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602|回復: 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昨天去釣石賓和馬補新缸 有幾個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10-25 23:4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各位前輩大家好!!我是養魚新手 前些日子買了四呎二的缸和楊水馬達  經過三個多禮拜養水(我是用自來水 先下粗鹽 循環打氣一週後再去別人家直接拿過濾棉來養消化菌的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養起來  想說到時候再看魚有沒有自然就好了XD)~~~~昨天趁休連假  就殺去尋馬找賓了 打算這兩天魚一次給它釣足再放  經過篩選 一尾18的母馬和數尾15~16的鮮豔公馬外加22~25的石賓2尾 就直接給它放進魚缸 我只有鋪大概3~4CM的小底石 我怕牠們會出問題 所以昨天放了之後  今天一直觀察牠們很久  發現兩匹公馬的追星昨天就有脫皮現象(追星是白點??)牠們兩尾很愛互追有時候還會追撞馬母  大賓很兇也會追趕馬口耶 這代表水質還可以吧 ?還有我看馬口的嘴和腮在悠游時偶爾會不正常的快速咬合幾下 明明就沒再吃東西阿 呼吸不順喔?很怪= =有一尾大賓的嘴巴被勾子傷到今天一看紅腫滿大塊的好像很痛 囧 應該沒問題吧@@還有我缸水的表層很多泡泡 感覺稠稠的說 這是水的問題嗎?今晚打燈就有丟少許飼料 馬口都會搶了 但是我有看到兩尾馬口有兩三次用身體去磨石頭耶  牠們不舒服了吧?要怎麼改善呢  明天打算先吸掉5分之1的底層水再補滿(用自來水曝氣去氯)  如果以後一兩個禮拜都這樣換一次水  OK嗎~希望各位給在下多一點的建議  好讓我學習 感恩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8-10-26 00:49:19 | 只看該作者
您好 代狂熱版主回答一下  老人家比較忙

先針對您的提問回答
三星期的養水是純空缸加水讓馬達運轉而已嗎?還是有其他的動作  如果只是這樣充其量只是讓自來水中的部分氯氣曝氣散發掉.
再來下粗鹽用意為何??  粗鹽只有輕微的殺菌效果 對於抵抗力較強的黴菌 細菌 甚至病毒 一點用都沒有
而且粗鹽會導致水體中的總固體溶解度(TDS)升高 碳酸鹽硬度(KH)降低 不利溪魚生長.
還有建議您盡量不要拿其他人的過濾棉來作培菌的動作,您的缸子是新缸
換句話說缸中沒有任何生物可以提供硝化菌食物  就算把有硝化菌的過濾綿置入 其硝化菌的大量死亡
反而會產生大量的氨摩尼亞和亞硝酸  導致魚隻中毒死亡

再談談您的放魚過程  以前我在飼養馬口時會經過長時間的對水  讓剛從山上溪邊帶回來的水   水質與魚缸中的水質接近 包括水中的PH,KH,GH和水溫等等  這樣才不會對魚隻衝擊太大

您的底部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增加底抽 讓底部的砂層有對流的效果 比較不會藏污納垢.
馬口頭部的追星脫皮  也有可能是水質劇烈變化的後果 導致魚隻體表的黏膜被破壞產生脫皮的現象
還有體色變淡的現象(P.S 馬口的追星是公魚的特徵 也是用來打架的利器)
從這現象就可以判斷出您放魚沒有經過對水  而是將魚隻直接丟入缸中(我有沒有猜中阿)

還有馬口呼吸不順暢 應該是腮部受到傷害或感染造成 建議先不要餵食 殘餌會產生氨摩尼亞讓水質惡化.

水表層很多泡泡是因為您的硝化系統還沒建立,石斑嘴巴傷口又在水族箱中受到細菌感染才會導致紅腫

馬口會抓癢表示體表有體外寄生蟲或是細菌的感染  一般野外的魚隻都會有體外體內的寄生蟲寄生
從野外釣回來時建議可以做簡單的檢疫動作讓魚隻更健康,但是用品一定要慎選品牌  最好是國外的廠商製作的較好.

