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弟對前打稍微有點了解~
從4年前筏釣竿開始玩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
就針對你問的幾個問題稍微解釋一下!!
就是從母線到子線之間有哪些東西~
母線部分大概是尼龍線1~3號看人喜好,或著是pe線1~2號(近年來pe線有比較好了,割溝現象似乎有改變減少)
母線直接與子線連結或著使用小的8字環,O型環也可以~
之後直接綁一個勾子,在子線的地方加上一個咬鉛(或中空鉛)
還有咬鉛的配重~風浪大跟風浪小的時候大概多重?然後是配置在哪個地方~
配重以港內的話~大約是1~3B 比較偏航道的地方如果有比較流可以使用到5B
至於外面肉粽區的話~有流水要看是左右流,漩窩,或著是流向本身肉粽角!
像我如果左右流很大的話,除非很會咬....不然我大多放棄(因為差不多竿竿掛底,當然也要看當地的肉粽堆擺法)
當然配粽以你餌下的去為原則,如果要捅桶可以用到5B以上(因為妳浪的大小定義或許跟我不同)
咬鉛位置通常在勾炳或著是3~5cm左右(看個人喜慣,我覺得鉛咬太上面時常吃到拉竿,魚訊較不明顯)
子線的長度有爬了一下~幾乎都建議不要太長~但是有人建議12~15公分之間~可以綁三鉤~
這樣的話不會太密集嗎???
子線長度要看釣點,越短越好....(因為子線貴貴的0.0)
但至少也要有20cm以上~如果肉粽很多的話可以再增長......因為畢竟子線比較耐磨,號數也可以換,母線就固定那個號數而已對吧!
至於綁三勾...........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我還拉上去看是釣沉底還是前打,結果我沒看錯是前打@@)
綁三勾因為不管釣哪~容易掛底,打結,晃餌不自然.....總之整個不適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