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樓主 |
發表於 2008-6-13 22:14: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8尺 於 2008-6-13 20:19 發表
這種傳承的知識-一對一問答.所能吸收的有限
沒有實地環境的情境答案--是沒辦法理解的..虎頭蜂在身邊繞圈子..可以看出來是覓食或警戒或路過--看到虎頭蜂就表示.附近有蜂巢.自己要有警覺..注意看看樹梢-石壁..有無蜂巢 ...
經過大大的解說, 我大概瞭解了. 關於虎頭峰, 下次再上山, 我會仔細觀察的. 我的確發現入秋後特別容易有虎頭蜂繞身的遭遇, 好像要等到第一波寒流過後它們才會比較冷靜.
關於山豬, 我想您說的對, 我是想太多了. 我說的那次意外應該是特例中的特例, 不必太在意. 這讓我想到以前在美國念書時, 住的地方旁邊常有浣熊出沒.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 個性又很膽小, 所以每次看到都是深夜中的驚鴻一瞥, 覺得牠們很可愛, 想多看幾眼都看不到. 有一次, 大白天的, 卻看到一隻浣熊在低矮的屋簷上走, 離人很近, 卻毫無逃躲之意. 那時看了很興奮, 一直想走近些去看. 這時我的美國朋友連忙阻止我, 他說, 這樣反常的行為, 通常表示這隻浣熊是狂犬病帶原者, 且狂犬病發作了, 若我們大意接近, 則很容易被咬而染上狂犬病. 我在想, 是不是當出現您說的比雷打到還罕有的山豬攻擊時, 有可能就是因為那隻山豬有什麼病發作, 而造成行為反常?
既然您不介意, 那小弟再請教一個問題. 這是關於找路繞過斷頭稜的. 當我們走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山區, 卻遇到斷頭稜, 因為完全不知道路, 就只能每個方向都去走走看, 看看哪邊比較有可能有路. 但因為時間上的限制, 探路時不能走太遠, 所以常常選好了路走下去, 不久又發現還是斷頭, 得再爬回來. 我們有兩次遇到斷頭稜時, 都剛好看到某一個方向有猴子出沒, 後來找路的結果, 都發現繞過斷頭稜下溪的路剛好就是猴子出現的方向. 另外也有一次是跟著水鹿的路徑, 找到繞過斷頭稜下溪的路. 請問原住民在這樣的狀況(完全陌生的山區遇到斷頭稜)時是怎麼處理呢? 會用動物痕跡來判斷下溪路的方向嗎? 如果會, 那麼哪一種動物的痕跡最可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