還有魚隻會搶食不是因為狀況好  是因為牠們在野外 可能好幾天才進食一次  現在看到有東西吃當然會搶著吃.  馬口又是溪魚中最傻的魚(憨仔魚) 還是要謹慎一點   我相信您連續餵食個幾天  牠們應該就會開始禁食  

換水的動作建議您一星期換水兩次 每次換水量為總體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再來補水的動作
大部分的人是採養水方式將養好的水大量灌入  我的作法是採滴流式將新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入
降低水質的劇烈變化

換水需抽掉底層的水是非常正確的 一般重金屬或是亞硝酸 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比重都比水重
所以換水須將底層的水換掉才是正確的方法  這點給您鼓掌一下


歡迎有問題再提問!!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8-10-26 01:20:34 | 只看該作者
新置缸以自來水循環一週也只不過做到曝氣的作用
拿別人家的過濾棉來做消化菌的菌種不是不能
但只是消化菌的轉移
而非養水
你要先瞭解消化菌
瞭解消化菌的食物是啥?
瞭解消化菌的何時需要補充?
瞭解消化菌衍生的菌向?
...............等等,太多因素
但是你要別人的過濾棉
就必須承擔菌種轉移外
還有其他病源也會跟著轉移
如線蟲、壞菌、題外蟲種、體內蟲種....等等不確定因素
新缸與舊缸最大差異
就是病源幾乎是零的狀態
很可惜你「捨遠求近」
只希望你的缸子不要帶入任何病源
不然就喪失新置缸的意義

新魚放入飼養缸前
要做最完善的「對水」作業
並且加入優質的水質穩定劑(能保護魚隻黏膜及傷口)
做緩慢的對水

過去幾次提到「檢疫」作業
就是強調不要將病源帶入飼養缸
你以做出錯的決定
那就只好聽天由命
但還是建議要做「檢疫」
你只要想想
是小的「檢疫缸」用藥較省錢
還是四尺缸用藥較省錢就知道了
使用「檢疫缸」的目的就是省錢
又減少將病源帶入飼養缸中(目的也是為了省錢)

消化菌據我知道是屬於「耗氧菌』
聽名稱就知道它存在有氧氣的地方
你把過濾棉帶回家用能存活多少我不知道
但絕不值得這麼做
消化菌也會死
市面上的用藥有很多都對消化菌有害
所以我會盡量選擇狂熱實際測試過的藥來用
目的就是小心保護消化菌的養成
在換水或發現玻璃粘垢過多或積糞無法有效分解時
就會加入適量的消化菌菌種
以維持飼養缸菌數
所以即使你用舊過濾棉為菌種
但還是需要購買消化菌的

我的飼養缸還有三十幾缸
我只用「魚博士消化菌」為菌種
但是由魚隻體內消化菌延伸出的菌向可能就有幾十種可能
簡單說
我把A缸的魚在未做好完善的「對水」作業下
將魚投入B缸
就有可能「菌向不適應」的現象
所以我會將B缸的水先做大量換水(降低菌數)
以降低「菌向不適應」的風險
「菌向不適應」的魚隻表現就是幾天內夾尾死亡
搶救的方式就是大量換水與添加水質穩定劑保護魚隻

狂熱蘇佬短訊叫我幫你回覆
希望對你有幫助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8-10-26 01:28:46 | 只看該作者
駿大
看來蘇佬對你不差呦
同時叫很多人幫你解答
希望對你養魚有所幫助
蘇佬讓我們入門前,只會叫我們自己拿書看
不公平啦!!8 偏心8 :u2fish38 :u2fish38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8-10-26 01:32:34 | 只看該作者


缸水的表層很多泡泡 感覺稠稠
菌的死屍表徵,看來你的菌死了不少,很污染水質,絕對對魚有害
分享到Facebook
6#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6 13:11:07 | 只看該作者
喔天阿~綜合兩位大大的回覆讓我感覺好糟喔!!昨天有餵一些飼料 現在不敢餵了~那這樣我缸裡的魚不就沒救了  作出錯的決定 聽天由命?!那我該怎麼去改善挽救阿ˊˋ我的確是純空缸加水讓馬達運轉一陣子後拿別人的過濾棉來放的(車程不到一小時 我是去水族養殖研究所某版主家裡拿的外加還有一小包推薦的消化菌粉@@)可是我觀察昨晚的糞便 今天一看全都不見了阿@@還有小弟我不懂新魚放入飼養缸前  要做最完善的對水作業  還要加入優質的水質穩定劑~對水這動作該如何去做?什麼又叫做簡單檢疫呢  能否請大大實際說明作法一下~我是直接放進去的說  ㄟ害~"~  養一缸好魚真的好多學問  最後那些表層泡泡大大說是消化菌的死屍 水質會持續惡化吧  我現在到底要怎麼去進行下一步動作阿  這才是小弟我目前最為擔心的  囧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8-10-26 15:12:3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racy00702 於 2008-10-26 13:11 發表
喔天阿~綜合兩位大大的回覆讓我感覺好糟喔!!昨天有餵一些飼料 現在不敢餵了~那這樣我缸裡的魚不就沒救了  作出錯的決定 聽天由命?!那我該怎麼去改善挽救阿ˊˋ我的確是純空缸加水讓馬達運轉一陣子後拿別人的過濾棉來 ...


