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046|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線的常識知多少?請看吧(下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6-30 00:3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釣線種類
如今大家在釣具店貨架上看到的商品,其基本材料早已不是一九三八年美國
杜邦研發出來的那個“老”尼龍了,現代釣線材質包括尼龍-6、尼龍-66、維尼綸、PE、PP、Teflon、Aramid、Fluorocarbon等等。
又是一天書般的外星文字對不對?不過腦袋還維持在清醒狀態的看官,大概已經注意到“PE”其實常見於電線外層包覆的塑膠皮、“PP”常被用來製造塑膠袋,“Teflon”就是鐵氟龍,不沾鍋裏面都有這種Coating,而“Fluorocarbon”不就是碳纖線嘛!
好棒喔!這表示閣下的釣魚態度相當正確,除了收穫之外還有注意到各種相關資訊。可是現在的問題來了:大家習稱爲碳纖線的玩意到底是什麽東西?它跟做釣杆用的碳纖布有何關係?這下你昏倒了吧!
在研究上述問題之前,咱們先來把釣線的種類確認一下,這樣會對往後的敍述增加不少方便性。
前文說過,基本上現代的釣線可分單獨一根纖維線(Monofilament line )和複合纖維線(Multifilament line)兩大類,前者包括了各種尼龍線碳纖線,型態是明確的單獨一根細線;後者則指各種防咬線、編織線(俗稱佈線)以及火線、蜘蛛線這些非編織的所謂融合(Fusion)線等等,它們爲由許多根細纖維經編織、加熱黏合或以其他物質包覆而制出者。
可是在這兩大類之間,還有一個令人不知片怎麽區隔的灰色地帶,裏面包括若干種Blended Fiber(摻配纖維)線種,它們往往不是只由一根(甚或不是由一種)纖維構成,但各纖維之間的組合方式卻又不是編織、黏合、包覆等方法,而是在製作過程中以混合抽絲或其他技術搞出來的,一種看似單一纖維線,實爲包含許多纖維於一體的奇異線種。
另外,還有一些線以歸爲複合纖維線一族,可是它們的結構卻更複雜,一根線包含了內外兩種材料、兩種制法、兩種我特性,例如內層是拉力極強的纖維直線密集排列,外層是耐橫向破壞能力超高的纖維編織而成者。
如何?種類超乎想像的多吧!可是一般人對釣線的需求,總不外乎拉力值有多高、耐不耐磨、結節強度如何等等,哪里需要搞出那麽多名堂?其實進一步想,你就會發覺線的伸張程度如何、有沒有“記憶性”、好不好抛投、會不會因吸水而變弱、軟硬是否符合需要等等也都非常重要,而高段的專家級釣手更會要求線體要能抗紫外線、要能提供良好的作合(英文叫作Hook Sating)功能、還要能讓釣者充分體驗搏魚快感。
各類釣線材質
上文最後一項“要能讓釣者充分體驗搏魚快感”,可說是十分抽象、十分“跟著感覺走”的事,區區一根釣線,能夠達到這種要求嗎?放心,那是科學家和想賺釣友鈔票的制線廠商所該煩惱的問題,而奇妙的是:他們居然真的搞出了一些名堂呢!
我們要談的是將釣者和魚只直接聯繫起來的重要元件—釣線。
許多人會斤斤計較釣線的價格,會捨不得(或根本不知道要)適時更換釣線,更會對斷線情況熟視無睹,好像它們天生就應該非常便宜、拉力超強、永不損壞,而且每種線都能應付所有場面似的。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些做線的工廠和化工學家就都要喝西北風了!
事實上,所有的釣線都會斷,並且令人難堪的是—就算大家都不原承認—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斷線事故,罪魁禍首都是使用者自己!歸其原因,乃是大家對線的材質、特性、使用與保養方式不夠瞭解,還有對線的強度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所致。
話說從頭
通常我們所說的釣線,都是指由單獨一根纖維或若干根單一纖維組織而成的線體,前者西方人稱之爲Monofilament line,意即單一纖維線,後者爲Multifilament line意思則是複合纖維線(注一)。
其實不論單一或複合纖維,都並不是現代才有的人造産品,大自然早在數百萬、千萬年前就搞出無數這類東西了,只不過所用的材料不同,成品性能也各有差異罷了。自然界存在的纖維大多爲蛋白質(Protein)或纖維素(Cellulose)分子的大量聚合物,並以棉花、樹皮、動物毛髮等型態呈現,古人取之以紡織成線,進而綁鈎釣魚之間的親密關係。
現代釣線當然已不再取材自天然纖維,所用的根本原料也不是蛋白質或纖維素,目前我們看到的各種釣線商品,都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産物,這個轉變得歸功於十八世紀一位名叫羅勃•虎克(Robert Hooke)的人,他提出一項假說:分子應該可以被溶劑軟化,然後抽製成纖維。從此科學家就開始在這個領域裏大力鑽研,並於西元一八八一年創造出第一個人造纖維,其後又陸續發展出嫘縈(Rayon)、電木(Bakelite)、賽璐珞(Celluloid)等。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德國同時遭遇天然橡膠短缺的困境,這種重要戰略物資是製造輪胎、膠鞋以及許多其他軍用品的原料,因此促成了積極研發替代品的契機,而研發所得就是各種化學聚合物(Polymer),包括尼龍(Nylon)、達克龍(Dacron)、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 PE)、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鐵氟龍(Teflon)等等。此舉並且開啓了所謂“塑膠年代 ”(Plastic age)的大門。
Polymer(聚合物)這個字源自希臘文,意思是“很多部份”,它是由無數個低分子量、結構簡單的化合物(通稱爲單體,英文是 Monomer)經過化學加工組合而成。大多數石化纖維均爲具有鏈狀巨大分子結構的聚合物,而纖維強度便決定于它組成分子的種類與分之間的架構。
只是分子的種類超級多,架構方式又相當學術化,例如連接分子間各個原子的“鍵”有單鍵(Single Bond)、雙鍵(Double Bond)、三鍵(Triple Bond)之分;連接的性質又有氫鍵(Hydrogen Bond)、共價鍵(Covalent Bond)、離子鍵(Ionic Bond)等等,連接的型態更是千變萬化,令人看到就頭大,所以我們還是放輕鬆一點吧,只研究釣線合不合用就好,那些勞什子的科學怪詞就留給科學怪人去玩。
不過我們必須知道,各地科學家和製造廠商之間的競爭,已經使纖維性質獲得明顯演進,現代的釣線都變得越來越個性鮮明,也變是越來越依用途而有不同的特性了,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各種釣線都朝向拉力更強、更加耐用、更容易使用,線徑更細的方向邁進。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9-6-30 05:51:48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感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9-6-30 13:42:56 | 只看該作者
恩~不錯~不錯!!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9-7-2 09:59:0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9-7-3 20:36:50 | 只看該作者


每次拜讀您的文章都覺得受益良多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9-6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