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戰鬥竿要根據魚體的大小,上魚的密度而定,想用一支竿釣好各種魚情的魚是很艱難的,雖然高手能夠做到,但也不會去做,真正的高手會因魚情而選擇竿子。戰鬥竿目前論性能和調性齊全首推臺灣,臺灣現有生產的戰鬥竿己足以應付各種魚種和魚情,以下詳細說明:
戰鬥竿分類:硬度、腰力、彈力、前重心、全重心、後重心(前、全、後重心指竿的重量相同或不相同,竿的重心部位設計不同,持竿憑手感可估計大概)、粗身、細身、軟竿梢、硬竿梢、厚竿壁、薄竿壁等等。
1、高密度、魚體大、新魚、配釣組
選擇最硬而竿壁厚、竿身粗、腰力好、硬竿梢、前重心的竿,因為重心靠前對大魚的控制很好,重心靠後難控魚。主線、子線宜粗些,鉤大些,因新魚爆發力很強,竄勁足,高手們常用子線大於主線的方法去應付(俗稱倒拉牛),也有子線和主線直徑相等(俗稱拉郎配),亦會出現用道系線綁鉤(俗稱兄弟連),正常的主線子線在此很少有人用。
2.高密度、魚體小、新魚、配釣組
選擇竿壁薄、竿身細、腰力好、硬竿梢、全重心或後重心的竿,釣組參照第1條的配法,線、鉤縮小。
3.低密度、魚體大、老口魚、配釣組
選擇中硬竿、竿身粗、彈力好、軟竿梢、前重心或全重心的竿,主線、子線、鉤均偏小,也有用大鉤細子線的,但比較少,中魚儘量少飛魚而應多用抄網。
4.低密度、魚體小、老口魚、配釣組
選擇硬竿適中的竿(硬度以飛魚時能承受魚的體重和正常操作為准)、竿身細、彈力好、軟竿梢、後重心的竿,釣組、中魚操作參照第3條。 |
|