部青黑色,體側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漸帶黃色,腹部銀白,各鰭皆為淡黃色,脂鰭周圍微紅色,胸鰭上方有一群黃色的斑點。
香魚是一種溯河洄遊性魚類,每年秋季在江河中產卵,當年孵出的幼魚入海越冬。冬天在平靜的沿岸越冬。翌年春季,體長大約為46毫米左右的香魚自海裏上溯至河流餌料豐富地帶育肥,此時全體透明,日本人稱之為“肥鲇”。上溯時一天可達20公里以上的旅程,並能超越過相當大的障礙。上溯一般分3、4批,而第一批個體最大。如上游無冷水,香魚的上溯可接近發源地。香魚進入育肥並產卵的江河必須是地勢陡峻,水流湍急,深度不大,水流有聲,水溫在27℃以下,水質清亮透明度大,河床為石礫底質,附生藻類多,沒有泥沙附著的通海河流。而對於一些地處寬廣的沖積平原,水流平緩,沿岸土壤肥沃,底質為泥沙淤泥,或有較大的涌潮的河流,則不適於香魚的生長,因而此類河流未見香魚棲息。
香魚的產卵場多在江河的中、下游水流湍急有礫石的地方,卵粘性,附著於石礫上孵化。產卵季節於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產卵以夜間為盛,每逢陰雨,水溫下降,產卵魚就增多。香魚的懷卵量,一尾長17釐米、重74.6克的個體約懷卵46900粒,一尾長15.5釐米、重36.3克的個體約懷卵19500粒。
香魚的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可用毛鉤釣取。進入淡水後,以刮食岩石上的硅藻、籃藻等植物性為主,同時也攝食昆蟲類和浮游動物,故漁民常以擬餌鉤捕獲。
釣點:石門水庫(復興鄉的復興橋下也很多唷~體型比較大)
釣法:串勾(15門勾~底下一個餌料欄)
餌料:香魚餌(超越釣具行買的~)
P.s :沒帶像機~所以上網找圖片~
[ 本帖最後由 阿毛 於 2007-4-27 00:2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