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島北側海灘去年12月發現不少魚屍,魚體送檢後昨天證實未發現氰化物毒素,且這些魚體內胃腸沒有任何食物;專家推測在綠島北側海域10公尺以下水域,可能有某種物質使得魚受刺激,無法進食而死亡。
綠島北側包括中寮、柴口、公館等地區外域,自12月初起常見魚屍被海浪沖上岸,皆是鸚哥、石斑等綠島常見、食用魚種,每日漂上岸的魚屍有10隻以上,最近數量稍減少,但魚類死亡原因仍不得而知。
這些魚屍經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澎湖水試所檢驗送檢的魚體皆是空腹,顯示這些魚有段很長的時日未進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可能性是魚類受到某種因素刺激,無法進食而死亡。」 鄭明修表示,日前他曾探查綠島北側海域及浮潛區,10公尺以上海域皆未發現異狀,10公尺以下卻發現魚屍,魚群游泳方式看起來昏沉沉、沒活力,他認為疑點就在深海中。
目前縣政府農業局已擬計畫申請經費,希望進行深海探查,找出疑點。鄭明修說,一定要找出各種魚害的可能原因,避免重蹈覆轍。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綠島的環境保持的很好,這次好像又被不知明的物質刺激,導致魚不進食而死亡,
希望農業局能找到魚害,繼續保持綠島的好環境~~
[ 本帖最後由 戰鷹 於 2008-1-22 09:00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