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139|回復: 3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教沉底的釣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31 15:1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請問各位大大有沒有人釣沉底的

烏鰡大概是一二十斤的

可用蜈蚣鉤四門鉤子

限用福壽螺餌

請問母線要幾號和子線要幾號間隔多長

及綁鉤子的倒吊線要幾號多長(十尺竿)

鉤子幾號比較好用

謝謝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7-1-31 23:34: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羽魚 的帖子

小弟是知道烏鰡有這種釣法~
中部也有這種釣法的魚池~
很抱歉小弟沒親身釣過~但看別人的釣組是~
2.5~3號母線~2號子線~5號鉤三門鉤~也可4門鉤~
至於倒吊線要多長~歹謝~不太清楚~
釣組投入水中母線不要繃太緊~
一般釣友習慣會把母線繃緊~
但小弟的沉底釣法是母線稍微鬆鬆的~
但不要太鬆喔~看是否有魚訊時是看母線~而不是看竿尾~
如果母線有拉直或慢慢繃緊就可揚竿~
海釣場也可用這方法~
資訊並不是很多~提供一點給您參考~
分享到Facebook
3#
 樓主| 發表於 2007-2-1 00:27:18 | 只看該作者
沒錯這是竹山的職業池
有人用加長一尺多的老鼠尾
增加靈敏度
也可用浮標作釣
池子很大魚很凶
我常斷線和讓魚脫勾
很"看"阿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7-2-1 01:5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羽魚 的帖子

呵~呵~其實浮標釣和沉底釣都各有好處~
建議兩者多加嘗試~而小弟則偏向浮標釣法~
至於常斷線~~這就要看大大您線結的綁法是否正確~
還有搏魚的技巧~有的線結綁法很容易斷~
如果綁法正確~則可把線本身的拉力質發揮出來~
當然線品質好壞也有差~
小弟釣職業池~魚體大約7~10斤~
我就曾經2號母線1.2子線中雙弓~烏鰡雙弓很少看到吧~
兩隻魚一樣起來~沒斷線~
建議多請教別的釣友或前輩線結綁法~線上教不太好教~
或者多扒扒文~多少會有幫助~
分享到Facebook
5#
 樓主| 發表於 2007-2-5 23:37:32 | 只看該作者


小潘大大安安
爬文知道你會在好地方釣魚
有空是不是糾一下
教教個幾招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7-2-6 03:1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羽魚 的帖子

呵~呵~別叫大大啦~
有關釣魚方面很多小弟也是在學~
互相討論研究嘛~

你扒文不夠仔細喔~我沒在好地方釣魚~
我大多在太平附近釣~
我發短消息給你~有機會在一起釣遊~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7-2-7 21:17:2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小潘 於 2007-2-1 01:58 發表
呵~呵~其實浮標釣和沉底釣都各有好處~
建議兩者多加嘗試~而小弟則偏向浮標釣法~
至於常斷線~~這就要看大大您線結的綁法是否正確~
還有搏魚的技巧~有的線結綁法很容易斷~
如果綁法正確~則可把線本身的拉力質發揮出來~ ...

潘兄   聽你講雙弓   我才想到去年我2鉤起3大   釣線也是2號1.2號

其實是2隻都塞嘴   一隻綁帶子算2大   所以2鉤起3大  呵呵
分享到Facebook
8#
發表於 2007-2-7 21:20: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羽魚 於 2007-1-31 15:10 發表
請問各位大大有沒有人釣沉底的

烏鰡大概是一二十斤的

可用蜈蚣鉤四門鉤子

限用福壽螺餌

請問母線要幾號和子線要幾號間隔多長

及綁鉤子的倒吊線要幾號多長(十尺竿)

鉤子幾號比較好用

謝謝
...

中部這邊職業池   好像沒看過釣沉底的  可能是魚比較喵所以用浮標比較敏吧   你說的竹山是休閒池嗎?
分享到Facebook
9#
發表於 2007-2-7 21:2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大支ㄟ 的帖子

好厲害~好幸運~
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龍哥您以前是都在哪釣ㄚ?~
分享到Facebook
10#
發表於 2007-2-7 21:2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大支ㄟ 的帖子



龍哥~烏日就有這種釣法的魚池喔~~
分享到Facebook
11#
發表於 2007-2-7 21:41:27 | 只看該作者
我之前都是在803附近太平或旺旺魚池   東山路東山魚池  還有西屯永安魚池

後來旺旺改開在我們西屯我就都在旺旺釣   其他的魚池像漁友還有棋豐田都去釣沒幾次
分享到Facebook
12#
發表於 2007-2-7 21:4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大支ㄟ 的帖子

龍哥剛才想起來~
應該算4大吧~
我曾經看過別人中雙鉤~也是有帶子~
正常中雙鉤就會獎勵加一尾~
如果有帶子則另外再加上去~
還是您釣的池子規距不一樣~
分享到Facebook
13#
發表於 2007-2-8 00:02:00 | 只看該作者
在南投和草屯也有這種釣沉底的
都看竿尾的動靜
去了不少次
都掛零(誰叫我是菜鳥)
學費都繳了不少...

