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投九份二山調查報告出爐 成兩棲類樂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27 11:5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投九份二山調查報告出爐 成兩棲類樂團
from:  https://news.ltn.com.tw/news/Nantou/breakingnews/3114369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震災當時岩體大規模崩塌、光秃並形成堰塞湖的情景。(資料照,記者謝介裕攝)

   
    2020-03-27 10:39:16〔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1999年震驚全台的921大地震發生迄今已逾20年,當年位於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附近的岩體,因大規模的崩塌憑空出現2座堰塞湖,在水保局與社區民眾共同努力下,原先因震災光禿、裸露的「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不但變得綠意盎然,且生態也相當豐富、多樣,光是兩棲類動物就多達1目5科21種,展現生生不息的生機!

為了解大地震迄今,九份二山新生棲地的動物相,自2016起,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水土保持局攜手合作,針對九份二山的兩棲類動物相進行詳細的普查,結果共發現了1目5科21種的兩棲類動物,其中有8種屬於台灣特有種蛙類,分別是史丹吉氏小雨蛙、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面天樹蛙、莫氏樹蛙、台北樹蛙與盤古蟾蜍,其中台北樹蛙還是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一步表示,當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九份二山,造成的崩塌面積廣達195公頃,更在韭菜湖溪及澀子坑溪各形成1處堰塞湖,以致成為蛙類棲息的樂園。

每年1至2月間,園區較常見的兩棲類物種有盤古蟾蜍與拉都希氏赤蛙,這2個物種偏向冬天繁殖,3月後牠們的數量就會逐漸減少,3至5月間,兩湖草澤濕地旁到處都可聽到黑眶蟾蜍的叫聲,每一隻蟾蜍都竭盡心力地引吭高歌,是春季夜晚湖邊最響亮的蛙鳴聲,一直要到5月底,該種的繁殖季接近尾聲後便告一段落。

而3至8月間,2湖周遭逐漸可聽到面天樹蛙與黑蒙西氏小雨蛙的鳴聲,且隨著氣溫升高與春雨來臨,其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到了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且環境相對乾燥,能聽到或看到的兩棲類種類及數量也會快速減少,僅偶而可見梭德氏赤蛙或拉都希氏赤蛙輕聲的低鳴。  

水保局說,夜晚的九份二山周邊極為寧靜,湖濱、積水淺灘地之蛙鳴卻熱鬧不已,還有多如繁星的點點流螢,在沒有光害的星空下,可說是民眾賞蛙、賞螢、賞星星的好去處,未來也會針對其他動植物進行調查、紀錄,讓生態保育工作能更加落實。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湖中露出水面的半截電線桿,見證了堰塞湖過往的歷史。(林春富攝,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堰塞湖一帶水域的梭德氏赤蛙,係台灣特有種之一。(林春富攝,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中鳴唱的黑眶蟾蜍,係堰塞湖中最優勢的蛙種。(林春富攝,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7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