別擔心   一般養溪魚都是這樣   只有養小型魚的人比較龜毛
因為小型魚體型小  受不了水質的劇烈變化  很容易就翹毛   溪魚體型算大   忍受度還可以
但是長久下來水質不好  魚還是會死    建議您先從檢測水質開始  才能對症下藥
水質穩定劑優於硝化菌  很顛覆傳統吧!!
水質穩定劑中含有維他命B群 和可嵌合重金屬和氯的物質 可以讓水中的有害物質減少
維他命B群也可以增加魚隻的抵抗力   
對水的動作很多種  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  目的就是要讓水質變化趨緩
您可以先用消毒過的整理箱將釣回來的魚和水放入  再使用滴流管將水族箱的水緩慢滴入
在對水過程中可以將打氣幫浦放入整理箱 以免氧氣不足魚隻缺氧死亡
對水的時間因人而異 當然是越慢越好  對水過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水質穩定劑

檢疫這動作 連水族館都不做了(狂熱例外) 養溪魚也通常不會做
一般來說魚隻會受到黴菌 細菌 體內寄生蟲 體外寄生蟲的感染
所以我們再把溪魚抓回來的時候 都會單獨飼養在檢疫缸內  下藥檢疫

檢疫完成後再對水放入要飼養的缸中  才不會將病原帶入感染其他的魚隻
很多人養馬口 養的好好的  突然放入新魚就開始感染死亡  就是這原因

您現在做的動作就是少量常換水  但是補水的時候也是必須用滴流的方式降低水質衝擊

養魚人人會養  但是要養健康 養長久  就要看功力了

以上說了這麼多  要貫徹執行還真的很難  耗時耗力  
這麼多人再問馬口  害我又想走回頭路來養一缸馬口看可不可以破以前的紀錄養超過十年.
分享到Facebook
8#
發表於 2008-10-26 15:44: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的帖子

正如江大所言
水質穩定劑對新魚是很重要的
江大傾囊相授
駿大要好好用心養ㄡ
可別糟蹋江大的苦心

一般的水管只懂得「對溫」
「對水」的目的為何?
可能只知其名不知其目的

「菌」的培育
太多太多種類與培育方式
我懂得只是皮毛
要綜合其他前輩的專業知識
才能將「菌」的知識窺知一二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8-10-26 16:0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的帖子

可是我觀察昨晚的糞便 今天一看全都不見了阿@@............

能否拍幾張飼養缸的架設與過濾系統

排泄物消失是因過濾系統吸走呢?還是因為消化系統分解了呢?
這其中的作用差異很大
我指的消化系統
是運用消化菌分解排泄物
減低有害物質的囤積
降低過濾系統的阻塞
相對的
線蟲的發生率就會降低
過濾白棉是可以達到過濾效果
也有培菌的作用
但是
為何我會用較貴的「羊毛絨」與「德國生化棉」呢?
就是降低過濾阻塞的問題
純靠消化菌來解決排泄物的分解
「過濾」與「分解」作用上就有很大的差異

養魚是件快樂的事
若是能將時間花在欣賞魚
而非老是要花時間清理魚缸
我相信
養魚的興趣才會長久

「先建立養魚的正確知識,再延生適合自己的養魚方法」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8-10-27 00:37:39 | 只看該作者


看了這兩位高手的回答!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了!~硝化菌的培養因為在水缸中的幾乎都是"嗜氧菌"嗜氧菌亦有人翻譯成好氧菌,其計數稱為總生菌計數,為常用的食品、奶品、飲料、水質衛生指標菌,所得的結果常常被誤認為是代表各類食品或水質之所有微生物數目;基本上在水草缸中的培養會對光是在裸缸或是飼魚缸中來的好培養,但這是一定的嗎?~請不要陷入水族的迷思!~用心的管理好水質!另外花點心思&耐心在培養水質上!~這樣可以養好水~也可以讓自己多點時間觀察所謂"菌"對水質的影響。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11#
發表於 2008-10-27 16:4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的帖子

章子版大所言甚是
菌的種類與延生很多變因
總之水的好與壞
對魚來說只要好菌佔優勢讓壞菌不易滋生即可

就我所知有「好氧菌」、「厭氧菌」與「光合菌」幾種大類
每種大類的菌又有很多菌種所構成
需要對「菌」有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員才能解說清楚
非一般飼養者能夠闡述

草缸除了「好氧菌」的培育外
「厭氧菌」的培菌也很重要
我是用後置缸與半裸缸飼養孔雀魚
缸中只有「陰性」水草
所以對「厭氧菌」我就不那麼在乎
所以我偏向「好氧菌」的培育

