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151|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硝化菌之補充說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4-17 17:2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狂熱 於 2018-8-22 21:44 編輯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參考參考囉~

硝化菌是處理分子結構的氨(NH3),並不會處理離子結構的銨(NH4+)。
酸鹼值高,氨的比例高,硝化菌才會有作用。
太酸的水反而會抑制硝化菌。
中性偏高的PH才有利於硝化菌的生長,因此在刻意降酸的缸中,不利於硝化菌的增長。
太低的KH也會造成硝化菌存活不易,也不能忽視。

菌種純度相當重要,市面上硝化菌品牌眾多,
但內容物及菌種純度消費者根本無從判斷,
劣質的產品不但無法培養益菌甚至可能嚴重污染水質,
還是建議選用真正原裝進口的硝化菌比較安全。

全套完整標準添加肥料的草缸也有利於硝化菌的增長,
硝化菌跟水草一樣需要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氨源、氧氣、碳源,
因此營養完整條件合宜的水草缸利於硝化菌的生長;
提醒,肥料過量或欠缺某一部分反而會適得其反。
優質水質穩定劑的添加也有利於硝化菌的存活。
培養硝化菌的場所要避免直接的紫外線殺菌燈照射。
濾材培菌孔隙的通透性是培菌的一大要點,呼吸玻璃就是極典型的代表,而且濾材本身不能有毒性。
此外,含銅極高的除藻劑、甲基藍或具毒性的培菌物質不利於菌相形成。

硝化菌所需的物質需要靠水源來運送,
底部過濾系統能提供底床的水流及溶氧可助於培菌,但沙層不可過厚。
很多消費者的水草缸直接鋪沙或是黑土,其實這是危險的,
沒底抽底床不容易有水循環,剛設缸可能還好、但是過了半載一年的,
要嘛就是翻缸,否則底床慢慢累積的有機廢棄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害物質,就會導致魚隻生病死亡!

水清澈不代表硝化菌健在。
真正要確認硝化菌是否生長良好,測水是最直接的方式,
藉由水質數據就可以知道硝化菌是否正常運作(硝化&脫硝)。

完整的氮轉化循環,分為硝化和脫硝作用(轉載工鹽怨大文章):
硝化作用就是所謂的氧化還原反應,此時是靠常講的硝化菌(自營菌屬)在好氧狀態將水中的有機氮和氨氮硝化成硝酸氮 ;脫硝作用就是所謂的還原氧化反應,此時是藉著脫硝菌也就是常講的厭氧菌(異營菌屬)在缺氧的條件下,利用硝酸鹽(NO3)或亞硝酸鹽當作電子接受者,有機碳微電子的供應者產生能量,提供脫硝菌增殖所需,同時將NO3還原成氮氣.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厭氧菌須要有碳源才能作用,RO水裡不可能有厭氧菌行脫硝作用.不會有完整的反應。要知道厭氧菌有沒有正常工作,直觀來講就是觀察NO3數值是否有在下降,理想上可以達到0,也就是硝化作用生成的NO3全部參與了脫硝作用的反應,轉換成氮(N2)。

[ 本帖最後由 狂熱 於 2009-6-3 18:50 編輯 ]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9-4-17 17:44:54 | 只看該作者
超級精品的文章
感謝阿武版大的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9-4-17 17:54:30 | 只看該作者
非常認同.好文喔!!推推推..
對硝化菌也更了解了.
光硝化菌就那麼多學問.
我還得努力學習!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9-4-17 20:48:29 | 只看該作者
阿武版大太狠了吧!潛了很久喔!一浮上來就來篇精品好文!感謝大大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9-4-17 23:05:58 | 只看該作者


該怎麼說呢?
手一定粉酸
好文是一定要推的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9-4-17 23:11:32 | 只看該作者
想起了前陣子狂熱突然的一種感想
魚缸的水質維持中庸不易
不及反而有時還可以安全些

魚缸內的各項元素有時也存在著彼此競爭的情況
有些物質多了反而容易出問題
也藉著阿武大的這篇分享
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間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7#
 樓主| 發表於 2009-4-18 00:34:30 | 只看該作者

賣ㄝㄋㄟ共,沒有潛啦,只是真的比較忙,
上班不方便上線,下班後家裡沒網路(偶爾用hinet,超慢)
又要顧魚魚,也要搞小朋友,所以比較少出聲啦!
不過我都會上來看看大家好不好滴~
分享到Facebook
8#
發表於 2009-4-18 11:47:21 | 只看該作者
有詳細到喔~~~~ (拍拍手)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9-4-19 03:26:18 | 只看該作者
很精采的理論性文章,有些內容如果沒有再仔細讀過,我都快忘光了
充電性的文章,雖然有時候很無聊,但是幫助真的很大

理論與操作的差別
在於操作時,可能不會用到理論的全部
經過深入理解的理論,才能充分表現在操作上
操作的深度取決於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就像使用硝化菌來說,由淺而深
養魚要加硝化菌-->換水後加硝化菌-->換水隔天加硝化菌-->低PH時要少量常加硝化菌(需搭配經常監控水質變化及補充礦物質,維他命,微量元素)

