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p788748 於 2009-4-29 22:00 發表
請問小白大:
上述水黴菌引發之病變是否就是一般常說的白點病 ?
還有治療使用時切勿使用精鹽或粗鹽….why ?
這是以前在異形版的回答.也可以稍為參考一下:
最近ㄖ夜溫差過大,就算您有用加溫器,換水時,注入新水過快,也會造成溫度變化過劇,在加上源頭沒將白點病醫好。現在魚商為了價位考量,一般都沒好好妥善管理魚隻,加溫只是治標,沒有治本,白點蟲會寄生魚體吸收營養,等成熟再離開魚體.進行無數的分裂,繼續找新的寄宿主。[加溫只是要加速白點蟲成熟的速度,等它離開魚體.沒魚體保護,較好行藥物之治療]。
因此除了加溫外,還須以白點原蟲治療劑,行完全.完整之治療。[您用甲基藍,直接塗抹於患病,有沒有療效.會不會傷害魚隻,這就不談了,因為有太多人使用,不想有是非,單純養魚。不過短暫的塗抹,應該是沒有療效的,就好像我們人類的香港腳廣告''療霉x'',須14天以上的塗抹治療。魚隻在抓取的過程,可能會造成魚隻表皮黏膜的傷害,進而繼發霉菌.細菌感染的。甲基藍有沒有療效,在此不行評論,不過它很不容易溶於水,而且須高溫才有療效,會影響魚隻生殖能力,而且含有劇毒]。
這也是之前的回答: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小小看法,僅供參考用
預防篇
在討論魚隻疾病之前,個人認為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對魚隻來講.壓力是引發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它會降低魚的抵抗力。
其次是溫度的變化.也會讓魚隻虛弱.生病。
飼養密度過高.過量的餵食.都會造成水質污染,導致細菌嚴重滋生,而讓魚兒生病。
水中含有毒物質.飼料單調.與兇惡的魚隻共處一室.撈捕或移缸.不當的植物施肥等等.....都會讓魚隻因壓力而生病。
因此避免上述不好的情況發生,才能盡量預防疾病的發生,當然慎選健康無帶原的魚隻與水草才是最重要的。
治療篇
另外處理魚病.須先觀察後診斷再治療
仔細的觀察.正確的診斷.迅速的治療[這是處理魚病的不二法則]
白點病
成因/病症:病魚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白色小斑點, 是因為白點蟲寄生所致。白點蟲容易發生在季節變換,尤其是秋冬之際水溫大幅變化時,如果不及時治療, 剛開始稀疏的白點會愈來愈密集進而遍佈全身, 嚴重時可能有呼吸困難.縮鰭等症狀出現, 且易形成傷口而感染細菌, 造成爛尾鰭等複合感染症狀,導致魚隻死亡。
療法:目前治療的方法及治療劑非常多,最常使用者為提高水溫(30-32度左右),以及添加鹽巴,改變滲透壓讓白點蟲脫落[只是脫落], 當然這還得看魚隻的忍受程度如何。另外使用甲基藍. 孔雀綠等也是很普遍的治療劑;若是和水草混養的水族箱中, 還得注意避免藥物對水草的傷害, 盡量選用不傷水草的藥物。
盡量購買沒有帶病的魚,貴一點沒關係,因為白點的擴散速度相當的快,只要感染到鰓死亡率相當的高,一般外面只說:提高水溫.沒有提到治療;提高水溫只是加快蟲體的生活史,並沒有根本殺死蟲體,只要再來個降溫兩度以上,則又會復發,後續的治療也會比較困難。因此徹底的藥物治療是必須的。可以sera白點藥治療,頑固型白點則用默斯特3000體外寄生蟲劑治療。
[ 本帖最後由 狂熱 於 2009-4-30 22:2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