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心標桿浮標垂釣方法之我見
由於大部分的魚種都會在水底層吃食,因此,野釣一般是以雙鉤底釣法為主。所謂雙鉤底釣法,
就是讓兩鉤釣餌垂到水的底面,可能是一餌躺底、一餌貼底,可能雙餌都躺底,也可能一餌貼底、
一餌近底。兩鉤的間距約1.5公分左右。每根子線長度約在10至15公分範圍。
一、垂釣的步驟說明
1、安置釣竿架
安置釣竿架就是決定了垂釣的位置及垂釣範圍,除非造成垂釣的困擾(如水底高低差異太
大、有障礙物會掛底,小魚太多干擾太嚴重),一般是不隨意變更的。使用釣竿架的目的,並
不只是置放釣竿節省體力而已,也有標示方位及作釣遠近的作用。釣短竿使用2節釣竿架,釣
長竿使用3節釣竿架。
釣竿架的仰角,一般是能讓竿尾入水10公分左右,尤其是有風的時候。如果無風卻有水流,
最好讓竿尾離開水面5公分,降低風線受水流的影響。如果有風又有水流,就由自己評估(上
述數據僅供參考)。
2、調製餌料
在釣魚的相關技巧中,調製餌料是學問最大、最多的一項。
餌料的種類很多,性質各異,有的黏性很大,有的毫無黏性,如何調配、製作,需要相當多
的經驗值。黏性大的釣餌包括三色餌、伊摩、有些品牌的青餌、綜合餌、鯽魚餌、萬能餌、細
麥片粉、黏粉、麵粉、地瓜粉等,毫無黏性的釣餌包括米糠、豆餅粉、花生粉、蝦粉等。其他
釣餌則介於兩者之間,有的稍黏一些(如鯉魚餌)或稍微不黏一些(如福壽餌)。這些都要靠
自己親身體驗才能了解。極黏的釣餌基本上是只能加水浸泡而不能用手搓揉的,只要用手去搓
揉,就會像麻糬一樣,難以垂釣了(可以用竹筷略為攪拌)。稍微不黏的釣餌,就需要用手加
以搓揉,不經過搓揉也會難以垂釣。完全沒黏性的一般只是釣餌添加物,不能單獨使用。了解
各種魚餌的特質後,就可以依據自己對釣餌性質的需要,將不同性質的釣餌混合在一起調配,
例如極粘的釣餌可以加入一定比例不黏的釣餌添加物,來改變餌料整體的黏性。
搓揉餌料就像揉麵一樣,多揉就會生筋,也就是增加餌料的黏性,搓揉後的餌料放置一段較
長時間後就會「發」(有如發麵),黏性會降低而變的比較蓬鬆,因此餌料一次不要調太多,可
供2小時垂釣即可,如果還要再釣,可再重新調餌使用,重新調餌時可以加入一些原來剩下的
調好餌料,會比較好調。加水搓揉餌料一般都要經過兩次的步驟,因為第一次加水搓揉好的餌
料,不久會有回亁的現象,也就是會變的比較乾硬,需要再加一些水稍為再搓揉(加水方式最
好是把手沾濕後甩到餌料上,避免加水太多,使餌變的太濕軟),才能達到原本餌料性質的需
要。在此,就會發現為何不先組釣組而先調餌的原因了。
至於要選用什麼釣餌,其實除了釣鬼靈精怪的吳郭魚比較偏向腥味外,個人覺得釣魚跟釣餌
的關係不大,選用便宜的誘餌粉再加一些其他的釣餌(如鯽魚餌、鯉魚餌、福壽魚餌…等,加
一種或加幾種都可)就可以釣得很好了。重要的是調配出來餌料的黏性及亁溼、軟硬性質。也
就是要能將餌拋的出去不會散掉,不會化的太快沉到水底時所剩無幾,能耐小魚的啄食,不會
被魚吸食時釣餌和魚鉤分了家。也不能又乾又硬或黏的像麻糬一般耐久不化,魚吃餌時餌還將
鉤子包的緊緊的。也就是說,竿長不同、水深不同、釣大小不同的魚,調出餌料的性質應該有
所差異才好。
