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大提的電子看板,跟垃圾焚化爐前面立的好像的說
沒有錯,大家進來討論之後,反而發現了一個問題,"用上面的條件套用之後,幾乎沒有一家海釣場能釣."這個跟我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在七股筏釣和安平港上灘釣一樣的問題,我發現"一年能爆釣的日子,大概不超過15天.海釣場想釣的好也是要看天氣賞不賞臉的,我們一入海釣場花錢開單時,其實便忘了,海釣場也只是野生環境的縮小版而已,魚再如何人工繁衍,魚的野性還是存在,該不咬的時候還是不咬,應該咬很貓的時候也不會改變.有了這種心理建設是重要的,在最後結算的得失心才不會過重.也說明了一點,如果將海釣與海釣場比喻成棒球,海釣是業餘,海釣場是職業,既然是職業便必須有深厚業餘的底,更高超於海釣的技巧,才能應付不是?
當然沒海釣的底,也能花新台幣進職業池學經驗,但是幾趟槓龜或花花咬,保證誰也會受不了,"一定是老闆沒放魚".這種假設便不脛而走.2.3年前我在某家海釣場改釣小魚之後,我發現一堆人都花花咬,卻只有少數兩三個魚一直狂拉不已,每次結算我都只是10公斤上下,他們至少是20公斤起跳,30.40也偶會出現,既使是把裝備改到跟他們那一群一模一樣,我仍然是10幾公斤而已.別說我不知足,10幾公斤可釣還在哪邊"靠妖".換做是誰也一樣,一樣是開單釣魚一樣時間,也幾乎是一樣裝備,差那1.20公斤到底是差在哪裡?選對點嗎?用對餌嗎?偷打底嗎?我都懷疑過,但我到他們的點,用一樣的餌,也都沒偷打底,還是輸了一大截.
自尊心受創後的我一陣子沒釣,但還是會每天上班撥時間去海釣場看別人釣魚,跟很多人聊天之後才知道,那些"不會輸"的傢伙,前身是"XX磯釣隊",和魚市場賣魚的.重點便浮現了.第一.業餘基礎的的重要性.第二.為了生活你的技術不得不進化.我沒有好基礎,也沒有生活壓力,在主觀上就已經差人加一截,所以就算客觀條件一樣,也不會有一樣的釣果.
後來,我自己發明了一個量表,只要是70分以上的釣池,我就認為是OK的了,其中的50分是場中是否有人的魚獲超過10K,有10分是天氣狀況,最後10分是水色不太糟.這個量表為什麼沒有老闆放不放魚?規定怎樣? 因為只要有人釣的好,那表示你根本不用考慮這些,如果有一定的基礎,其實就算是輸也輸不了太多.用開文的標準,我會下竿釣的池子不超過3家,而且還要看天氣狀況而定.
總是每個人玩海釣場的初衷都不同,有人是放假,一定要"休閒"一下.有人要釣一些魚當"里長".有人是朋友約好的非去不可.也有人是騙老婆說去海釣場釣魚,抓個幾條魚交差,之後去找"外婆"發洩的.但如果想贏且常常贏的人,最好是不要抱持玩玩的心態,要贏就得認真,只是玩玩就只會是"玩玩而已"的收穫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