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84|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多鱗四指馬鮁 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3 10:2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鱗四指馬鮁
學名:Eleutheronema rhadinum
俗名:四絲馬鮁、四指馬鮁、竹午、大午、午仔、鬚午仔(澎湖)、發鬚午仔(澎湖)
棲息環境: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台灣分布: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頭中大,前端圓鈍。吻短而圓。眼較大,位於頭的前部;脂性眼瞼發達,呈長橢圓形。口大,下位,口裂近水平;下頜唇不發達,只有近口角部份保留唇之構造;上下頜兩側均有牙齒,其外側有小齒;鋤骨及腭骨亦具齒。體被櫛鱗,背、臀及胸鰭基部均具鱗鞘,而胸鰭及腹鰭基部腋鱗長尖形,兩腹鰭間另具一個三角形鱗瓣;側線直,且向後方緩慢傾斜,有孔的側線鱗數為82-95;側線上鱗列數11-14(通常為12);側線下鱗列數15-17(通常為16)。背鰭兩個;胸鰭中長,下側位,胸鰭條皆不分叉,下部具有4枚游離之絲狀軟條,為本種主要特徵之一。體背部呈灰色,體側銀白;胸鰭基部上緣有一黑色斑點。各鰭灰色,背、尾鰭具顯著的黑緣;胸鰭鰭膜為黑色;腹鰭白色。以前所記載之四絲馬鮁魚(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為本種之誤鑑,其鑑別特徵為有孔的側線鱗數為71-80;側線上鱗列數9-12(通常為10);側線下鱗列數13-15(通常為14);背、尾鰭的黑緣較不明顯;胸鰭鰭膜為鮮明的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地形環境,包括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皆可見其蹤跡。喜群棲性,常成群洄游,有季節洄游之習性,會隨著漁期到來而大量湧現。以蝦、蟹、魚類及蠕蟲等為食。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19-1-30 08:55:10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魚類圖片及知識!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7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