3、組合釣組
(1)釣竿
每次釣魚最難決定的就是該使用幾尺的釣竿,不過還是有幾項因素可以參考。風大、水流
急、小魚多、釣場安靜無人、水深可以(六尺),就用短竿(九尺、十二尺竿),基本上是以
釣場安靜無人、水深可以(六尺)為主要考慮因素。反之就用長竿(十五尺、十八尺),尤其
是旁邊一堆人使用長竿垂釣時。
使用短竿的好處是,拋餌準確,看的清楚,反應快速,起魚快,比較不怕風吹水流。但是
一定要注意保持安靜,否則魚不敢靠,就是靠了也不敢吃食,勉強吃食也很龜毛。
個人認為,魚要吃食一般都會到岸邊尋食,不會跑到食物稀少的溪河中間,使用長竿是因
為釣者吵雜及誘魚的關係,而使魚外移(尤其是夜釣)。而找六尺左右的水深垂釣,是多年垂
釣經驗的累積。垂釣水深最好是釣竿長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例如九尺竿垂釣的水
深是3尺到6尺間,十八尺竿垂釣的水深是6尺到12尺間,這是最好的垂釣比例。拿十八尺
竿垂釣15尺以上的水深,或拿十二尺竿垂釣10尺以上的水深,那豈不是找自己的麻煩。
至於釣竿的調性,是以鯉竿為主(一般是三七調的超硬竿),為的就是釣較大的魚。
有人認為釣組太粗會造成斷竿,個人絕對反對此說。記得以前釣魚雜誌有一則廣告,一位
大力士將釣竿彎成一個圓形也不會斷。釣到大魚拉不回頭只會造成斷鉤或斷線,決不可能斷
竿。拉魚斷竿或脫節最為可能的原因是釣竿疏於保養。釣竿每年應將其每一節拆開,將相鄰
的兩節倒插到底,然後檢查較細節凸出的長度,這個長度是釣竿正常使用時兩節接觸的面積,
接觸的面積愈大,釣力在平均分配下愈小,反之,接觸的面積愈小,釣力在平均分配下愈大,
容易造成兩節釣竿的接合處迸裂或脫離。檢查較細節凸出的長度應該在1.5公分以上,如果小
於1.5公分(由於長期使用,經常的拉出、收回或掛底硬拉的磨擦效應,使竿壁磨薄),就要
在其上塗3秒膠使其增厚(一定要平均,3秒膠乾硬後以細砂紙磨平滑、均勻),可以讓細節
凸出的長度增加,也就可以增強釣竿的釣力值。
(2)釣組
母線四號、子線2.5號。有人可能認為2.5號子線太粗,不夠靈敏,會讓魚不敢吃食。
其實釣魚沒有什麼技巧(不是有人說釣魚無師傅嗎?),只要有魚來吃餌就能釣到,如何
讓魚來吃餌呢?魚餌的味道?魚線的粗細?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安靜的釣魚,讓魚不知有人
要釣牠而能安心的來吃餌(尤其是大呆)。如果釣者在岸邊好像開同樂會、營火晚會一樣,
再香的餌、再細的線可能都釣不好。個人每次釣魚就像做小偷一樣,不出聲、不開燈、不隨
意站立水邊、放輕腳步,再粗的線、再短的釣竿都會有大魚捧場。粗線比較不會斷線魚逃,
而壞了當天的釣況,垂釣時也比較不會提心弔膽不敢放心搏大魚。當然,有的職業休閒池,
魚經常被釣放,魚吃餌就變的龜毛異常,尤其旁邊釣友都是使用細線的情況下,只有使用細
線來垂釣了。
有人認為使用細線也可以釣起大魚。其實使用多粗的釣線可以釣起多大的魚那是不一定
的,那要看大魚中鉤後的反應。在深場垂釣,大魚中鉤後一般比較會向下潛,此時利用釣竿
的彈性使用細線也可能有機會將大魚扳倒,如果是淺場垂釣,大魚中鉤後一般是會向外衝(因