下藥不加硝化菌-->空缸養水不加硝化菌-->水質惡化(NO2,NO3,PO4,氨,NH4,Cu過高)不加硝化菌-->KH太低不加硝化菌

養魚過程,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試試回到原點,多多回顧一下這類文章
每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謝謝阿武大大的分享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9-4-19 06:33: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knyliu 於 2009-4-19 03:26 發表
很精采的理論性文章,有些內容如果沒有再仔細讀過,我都快忘光了
充電性的文章,雖然有時候很無聊,但是幫助真的很大

理論與操作的差別
在於操作時,可能不會用到理論的全部
經過深入理解的理論,才能充分表現在操作上
操作的深度取決於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就像使用硝化菌來說,由淺而深
養魚要加硝化菌-->換水後加硝化菌-->換水隔天加硝化菌-->低PH時要少量常加硝化菌(需搭配經常監控水質變化及補充礦物質,維他命,微量元素)

下藥不加硝化菌-->空缸養水不加硝化菌-->水質惡化(NO2,NO3,PO4,氨,NH4,Cu過高)不加硝化菌-->KH太低不加硝化菌...


DKNY大這部份的資訊也很值得參考
使用硝化菌的時機很重要
亂加一通有時候反而會造成魚缸水質不必要的負荷
甚至反而帶來反效果
可惜沒有另外PO一篇
要不然應該也能當作精華了
分享到Facebook
11#
發表於 2009-4-19 12:24:22 | 只看該作者
來個比較反相思考的建議
在有限的魚缸空間裡(2.5或3呎以下..純粹個人感覺..)..
整體過濾永遠不嫌多的前提下..生物過濾(陶瓷環.生化棉.球等等)適量就好
無上限加大有時後是反效果的..

硝化菌群是以菌落的方式是附著在濾材上的.培養了過多的硝化菌時.在正常工作情況下是很好.
可常保由氨氮廢物轉換的亞硝酸在0準位..但是只要遇到如氧氣不足或是
下藥過重.水體含過量銅等有害重金屬等等.. 大量硝化菌瞬間倒掉造成水質的惡化..個人經驗認為
是遠比掛幾支活體恐怖多的.. 一覺醒來就可以看到整缸白濁.水味變腥.全缸浮頭.缸底
掛掉幾支體質孱弱的魚 .其他都白癡白癡的樣子.  此時若不緊急換水大量打氣 倒缸只是早晚的問題

每一個水族缸都會有環境與活體.菌相取得平衡點的時候.當這三個因子任何一項
發生突來的巨變.那個平衡移動的過程都是很危險的.. 就像蹺蹺板一樣.支點是環境.
左右兩邊是菌相和活體.只要任何一方移動.那個落地絕對不會是輕輕的下去..
(我自己瞎掰的比喻..不好意思)...

但過濾永遠不嫌多的前提來說.機械過濾可收集並阻擋有機碎屑.吸附性濾材可以
降低累增的鹽類.充足強勁的還流避免魚缸死角..水穩的添加.利用活沙或底抽
甚至厭氧槽培養的還原氧化機制.這些都是除了硝化菌過濾之外的廣義過濾...


總說一句
死幾次了就怕了..不會在鐵齒..會注意這些細節@@

[ 本帖最後由 Dwarf_Cichlids 於 2009-4-19 12:27 編輯 ]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9-4-19 12:33:5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knyliu 於 2009-4-19 03:26 發表
很精采的理論性文章,有些內容如果沒有再仔細讀過,我都快忘光了
充電性的文章,雖然有時候很無聊,但是幫助真的很大

理論與操作的差別
在於操作時,可能不會用到理論的全部
經過深入理解的理論,才能充分表現在操作上
操 ...

硝化菌是好東西.
加入硝化菌的時機也不能馬忽.可少不能過多.適當就好
又學到了.

阿武大這2篇也加入收藏.
每過一段時間再總複習.對我幫助很大

[ 本帖最後由 t1798100 於 2009-4-19 12:39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9-4-20 23:31:31 | 只看該作者
對鴉,太過與不及.寧可不及...
每每有所偏頗.事情就悄悄發生了...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9-4-26 01:42:49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一篇 先加入收藏 羞~
以上各位大大所講的 很像都偏離不了 狂大之前所發的中庸篇~
分享到Facebook
15#
發表於 2009-4-27 18:07:3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errypai 於 2009-4-26 01:42 發表
好文章一篇 先加入收藏 羞~
以上各位大大所講的 很像都偏離不了 狂大之前所發的中庸篇~

不及優於中庸
中庸優於太過
中庸優於沒有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09-4-27 23:53:28 | 只看該作者
原來是這樣低~阿武大有空多上來發發文章
教導一下我們這些晚輩~
分享到Facebook
17#
發表於 2010-1-9 14:54:32 | 只看該作者
阿武大的精品文章值得一再推廣
如何維持水質絕對是很大的一門學問
分享到Facebook
18#
發表於 2011-4-20 20:59:31 | 只看該作者
正確的觀念 才能養出一缸健康的魚
板大這篇   讚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於 2011-10-22 22:43:17 | 只看該作者
很詳細~讚喔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12-4-13 00:55:20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分享文~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3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