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抱卵土魠機會 學者呼籲制訂禁漁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29 07:2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給抱卵土魠機會 學者呼籲制訂禁漁期        
from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96682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土魠魚有白金稱號,學者希望制訂禁漁期已達海洋資源永續。(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名列澎湖白金的土魠魚,農曆年前洄游澎湖海域,是肉質最肥美的季節,但時序進入3-4月,就進入抱卵期,不僅是繁殖生育的季節,同時肉質也變成乾柴,因此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國亮呼籲,制訂禁漁期,讓海洋資源永續。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白金土魠魚肉質與鮮美度,還是農曆年前最好。(記者劉禹慶攝)

土魠、紫菜及海菜,分別是澎湖三金的白金、黑金及綠金,其中白金土魠每年農曆年節前,由中國沿岸南下,覓食小魚洄游而來,此時油脂最豐富,肉質最鮮美,價格居高不下,成為漁民年終獎金來源,但過了農曆年後,體型就會變瘦,並進入產卵期,台灣南淺海域湧升流,剛好提供適宜的環境與溫度。

最近澎湖魚市場還是出現許多土魠魚,但根據張國亮研究,日前一尾12公斤重的土魠魚,光是卵巢重達1200g,同批魚貨7尾中只有1尾是雄性,其餘6尾的生殖腺都相當飽滿,卵粒應該都是4期以上,而且已經分離,就這樣被漁民捕捉之後,將有數千萬幼魚無法繁衍下去,非常可惜,如果漁政單位能夠委託專家學者調查,配合土魠魚的生態習性,做出適當的「禁漁期」管制措施,將可有效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表示,土魠3公斤以上便有生殖能力,目前澎湖主要的流刺網,網目大,抓的是6公斤以上體型;中型具有生殖力的土魠因而有繁殖機會。不過流刺網捕撈量大,一晚就可能上百隻,目前因為數據還不是那麼充足,沒辦法明確說怎樣的體型不能抓,希望過兩年更瞭解土魠,或許可研擬適當的漁業管制。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7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