為無法下潛),此時釣竿的彈性無法發揮作用,斷線逃魚的機率增加(夜釣中大魚,在魚未
被完全扳倒時,最好不要開燈撈魚,避免魚因驚嚇向外衝造成斷線)。
母線長度一般會比釣竿略長一些,就是所謂的貪線。至於貪線的長度,應與釣竿的長度與
硬度有關,愈短的竿可以貪愈多的線,愈硬的竿可以貪愈多的線。例如九尺硬竿約略可以貪
到2尺,十八尺硬竿約略可以貪1尺。但是一切以好拋、好收為準。母線貪線,釣到大魚時
比較不會斷線,但是起魚比較困難(時間會拖的較久,而且需要站立起魚)。
魚鉤採用無倒鉤的磯奴1號鉤。在相同大小的各種魚鉤中,磯奴鉤的鉤骨是最粗的,最經
得起大魚的折騰。1號鉤的大小可以大、中、小的魚通吃(基本上是以3指寬以上的魚為主)。
在釣魚的過程中,其實魚鉤鉤到衣服的次數經常會多於釣到魚的次數,無倒鉤的鉤子可以讓
自己的衣服少一些洞洞。魚鉤的銳利度非常重要,如果魚鉤不夠銳利,垂釣時就只有吃餌魚
訊卻很少產生中魚魚訊,銳利的魚鉤只要魚嘴沾到就好像會自動插入嘴邊皮肉一樣,能夠明
顯出現中魚魚訊。魚鉤的銳利度可以將魚鉤鉤尖壓在指甲上滑動的方式來檢查,鉤尖在指甲
上不能滑動的,魚鉤的銳利度就及格了,如果鉤尖在指甲上能滑動的,還是儘快更換魚鉤,
避免浪費時間。一般釣鉤中五次魚以後,釣鉤的銳利度就會降低,可以考慮更換。
個人釣魚是純興趣,隨釣隨放(很怕魚在身邊濺水,帶魚回去的後續作業,以及車上會留
下的魚腥味),如此就可以不使用魚網及撈網,勾來勾去是很礙事的(尤其是夜釣時)。
母線和釣竿、以及母線和子線的連結,都採用別針,為的是夜釣可以不開燈,憑觸覺就能
將釣組組合。而且所有釣組都在出發垂釣前先綁製完成,而且要多綁幾付,決不會在釣場綁
製,浪費垂釣時間。
鉛片座使用活動式的,但是活動的範圍不要太大,以太空豆限制其活動範圍2、3公分即可。
避免鉛片座在母線上到處亂跑而且易刮傷母線(鉛片座勿採用銅製品,因其孔徑邊緣很粗糙,
極易刮傷母線,應使用塑膠或鋁質製品)。
浮標插座也使用活動式的,活動的範圍同樣不要太大,以太空豆限制其活動範圍在0.5至
1公分內,如果浮標活動範圍太大,釣點遠近就比較會受到餌料大小的影響。
太空豆的孔徑應與母線線徑吻合,太鬆容易滑動而無法達到定位效果(每次揚竿,浮標就
會使下方太空豆向下移位。中大魚時,鉛片座會將上方太空豆向上移位。),太緊則不易調
整位置且易傷到母線。
4、選用浮標
浮標的選用,應和魚鉤大小、釣竿長度、水的深度、水流、風力、小魚多寡等因素有關。
魚鉤大、釣竿長、水深、水流強、風大、小魚多就選用重標(十號左右),反之則用稍小一些
的浮標(十號以下、六號以上,六號以下浮標則極少使用,除非釣大吳郭魚)。
個人垂釣非常注意浮標與魚鉤大小的匹配(也就是調標鉛重與釣餌重量的匹配),大鉤大餌
就搭配較大浮標,小鉤小餌搭配較小浮標。也就是讓標、餌之間,不論在餌料沉底的過程或
釣餌沉底定位後,產生一種合協的平衡效果。比較忌諱的是小標配大鉤,或大標配小鉤。餌
料在沉底的最後階段,往往是最容易中魚的,浮標與魚鉤大小的匹配,能讓餌料沉底的過程
最自然,也就容易讓魚來追餌,也比較容易發現此時的魚訊。
5、調浮標空餌
在魚鉤不碰水底的情況下,空餌可以先調四目,垂釣後再按實際情況修正。空餌調目數多
比較敏,反之空餌調目數少比較鈍,由於實心標桿浮標的標桿沒有浮力,調整鉛片時要非常
