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79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牠們默默吃光候鳥食物 墾管處向外來掠食魚宣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8 09:4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9-05-07 17:49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內政部公告的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國內度冬雁鴨的重要棲地,生態資源豐富,近年監測卻驚見,入侵外來魚種的數量和種類都有上升趨勢,尤其是俗稱「魚虎」的掠食性魚種「線鱧」,造成原生魚種蛻減,候鳥食物變少,危及水生態系統;墾管處和嘉南藥理大學團隊合作前年展開「除害」大作戰,以放長沉籠和釣魚法移除,盼能回復生態系統。
嘉南藥理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副教授黃大駿說,團隊在龍鑾潭記錄到10科20種魚類,生態資源豐富,4年前調查卻發現,外來魚種和數量均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體長約30公分、肉食性的線鱧和俗稱筍殼魚的斑駁尖塘鱧影響最大,主要是龍鑾潭本就沒有大型魚種,外來入侵的大型魚種不僅擠壓原生魚種生存空間,甚至吃掉原生魚種,連帶影響候鳥的食物,危及生態環境。
龍鑾潭最主要的原生魚種是長條狀的小型魚䱗條,外來入侵包括筍殼魚、線鱧、吳郭魚、俗稱三星鬥魚的絲鰭毛足鬥魚、巴西龜等,其中線鱧已成為潭中霸主,因其平均可長30公分,攻擊力強,對原生魚種威脅大,加上有護幼行為,繁殖力強,數量增加很快;筍殼魚因具高經濟價值,附近居民早期將魚苗放進潭中,待長大後再去捕捉販售,因畫入國家公園後禁捕,數量穩定成長。
線鱧原產東南亞,被作為食用魚引進台灣,因外型與鯉魚相似,常被放生團體誤認野放,也有一些釣客因線鱧生性兇悍,釣來頗具快感,買來野放,但肉食的線鱧在龍鑾澤中卻吃食小蟲、小魚,尤其是原生種的䱗條族群減少,致到龍鑾潭度冬的候鳥無魚可吃。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說,4年前展開的「除害」行動,在4至7月以延繩釣、長沉籠和長條蟲倒吊式路亞釣法等方式多次移除,每年捕獲近千尾,經不斷觀察調整,發現在線鱧繁殖季初期的4月開始,運用長沉籠和長條蟲倒吊式釣法的移除效率最好,外來魚種已逐年減少,將持續移除。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19-5-12 10:19:06 | 只看該作者
規劃開放民眾垂釣除害
分享到Faceboo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8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