請問一下
如果拿老鼠尾來釣+四連鈎
要拋投的話,鉛要用多少的較適合?
因為剛買一隻,想拿來試看看
(南投來來)那邊的池,烏鰡都十多斤以上
不知道適不適用?
如果十多斤的都沒問題..
打算去試草屯的池
五十多斤的烏鰡
分享到Facebook
14#
發表於 2007-2-8 00:11:34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不知道休閒池雙弓算不算啊!
這過去一年中,中雙弓的次數加起來超過10次喔!     多釣就會遇到啦!
不過快槍俠機會可能少一些,畢竟同一時間,兩隻魚同時咬餌機會不高,要是有時間差的話,
要不是釣組不敏,就是揚竿慢一手,不管哪一種,都代表著技巧上有缺失。

還有雙弓單純是運氣,線幾號不是重點,即使你用4號以上,兩隻魚原本在一起,
突然往兩個不同的方線快速衝,一樣照斷的啦!  當然這種狀況遇到也是運氣啦!
畢竟兩條魚原本在一起,說好同時往兩個方向快速衝好像也不多啦!

另外,說沉底不敏也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在沒有風的干擾之下,沉底的敏度可以超越浮標,就看你釣組
怎麼使用,這個我實驗過了,確實是如此,70%以上竟然都是巴到的,而且訊號明顯比使用浮標時來得多很多!
不相信的人,找個沒風干擾的日子,可以自行實驗看看!
分享到Facebook
15#
 樓主| 發表於 2007-2-8 13:19:45 | 只看該作者
大支ㄟ大大
是職業綜合池烏鰡和福壽
魚池很大魚都聚集在中間
不太適合用浮標釣法

流水大大
草屯有歐計的烏鰡
你也揪一下看能不能爽到
傳個簡訊給你
分享到Facebook
16#
發表於 2007-2-8 23:0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羽魚 的帖子

你說你常釣的沉底釣法魚池~
是位在霧峰和烏日交界上嗎?
什麼路我忘了~但我知道那有一池是沉底釣的~
分享到Facebook
17#
發表於 2007-2-9 00:03:15 | 只看該作者
羽魚兄,約是ok 辣
不過我自已還不太會釣
算初學狀態
點的位置還不太會選
而釣組都是去買現成的

而那隻大烏鰡
我沒本事釣起來過
殘念..

接下來可能要等年後才會去草屯那邊釣了
要過年了,要在家中幫忙打掃了
如果你想約朋友去釣看看
我可以跟你說在哪邊
或者我有時間
可以帶你們過去
(不過不知道那頭牛還在不在
我上次去是去年十二月底)

..................................
有人用老鼠尾在釣嗎?
我上面的問題有人可以回答一下嗎?
分享到Facebook
18#
發表於 2007-2-9 00:35: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小潘 於 2007-2-7 21:43 發表
龍哥剛才想起來~
應該算4大吧~
我曾經看過別人中雙鉤~也是有帶子~
正常中雙鉤就會獎勵加一尾~
如果有帶子則另外再加上去~
還是您釣的池子規距不一樣~ ...

我在永安魚池釣的雙鉤  沒多送一尾    所以算3尾而已

我也再旺旺中午換池時打騾子釣過一次雙鉤   也沒多送一大ˋˊ

職業烏溜池釣了10幾年也才中過2次雙鉤
分享到Facebook
19#
發表於 2007-2-9 00:40: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羽魚 於 2007-2-8 13:19 發表
大支ㄟ大大
是職業綜合池烏鰡和福壽
魚池很大魚都聚集在中間
不太適合用浮標釣法

流水大大
草屯有歐計的烏鰡
你也揪一下看能不能爽到
傳個簡訊給你 ...

大池一樣可以用浮標釣法   浮標用大之一點   因該就可以

我去高雄釣  哪邊的池子都超大   中間還有一跟防波管   大家還是都釣浮標

都是釣中間防波管旁   大多魚都集中在防波管    大大你可以試試看浮標釣法

至於沉底釣法因該都是等整隻竿尾凹下去才揚竿吧....
分享到Facebook
20#
發表於 2007-2-9 04:0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流水 的帖子

流水大大~
很抱歉~小弟雖常釣烏鰡~但都是浮標釣~
沉底釣四連鉤此種釣法還沒試過~
至於你說老鼠尾該用多少鉛~
小弟是覺得不必太重~因老鼠尾本身調性很軟很敏~
用大一點的鉛反而是累贅~
覺得只要有辦法拋投至釣點且不受水流~風所影響的鉛重~
小弟是覺得這樣就可以了~
不然更直接的就是各種大小的鉛帶一些~
試用哪一種重量最適合自己~
或是請教一下池主或身旁釣友~
應該都很樂意說明的~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7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