細心,一點一點的修剪。鉛片不可用太厚(很難包纏鉛片座)或太薄的(揚竿時容易撐開)。
鉛片規格一般分為厚、中、薄三種,要買「中」的比較好用。鉛片要由多變少,慢慢的修剪
掉,不要由少變多,一點一點的去增加(萬一鉛片鬆開,多加的小鉛片容易掉失,發現還可
以補正,如果沒發現呢?)。
調浮標要和調餌一樣需要調兩次,第二次調浮標是在正式垂釣3、4竿後再做第二次的檢查
調整。因為釣組浸水一段時間後其浮力一般會有一些變化,浮標的浮力會減小一些,需要再
剪掉一些鉛片(如果浮力沒變小,就不需調整)。其實,在垂釣的過程中,只要感覺任何異狀
(包括魚訊的減少、中魚率的降低、銷餌後浮標上浮的高度不同等),第一個該想到的就是檢
查浮標浮力是否還在原來空餌的位置(一般都是浮力不足需剪掉一些鉛片,偶而是鉛片掉了
一些需要補回),如果是浮標產生裂痕滲水,還是趕緊更換浮標為要。
6、調整垂釣水深
仔細調整浮標空餌後,預估可能的水深,將浮標上移,雙鉤加餌後朝釣竿架的正前方以滿
拋(飽線)的方式拋出,然後立刻將釣竿放到釣竿架上,並將釣竿朝自己收回約20公分,等
浮標就位後再將釣竿朝前推出20公分,回到正常的垂釣位置。如果浮標是沒入水面下的,表
示水深比預估的要深,需要將浮標往上調整。如果浮標標桿突出水面超出希望的目數(如希
望釣2目,突出卻是5目),表示水深比預估的要淺,需要將浮標往下調整。反復拋投並觀察,
直到滿意為止(收竿時不要太用力,避免驚擾到大魚)。調垂釣水深時最好是由浮標標桿先突
出水面超出希望的目數後浮標往下的方式來調整,而不要由浮標標桿先沒入水面下後浮標往
上的方式來調整(這樣調整會比較快)。垂釣深度浮標目數少比較敏,浮標目數多比較鈍。實
際的垂釣深度,可視當時魚訊做修正,浮標會頓入或被拖入水(所謂的黑標)卻不中魚,可
以將釣目調高(多),如果浮標不易被頓入或被拖入水,而是經常是慢慢的往上浮,可以將釣
目調低(少)。記得,每次調浮標,都是調整0.2公分(不論是往上或往下),不可偷懶一次調
太多(可以調0.2公分後再釣,如果還是一樣,再調0.2公分後再釣,直到滿意為止),這個
0.2公分往往就是能否中魚的關鍵。
有些釣友是以釣鉤加鉛片的方式來調水深,經常發生調好後以餌料垂釣發現水深不同的情
形,這是因為釣鉤加的鉛片比釣餌重,調測水深時,釣鉤會沉在較遠點,水線比較向外斜,
測出的水深比較深,用餌垂釣時,餌比鉛片輕,釣鉤會沉在較近點,水線向外斜的程度沒那
麼大,測出的水深比較淺。個人認為測試水深時還是使用釣餌比較好,而且可以同時打底。
除非釣點小魚搶餌太兇,無法正常以餌料測試水深(如有些久未清池的大埤),也只能以和餌
料重量相近的小塊橡皮擦來調整水深,才不會發生這種誤判水深的困擾。釣魚和其他的活動
不同,一切都在水底下進行,眼睛看不到,都是憑空想像,只要哪個環節人為判斷與事實違
背,釣果也就想像的到。
反復拋投測水深的過程就是在打底誘魚。至於是否需要另行大量打底誘魚,個人是持反對
的看法,因為會引來太多的小魚,卻將大魚喂飽,製造垂釣的困擾。除非是釣大埤,時間就
是金錢,較大量打底誘魚,希望魚群聚的快些。
7、正式垂釣
朝釣竿架的正前方拋出,這是方向定位的問題,也就是釣同一個點,也比較能聚魚,成為
