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阿波釣法介紹第二章
談的是阿波釣法的基本技巧介紹~
包含釣組伸展~ 釣餌先行~ 釣組打斜~ 張線~ 及誘釣同步等基
本技巧~
筆者Bobby透過他的文字及圖片將各種技巧表達得非常淺險易懂~
讓剛學磯釣的新手可以很容易的進入礁釣的殿堂~
-------------------------------------------------------
-------------------------
阿波釣法的基本理念及相應進階技術
-------------------------------------------------------
-------------------------
阿波釣法經過數十年的演變及建立, 產生了以下之基本理
念:
•子線/釣組伸展之重要性;
•釣餌先行之重要性;
•釣組打斜之重要性.
與及以下之相應進階技術:
•張 (日文字-未有正式譯名, 暫譯作[張線技巧])之重要性;
•誘 (日文字-未有正式譯名, 暫譯作[晃誘技巧])之重要性.
-------------------------------------------------------
-------------------------
基本理念-子線/釣組伸展之重要性:
-------------------------------------------------------
-------------------------
先談 [子線/釣組伸展] 之重要性, 為何說 [子線/釣組伸
展] 是重要的? 阿波釣法絕大部份情況下是透過採用丹錐/浮標
作為一個視覺媒介去進行作釣的, 有魚吃餌時, 整個過程將會是
1) 魚吃餌, 2) 拉動子線/釣組, 3) 由子線帶動丹錐/浮標, 4)
經由視覺反映予釣手, 5) 揚竿, 中魚! 大家試想想如果子線/釣
組未被伸展, 則步驟2中的拉動子線/釣組將需要改為先拉直子線
/釣組然後拉動子線/釣組.
這樣將會產生以下情況:
丹錐/浮標反應受到拖延, 好情況是魚將餌吞深變成入扣
(吞鉤) , 這條魚的反抗能力將降低, 但這種情況也會令本應放
生的小魚受到重大傷害, 往往放生後也較難存活, 而釣上大魚也
因戰鬥力減退而有失公平與拼搏樂趣, 還有的是如果目標魚是白
毛, 尾長黑毛, 白達(牛), 鸚哥, 大型黑鯛等這類牙齒尖銳或
口部有力的魚類, 餌一吞深而子線掛在口部, 被咬斷子線逃去也
屬意料之內….
丹錐/浮標根本沒有魚訊反映, 這是最壞的情況也是香港
經常會發生的雜魚/小魚或吃餌較為緊慎的魚類例如黃腳的盜
餌情況, 如果子線/釣組未被伸展, 釣手往往會被盜餌因為丹錐/
浮標並未將魚訊表現出來所以仍然未知有魚正在吃餌, 這時如果
盜餌後又有何種魚會吃一個沒有餌的空鉤呢? (雖我曾經用空鉤
都釣取過泥, 小白毛及鮫魚, 但這種情況接近擬餌釣多些).
所以記著 [子線/釣組伸展] 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我
曾經在本港的釣魚雜誌中看過一幅圖片, 圖片內容是講及釣餌越
飄越得食(這句話據我理解可能是釣餌晃動得越自然越容易吸引
魚類覓食吧!), 但圖中的釣組在水中是忸忸曲曲的, 如果釣釣幽
面這類一吃就跑加上不會咬線的魚種還可以, 其他魚種就…….
其實要釣餌在水中晃動自然並不需要一幅扭扭曲曲的釣組
, 只要釣手懂得控制釣組便可獲得一幅在水中達到 [子線/釣組
伸展] 而釣餌自然晃動(飄?)的釣組, 全飄釣組(即釣組上一顆夾
鉛也不用或只用重量極輕之夾鉛)放在水中不加理會當然會扭扭
曲曲, 但如何將子線/釣組伸展? 我將會在之後再講述.