光是「菌」的論題
就有很多專業知識可以談
若是狂熱老兄打字快一點
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知識給大家
亦或者
其他對這方面有專業知識或獨到見解的魚友
願意花些時間為大家解析
不然很難窺視清楚
這是很好的話題
希望可以看到「菌」的精華篇出現

[ 本帖最後由 林明輝 於 2008-10-27 16:43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8-10-27 20:51:09 | 只看該作者
好精采的論壇,真的是夠水準,夠專業,有用心,
這樣的討論及分享可真的是目前水族所需要所欠缺的,
大家加油~也希望能對更多的同好有所幫助,
重要的是,要堅持~~~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8-10-27 22:38:34 | 只看該作者
看到這麼多專業的論述,實在是相當欣慰
感謝駿大的提問,江大.路邊草大.輝大相當專業的回答
差不多都被講完了,以下做一些小小的補充,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確實如路邊草大.江大所言:測水.良好的水質管理重於一切,硝化菌多年來確實被炒作.神話過了頭

在粗鹽的部分,個人認為幣多於利:各位可以試著把手伸入加鹽巴的水.一段時間後.會發覺保護皮膚的油脂不見了。魚類也是靠著魚體表皮黏膜來保護.避免細菌.霉菌.寄生蟲的侵襲;而且如江大所言:鹽會拉開GH與KH之間的差距,並會拉高TDS,確實不利於溪魚的生長。各位可試著檢測溪魚原生地的水質,便可知其中的端倪,個人也曾多年將進口南美溪魚的水做檢測與分析,發現碳酸鹽硬度KH與總硬度GH差距不大.且總固體溶解度TDS不高,但礦物質.微量元素卻不低。駿大的追星脫皮.黏膜破損及鰓部的感染,應該跟此有所關聯。粗鹽是眾多養魚者所廣為使用,講這一篇.只會讓人厭惡;不過前言有提:僅供參考,不一定正確,我不入地域.誰入地域。

為何會認為有鰓部感染呢?是先下粗鹽追星黏膜受損,再則是用身體磨石頭[擦癢],再來是鰓部不正常快速咬合動作[應該也是鰓部止癢的動作],呼吸不順[鰓絲受損],嘴部紅腫[江大有提:併發細菌感染]。
不過最正確的魚病判斷,還是送學術單位檢驗。

至於檢疫的問題:因為您目前是新缸.新魚,一切都還不是很穩定,如果再盲目下藥,可能只會造成水質的更加惡化,等確定病因.過一段時間.水質穩定一點再說吧。

希望有幫忙到駿大。

審慎的放入魚隻與添加物,才是最先要考慮的,畢竟物質不會無中生有。

趕緊檢測您的水質,才是當務之急。

[ 本帖最後由 狂熱 於 2008-10-27 22:51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8-10-29 02:26:03 | 只看該作者
石斑可以和馬口混養嗎?我以前記得養一些小馬和小班的時候,常常石班都是追著馬口再跑,甚至會咬死馬口,後來我自己觀察的結果,石班的地域性非常強,很擔心你的馬會遍體麟傷的喔!

[ 本帖最後由 zeroqqzero 於 2008-10-29 02:27 編輯 ]
分享到Facebook
15#
發表於 2008-10-29 23:50: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eroqqzero 於 2008-10-29 02:26 發表
石斑可以和馬口混養嗎?我以前記得養一些小馬和小班的時候,常常石班都是追著馬口再跑,甚至會咬死馬口,後來我自己觀察的結果,石班的地域性非常強,很擔心你的馬會遍體麟傷的喔! ...


這個問題的確是真的
我們可以加深缸深 讓馬口跟石班的泳層稍為區別出來   就比較不容易受到攻擊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08-10-30 01:59:16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江大的經驗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17#
發表於 2008-10-30 17:07:27 | 只看該作者
石賓比馬口兇
能分開養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Facebook
18#
 樓主| 發表於 2008-10-31 22:08:48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家的精細的解析  讓我慢慢了解到這些領域~~
小弟目前正在陸戰隊服役 今天剛放假回來(時間不多)
但我會努力去學習嘗試的
分享到Facebook
19#
發表於 2008-10-31 23:06:1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racy00702 於 2008-10-31 22:08 發表
感謝大家的精細的解析  讓我慢慢了解到這些領域~~
小弟目前正在陸戰隊服役 今天剛放假回來(時間不多)
但我會努力去學習嘗試的


不要這麼客氣,能幫上保家衛國的大大.也是我們的光榮
大家共同努力學習吧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3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