垂釣過程的第一決戰點。
以滿拋的方式拋餌,這是遠近定位的問題,如果不滿拋,每次釣點會形成遠近的差異。
拋餌後立刻將釣竿放到置竿架上,這也是遠近定位的問題,如果拋餌後將釣竿放到釣竿架
上的時間快慢不同,每次釣點也會形成遠近的差異(置竿快比較近,置竿慢比較遠)。
拋餌後將釣竿朝自己收回約20公分,等浮標就位後再將釣竿朝前推出20公分,回到正常的
垂釣位置,是為了讓水線垂直於水底,才能測出真正的水深,也才能讓釣組形成最敏感的狀
態(一般在將釣竿朝前推出20公分時,浮標會上升一些約1目左右,這是因為水線由斜變垂
直的結果)。此時魚無論從前、後、左、右的哪個方向來吃餌,一般都會表現出浮標下沉的魚
訊。如果拋餌後直接將釣竿置放在置竿架正常的垂釣位置,個人稱之為「拖餌釣」(這是對付
有水流時的特殊釣法,讓兩顆釣餌拖底,鉛片是懸空的,非水流較強時不會使用),這時水線
是朝前方打斜的,當魚是從前方面對釣者的方向來吃餌時,往往會將浮標慢慢的抬起,魚訊
會和其他方向吃餌的不同。
個人垂釣非常重視垂釣的第一竿,因為經常有大魚上鉤(可能是安靜垂釣以及先前測水深
打底的關係),如果沒有大魚上鉤,就要仔細觀察第一竿魚吃餌的魚訊情況,據以分析當天的
魚訊,是要釣敏些還是釣鈍些。同時也會拋偏向左、右方約1、2尺的地方,除了觀察其水底
的地形外(是高?是低?是否有障礙物?),還有開闢出第二、第三決戰點的作用。
以個人使用實心標桿浮標的經驗,實心標桿浮標非常的敏銳,任何魚吃餌的動作都能完整
呈現,重點是能區分吃餌魚訊與中鉤魚訊的差異,及時掌握中鉤魚訊揚竿,還好實心標桿浮
標的中鉤魚訊一般都是黑標(當然要靠精準的水深調校),偶爾是浮標抬起(甚至比空餌還
高),或是浮標連續產生上、下較大位差。半目、一目的輕微魚訊,只是魚開始吃餌的魚訊,
並非中鉤魚訊,不需理會,當浮標頓入水中再揚竿不遲。
二、垂釣過程發生問題的解決方案
每次垂釣,可能因為釣點的不同、天候因素的不同、水底環境的不同、水文條件的不同、釣
場環境人為改變的不同、釣場人員因素的不同、釣者選擇對象魚種的不同、釣點聚集魚種及大
小的不同,都會造成垂釣結果的不同,也就需要採用修正的方式來因應。
1、避免在無熟識當地釣場釣友的帶領或未事先做好探勘的情況下,跑到自己陌生的釣場垂釣。
一般到陌生釣場垂釣,不易找到好釣點釣果都不會理想,往人多垂釣的地方擠,也許是唯
一的好方法。
2、有水流時。有水流時最好以短竿垂釣並使用拖餌釣法(也就是拋餌後直接就將釣竿置於釣竿
架的垂釣位置,不需拉回20公分後再伸出去),比較能對抗水流,同時因為有水流時水線是
無法垂直於水底,靈敏釣法是失去其意義的。拋餌必須朝水的流頭方向拋出,儘量讓浮標就
位在正前方,水流愈強,拋餌修正角度愈大,如果浮標就位太低或沒入水中,需將浮標再調
高一些,讓浮標能露出要求的目數。有水流時的魚訊會比較乾脆,應該是水流將魚訊放大或
吃餌比較急燥的結果。有水流時最需要注意的是掛底問題。
3、有其他釣者垂釣時。須先觀察他人的垂釣方式,例如竿長、夜釣是否開燈、是否吵雜,如
果是跟他人靠的比較近,儘量使用其中釣友最長的釣竿長度垂釣。有可能的話,和其保持
一些距離比較好。每個人的垂釣理念不同,有的是長竿派、有的是打底派、有的是燈照派、