-------------------------------------------------------
-------------------------
基本理念-釣餌先行之重要性
-------------------------------------------------------
-------------------------
[釣餌先行] 也是一種阿波釣法的基本理念, 甚麼是 [釣
餌先行] ? 在一股單一方向流動的水流中(即由面層至底層水流
均向同一方向流動, 這種情況出現在大部份磯釣環境下), 假設
這股水流由右至左流動, 右方我們稱之為[流頭] 而左方我們稱
之為[流尾], 當我們將一勺南極蝦誘餌打在右方[流頭], 這些南
極蝦誘餌將受水流帶動由右方飄落於左方[流尾], 那樣是否釣餌
因為有釣組牽制便不會由流頭飄往流尾? 非也, 只不過如果不加
以控制, 釣組將在水中不能伸展及不能呈現 [釣餌先行] 的狀況
, 即是不能產生一種由上而下, 由右[流頭]至左[流尾], 順次序
為-母線, 丹錐/浮標, 子線, 魚鉤/釣餌的狀態. 為何 [釣餌先
行] 是重要的? 因為根據魚類覓食生態, 大部份魚類均是逆流而
覓食的, [釣餌先行] 將會令魚類覓食時最先遇到釣組中的釣餌
而非其他, 這種 [釣餌先行] 狀態由水流將釣餌輕輕推送往魚類
口中較像無受釣組牽制之誘餌所以較不會令魚類覓食時產生不自
然感及戒心,也令魚類覓食時拉動丹錐/浮標時阻力較低,如何產
生 [釣餌先行] 之狀態? 我將會在之後再講述.
-------------------------------------------------------
-------------------------
基本理念-釣組打斜之重要性
-------------------------------------------------------
-------------------------
[釣組打斜] 同樣是阿波釣法的一種基礎理念, 甚麼是 [
釣組打斜] ? [釣組打斜] 是一種釣組在水中呈現的釣組狀態,
釣組在水中將呈現一種由上而下, 由流頭至流尾, 產生一種順序
- 丹錐/浮標, 子線, 釣餌/釣鉤的適度打斜狀態, 為何 [釣組打
斜] 是重要的? 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因為視覺關係, 有人認為
魚類因為逆流而覓食, 如果釣組未能向流尾方向打斜甚至向流頭
方向打斜, 魚類吃餌時將會看見子線而放棄索餌.
我對這說法的絕對性較為存疑, 因為經常聽見人說在釣場
用2號子線魚看見子線不吃餌, 當轉用較幼子線例如1.7號或1.5
號子線時魚看不見子線便立刻就餌了, 我覺得難道魚類就會分辦
子線的粗幼或者更與邏輯脫離的是魚只看見2號子線而不能看見
1.5號子線? 如果兩者都看見又為何吃餌? 其實一條2號子線如果
按照比例, 就如一條船纜似的大麻繩放在我們的面前, 就算換上
一條爬山繩(1號子線), 我們又豈會看不到? 個人認為魚類是能
夠看得見子線的, 不過它不會知道這是甚麼(因為未經其他感官
接觸), 而且它們的視力是可以察覺子線存在但又未能準確分辦2
號與1號子線的分別, 它是由其他感官去知道子線的危險性的.
我比較偏向另外兩種說法, 甚麼是另外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魚類
側線的感應, 一幅適度打斜的釣組在水中被水流推動時所產生的
振動波較少, 如果網友有閱讀本網同仁Kz君所寫的魚類生態文章
, 便會發覺魚類側線是十分敏感的, 一條釣線經水流沖刷的振動
波它是感覺得到的, 既然側線敏感而它又憑側線可察覺子線存在
, 為何它又吃餌? 那是因為記憶, 粗的子線產生的振動波與魚網
產生的振動波相若, 如果魚類生活在捕魚頻繁的區域它們的記憶
一定有這種代表危險的振動波的記憶, 這也說明了一些區域多人
捕魚而少人作釣的區域魚類也會挑線的原因. 至於第二種說法個
人最為認同, 那是因為魚類覓食生態的問題, 魚類覓食時是採用
吸入的形式的, 它會靠近食物然後張開口將海水連同食物吸入口
腔, 如何最有效率? 那就是逆著流魚頭向著流頭方向而吸, 這樣
便可以借助水流將食物推向口腔. 那樣為何 [釣組打斜] 對這種
覓食方式有幫助? 第一, 打斜將會令魚咀首先接觸釣餌, 而水流
又會將釣餌推向魚咀, 第二, 在吸入釣餌時各位不要忘記釣餌是
有子線連著的, 如果釣組能向流尾打斜將會令釣餌較易吸入, 如
果釣組不是打斜魚咀便要產生較大吸力才能將釣餌吸入, 更甚的
是吸入時必須要將吸力加大至可以將子線弄彎才能吸入, 甚至餌
未吸入咀部已踫到咀部, 這種必需額外的吸力要求是很多魚類均
會察覺的, 這樣會令魚類產生戒心而拒絕索餌.
這種說法某程度上也解釋了較幼子線比較容易令魚索餌的
原因, 因為較易吸入! 但各位網友可以想想如果釣組能適度打斜
, 子線粗幼又是否首要索餌條件呢? 請各位網友能自我思考, 尋
找自己的想法…….
