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325|回復: 1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夏天到啦.準備開始繁殖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5-17 19:3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開始來去幫蓋斑配種.先配個4對

跟各位前輩分享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9-5-17 20:46:06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分享到Facebook
3#
 樓主| 發表於 2009-5-17 21:04:17 | 只看該作者



報告這位大大.互咬其實都會.但不至於會鬥死釣.(因為蓋斑是鬥魚嗎.生性就是會打)

這是小弟的淺見.請多多包涵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9-5-22 18:14:31 | 只看該作者
先祝山上的孩子大.
子孫滿堂.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9-5-22 22:23:04 | 只看該作者


是阿..大大的很多缸都養的不錯..
在此謝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6#
 樓主| 發表於 2009-5-23 15:18:3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1798100 於 2009/5/22 18:14 發表
先祝山上的孩子大.
子孫滿堂.

謝謝媽媽耶囝仔大 謝謝你的祝福  目前為止只生一桶


今年打算不餵豐年蝦看看他的成功率是多少 然後再跟前輩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7#
 樓主| 發表於 2009-5-23 15:22:5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l0711 於 2009/5/22 22:23 發表
是阿..大大的很多缸都養的不錯..
在此謝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謝謝這位大大指教 其實養魚 小弟認為是一種紓解來自各方面壓力的一種 (小弟愚知)

謝謝大大指教
分享到Facebook
8#
發表於 2009-5-24 23:58: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i_wei206 於 2009-5-23 15:18 發表

謝謝媽媽耶囝仔大 謝謝你的祝福  目前為止只生一桶


今年打算不餵豐年蝦看看他的成功率是多少 然後再跟前輩分享

孩子大謙虛了.
繁殖也是養魚的一大樂趣之一.
等你的照片喔.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9-7-3 01:48:50 | 只看該作者
蓋斑有分藍紅彩....若是同一批小魚裡有兩種顏色形式出現....一般會判定為雜交過或是基因弱化....但不管藍彩或紅彩確實都很漂亮....謝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9-7-3 02:46: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anway0103 於 2009-7-3 01:48 發表
蓋斑有分藍紅彩....若是同一批小魚裡有兩種顏色形式出現....一般會判定為雜交過或是基因弱化....但不管藍彩或紅彩確實都很漂亮....謝謝分享!


台灣原生蓋斑鬥魚為鬥魚科Anabantidae
學名為:Macropodus operculatus(Linnaeus)
分布於台灣西部中低海拔各地的水田及小溪流....是古時候啦

因為環境污染 導致剩下沒有多少區域有蓋斑的蹤跡
成魚腹鰭會延長為絲狀 身體呈灰綠色  體側有10條藍綠色的橫帶 中間隔著紅色的橫帶
尾鰭和腹鰭則是呈紅色

現在鬥魚因為種源過少 基因庫過小  導致基因弱化 該有的性徵都沒出來
一般來說 幼魚成長到成魚只需六個月 所以繁殖鬥魚的人 反覆繁殖 導致染色體配對組數過多
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無法明顯區分 才導致現在養殖的鬥魚 體型與色澤都遠不如野生種.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11#
 樓主| 發表於 2009-7-3 20:34: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江仔 於 2009/7/3 02:46 發表


台灣原生蓋斑鬥魚為鬥魚科Anabantidae
學名為:Macropodus operculatus(Linnaeus)
分布於台灣西部中低海拔各地的水田及小溪流....是古時候啦

因為環境污染 導致剩下沒有多少區域有蓋斑的蹤跡
成魚腹鰭會延長為絲狀 ...

哇  江大真的是 一出金口  就是不一樣
真的就像一本會活動的百科全書
阿江大就您所說的   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這個是...
簡單的說 是不是要去野外捉野生的 回來交配  


[ 本帖最後由 ki_wei206 於 2009-7-3 20:37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2#
 樓主| 發表於 2009-7-3 20:38: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anway0103 於 2009/7/3 01:48 發表
蓋斑有分藍紅彩....若是同一批小魚裡有兩種顏色形式出現....一般會判定為雜交過或是基因弱化....但不管藍彩或紅彩確實都很漂亮....謝謝分享!

這位大大  也是專業人士喲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9-7-4 01:07: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江仔 於 2009-7-3 02:46 發表


台灣原生蓋斑鬥魚為鬥魚科Anabantidae
學名為:Macropodus operculatus(Linnaeus)
分布於台灣西部中低海拔各地的水田及小溪流....是古時候啦

因為環境污染 導致剩下沒有多少區域有蓋斑的蹤跡
成魚腹鰭會延長為絲狀 ...

感謝版大專業的解說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9-7-4 01:10: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i_wei206 於 2009-7-3 20:34 發表

哇  江大真的是 一出金口  就是不一樣 真的就像一本會活動的百科全書 阿江大就您所說的   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這個是...簡單的說 是不是要去野外捉野生的 回來交配   ...

山上的孩子大  對原生魚類.還真是~~情有所鍾~~
分享到Facebook
15#
發表於 2009-7-4 01:12: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i_wei206 於 2009-7-3 20:34 發表

哇  江大真的是 一出金口  就是不一樣 真的就像一本會活動的百科全書 阿江大就您所說的   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這個是...簡單的說 是不是要去野外捉野生的 回來交配   ...

重點是現在根本抓不到野生的
分享到Facebook
16#
 樓主| 發表於 2009-7-4 15:53: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江仔 於 2009/7/4 01:12 發表

重點是現在根本抓不到野生的


c c   三義那邊  小弟的朋友的朋友  哇  牽好遠
他家有一些是從那邊捉回來的  改天再去給他抓一兩尾打種
分享到Facebook
17#
發表於 2009-7-4 16:24: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江仔 於 2009-7-3 02:46 發表


台灣原生蓋斑鬥魚為鬥魚科Anabantidae
學名為:Macropodus operculatus(Linnaeus)
分布於台灣西部中低海拔各地的水田及小溪流....是古時候啦

因為環境污染 導致剩下沒有多少區域有蓋斑的蹤跡
成魚腹鰭會延長為絲狀 ...

解說那麼詳細.小弟也學到了
分享到Facebook
18#
發表於 2009-7-4 16:29: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i_wei206 於 2009-7-4 15:53 發表


c c   三義那邊  小弟的朋友的朋友  哇  牽好遠他家有一些是從那邊捉回來的  改天再去給他抓一兩尾打種  

有野生的實在難得.用野生魚來打種是最好的.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7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