有的是結群同樂派、有的是挫魚派、有的是甩竿派,各式各樣,也真難湊在一起垂釣。有
時釣場無其他釣友垂釣,感覺就像中了特獎一樣,釣況都會很好。
4、小魚干擾嚴重時。一般是垂釣時間愈久,小魚會聚集的愈多。垂釣時可以偶爾故意向左、
右方拋偏1、2尺,打一些底餌在那裡,當作第二、第三決戰點,正常時就不要去理會它,
等第一決戰點小魚干擾嚴重時,再垂釣第二、第三決戰點,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
果小魚怎麼都避不開,也只有轉換釣點或更換不同長度的釣竿了。所謂小魚干擾嚴重,是
指半路搶餌很兇(如大目孔、溪哥、鰱魚等)卻無法上鉤(因為釣鉤比魚嘴大太多、或吃
餌方式異於常態)、只有吃餌魚訊卻無中鉤魚訊(如羅漢魚、牛屎鯽、泥鰍、小吳郭、小
鯽魚、蝦虎魚、蝌蚪、鰱魚等)。
5、久等無魚訊時。一般的情形是,如果釣點有魚,垂釣第一竿魚就會來吃餌,如果釣點沒有
魚,垂釣30分鐘左右,附近的魚會被吸引過來開始吃餌。如果30分鐘後還是沒有魚訊,
當天的釣況一定不會好,可以考慮轉換釣點或更換不同長度的釣竿。
6、會掛底時。不要考慮,儘快更換釣點或更換不同長度的釣竿,否則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有
些釣點沒有水流時不會掛底,可是當水會流動時就會掛底。個人看過一位有智慧的釣友對
於掛底採用的應對之道是,釣竿掛上失手繩,將釣竿往外拋出,再將釣竿以失手繩收回,
幾乎百分之百能解開掛底(如此做,應該會將魚群嚇跑,有一好沒有兩好)。
7、魚吃餌龜毛時。魚吃餌龜毛,一般是由於經過久操(釣場隨時有人在釣,或是剛開始垂釣吃
餌很乾脆,釣久後吃餌變龜毛),或是環境吵雜,魚有了戒心,不敢放心吃餌,有時使用移
餌戰術(就是略為拖動一下魚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移餌戰術的時機,是要有魚
輕輕吃餌一、二次就停止了(魚餌還在),就可以使出移餌戰術略為拖動一下魚餌,可以等
30秒,一般在此30秒之間魚會再來吃餌,如果沒吃,可以收竿重新拋餌。移餌戰術不適合
使用在容易掛底的釣點。
8、水底深淺不同時。可能的話,找其間最深的點當主釣點(浮標調整水深以此為準),儘可能
的準確拋投,如果拋投不是那麼準確,有時會拋到旁邊比較淺的釣點,為了統一浮標的目
數,可以少收回一些釣竿的距離,也就是釣點略為往前一點,讓水線往前打斜一些(也就
是實施拖餌釣、半拖餌釣)。
9、魚訊明顯卻蘋蘋打空槍時。可能的原因是小魚盜餌太兇、聚集的魚太多經常會撞到釣組、或
浮標調的太靈敏。除了小魚盜餌太兇需要更換釣點外,可以用釣鈍的方法應付,例如空餌
少調一、二目,或是將浮標比原來略為調高(也就是釣目增加)一、二目,並且以慢手方
式垂釣,等浮標被拖黑久一點再揚竿。也有一種狀況是餌料調的太鬆軟或太溼軟,魚吸餌
時鉤、餌分了家,餌被魚吸走,鉤子卻在魚口外面(一般情況是浮標頓的很漂亮,但是魚
沒中鉤,浮標馬上浮起成空餌位置),此種狀況可以在魚餌中再追加一些乾粉魚餌將釣餌重
新調的亁、黏些,釣況可能完全改觀。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