-------------------------------------------------------
-------------------------
相應進階技術-張 [張線技巧]之重要性:
-------------------------------------------------------
-------------------------
各位網友在閱讀完上述阿波釣法基本理念後, 便可以歸納
出絕大部份情況下釣手應該將釣組控制成1)子線/釣組已被伸展,
2)釣餌先行, 3)釣組適度打斜 的理想狀態才符合魚類覓食生態,
但是如何做到上述效果? 經過多年發展後, 阿波釣法從以上基本
理念衍生了一種相應進階技術- [張線技巧] , 甚麼是 [張線技
巧]? 未講 [張線技巧] 前先談談基礎水流常識, 各位有沒有想
過正常情況下, 一般水流的流速應該是 a)越接近表層流速越快,
b)越接近底層流速越快 還是 c)表層與底層的流速均是一致的呢
? 其實答案是 a) “正常情況下, 水流越接近表層流速越快, 越
接近底層流速越慢"
如果是這樣, 假設我們將釣組放下海中隨流而飄浮, 水流
當然會將丹錐/浮標連同以下之釣組由流頭推送往流尾方向, 但
假如我們不加以控制釣組, 整副釣組因為表層與底層的流速並不
均一, 表層比較底層快, 水流將會令釣組在水中產生丹錐/浮標
先行, 釣餌在後的情況.
這時將不會達致上述的釣餌先行, 釣組向流尾方向適度打
斜的狀態, 這時的解決辦法就是 [張線技巧] (日本名人小里哲
也先生曾提出所謂"10大張線技巧"~ 以後如果有機會再翻譯分享
給各位~) , [張線技巧] 是甚麼? 簡單來說是一種控制丹錐乘
流性的手法, 以期令表層的丹錐/浮標流動速度減慢, 以產生釣
餌先行的狀態, 最簡單的 [張線技巧] 就是制線, 即是利用制止
母線去限制丹錐前行, 再在適當時間放出母線令丹錐前行, 便可
以令釣組產生釣餌先行的狀態. 但是知易行難, [張線技巧] 在
阿波釣法中是一個重要課題, 數十年間產生了很多種於各種情況
下使用的 [張線技巧] , 我將會在阿波釣法全攻略第三章向各位
網友一一細訴各種不同的 [張線技巧] , 為求一氣呵成, 第三章
只待圖片製作完成便會盡快推出, 敬請各網友留意.
-------------------------------------------------------
-------------------------
相應進階技術-誘 [晃誘技巧]之重要性:
-------------------------------------------------------
-------------------------
如果說 [張線技巧] 是一種製造最適合魚類覓食生態的釣
組狀態的手段, 那樣[晃誘技巧] 就是更進一步, [晃誘技巧] 是
製造一種最吸引魚類覓食意欲的釣組狀態的手段, 如果各位有細
看本網同仁Kz君所撰寫的魚類生態文章, 便會發現大部份魚類的
感官除了用來感應危險外, 另一最大用途就是偵察食物的存在,
同時各位又會發覺除嗅覺外, 其他感官偵測食物的存在的先決條
件就是食物必須會動! 而食物活動的模式與頻率, 就正正是吸引
不同魚種的先決條件. 有些魚種會對緩緩下沉的食物產生興趣,
有些魚種會對像臨死掙扎的食物產生興趣, 有些魚種卻會對活力
十足的食物產生興趣. 而 [晃誘技巧] 就是將已死的釣餌例如南
極蝦等產生一種會動的感覺從而引起魚類的食慾. 嚴格來說, [
晃誘技巧] 與 [張線技巧] 是息息相關的, [晃誘技巧] 實際上
某程度上是由 [張線技巧] 所衍生的, 一個善用阿波釣法的釣手
在作釣時一定會將 [張線技巧] 與 [晃誘技巧] 交替運用, 以期
達到釣組處於最佳狀態. 同樣地 [晃誘技巧] 在阿波釣法中是一
個重要課題, 數十年間產生了很多種於各種情況下使用的 [晃誘
技巧], 我將會在阿波釣法第三章一一細訴各種不同的 [晃誘技
巧]. (晃餌的重要性在台灣釣界還有些許爭論~ 部分釣界前輩認
為晃餌會造成餌不自然漂動~ 反而會引起魚的警覺而降低吃餌意
願~ 個人則認為晃餌與否應視當時的釣況及魚的就餌意願而定~
且在張線的同時事實上已經在有了近似"晃餌"的動作~)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